微软语音助手小娜将会登陆iOS和Android的三个理由
【大咖・来了 第7期】10月24日晚8点观看《智能导购对话机器人实践》
毫无疑问,微软正在摘掉很多人印象中的“自大封闭”、“不思创新”、“迭代迟缓”的帽子,变得更新、更潮、更酷。
微软开始拥抱多元化的世界,并正在积极地向外界展示自己的这种开放姿态。在过去以Windows和Office为绝对核心的微软内部,新姿态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多平台化。去年6月微软Cortana项目负责人Marcus Ash曾经透露过打算将Cortana(小娜)——微软研发的移动语音助手——放到iOS和Android平台上,但随后他澄清“这只是自己的想法”。
但是,去年年底的时候微软***体验官Julie Larson-Green再度用模棱两可的回答刺激了人们:会考虑这事儿的。
新年伊始,小娜进军iOS和Android的传闻又来了。我们正在和微软取得联系,确认这个项目的进度以及更多细节问题。不过在此之前,不如一起来研究下,微软为什么要将小娜领进iOS和Android的门?或者更准确一点,这个问题应该这样问:为什么iOS和Android对于小娜来说如此重要?
Windows (Phone) 装机量不够大——小娜需要更大的舞台
人工智能系统的升级进化万变不离其宗,就是用大量非实验室的,实际生活中的用户数据进行“哺育”。对于小娜这样的人工智能系统来说,提高脑容量在现阶段几乎是变聪明的唯一方式。
然而,小娜的现状是Windows Phone可怜的3%市场占有率,而在这3%当中也并非所有手机都支持小娜;同时,下一代微软桌面操作系统Windows 10也将搭载小娜。目前Windows操作系统在PC市场上占据了大约85%的市场份额,Windows 10也因为传统操作方式开始菜单和桌面的回归,有希望成为微软又一款受人欢迎的操作系统。
但是,大多数人都认可的一个事实是,在PC上通过键鼠交互比较方便,对于语音助手的需求并不高。因此,对于小娜来说,能够登上其他市场份额显著的移动平台——也就是iOS(12%左右)和Android(80%+)。
移动为先,云为先——微软新战略需要
微软为人所熟知的方面,在过去一直是老套的Windows和Office。其实,在黑科技产品化的跑道上,微软并不输给依靠Google[x]实验室吸引了大量关注的Google。
小娜背后是微软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方向研究,已经可以处理更复杂的指令、理解更口语化的表达,帮用户打开和操作更多第三方应用、查找某个文件、收发邮件、展示机器上保存的某段时间内拍摄的照片……像小娜,还有Bing、Azure这样的产品,正在逐渐取代过去的Office和Windows,成为微软的新业务核心。它们的背后是微软的“云为先,移动为先”核心战略。
将小娜移植到iOS和Android平台,符合微软研究院以及整个微软的利益,符合履新一年的CEO Satya Nadella提出的“移动为先”战略。上面也有提到,和Windows (Phone) 相比,iOS和Android才是用户熟悉的移动平台。
而小娜的背后,微软的另一大核心业务Bing(中文名:必应)搜索引擎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娜的大部分数据处理交给了Bing,从而在移动端保持了轻盈的身量,对本地计算资源依赖较少(可以离线处理一些简单的语音指令),让中低端Windows Phone手机用户也可以正常使用——现阶段大部分语音助手也都是这样。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小娜和Siri、Google Now并无多少不同。
当然,技术上讲,小娜进iOS的家门还是有门槛的。Tech2ipo的张珑馨指出,比如在iOS上,苹果官方很有可能因为小娜要求系统级别访问权限,或者功能和Siri的重合,对其市场地位带来影响而导致其无法上架,即便Bing是目前Siri当中的默认搜索引擎。
Siri和Google Now没有小娜厉害
事实上,如果你对这三款语音助手产品进行过横向评测,就会知道还是Google Now和小娜比较聪明。Google Now有Google搜索,小娜有Bing,而Siri依赖的同样也是Bing,只是强大程度稍逊一筹。当用户提问的时候,比如“埃菲尔铁塔有多高?”Google Now和小娜都可以使用知识图谱的方式来呈现答案,而小娜可以跳过引擎抓取的大量无用信息——文字信息、图片、地图位置等,直接告诉用户问题的答案——铁塔的高度。
如果把语音助手对用户的回复拟人程度作为评判标准的话,小娜的 水平也比Google Now、Siri高一些。Google Now还有个在中国用不了的问题,而Siri对于中文的支持毕竟没有英文那样好。而小娜采用了微软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大量的中文语音识别、语义分析的 论文级研究成果,可以说是目前移动平台上最聪明的中文语音助手。
正如前面***部分所提到的,这样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娜,需要大量数据反哺,才能变得更聪明。因而,小娜需要Android和iOS平台来获得更大的舞台,一展风姿。我们总结的这三条理由,你觉得靠谱吗?你还有什么别的高见?欢迎在评论当中分享给大家。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盘点:人口红利消失 产品竞争加剧
【大咖・来了 第7期】10月24日晚8点观看《智能导购对话机器人实践》 2014年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产品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各大巨头加紧圈地,力求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态系统,可以说2014年的中国移动互联网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一.硬件关键词:苹果iPhone6 苹果的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也开创了全新的移动互联网,事实上,从iPhone4开始,每一代iPhone手机的问世都会赢得移动互联网圈***的关注,就连是乔布斯已经驾鹤西去都没有改变这一现状,iPhone6成为2014年移动互联网硬件方面的代表词其实一点也不令人意外。 虽 然在国内,目前有小米、魅族等一系列手机,但终究还没有一个产品能够达到iPhone手机这样热度。特别是每年9月份的发布会,更是万众瞩目。今年也不例 外。自从iPhone6发布,互联网媒体们已经连篇累牍的报道了几个月,至今热度不减,而有经验的媒体从业者们早已心知肚明,iPhone手机的报道的 点击是最有保证的,没什么新题材,就写iPhone6,照样有大把的流量。 二.移动电子商务:快速普及中 2014 年的双11刚刚过去,天猫517亿的成交量...
- 下一篇
百度和Google的区别是什么?
【大咖・来了 第7期】10月24日晚8点观看《智能导购对话机器人实践》 最近,百度CEO李彦宏在一场对话上亲自做了解答。他甚至把百度和Google的差异分为了两个阶段:PC阶段和移动互联网阶段。 PC阶段,百度“主要做的东西是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就是用户生产内容”。李彦宏所说的用户生产内容,是说百度不是被动地索引网上已经有的内容,而是在针对中国的用户、中国的互联网网民来创造内容。比如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都是这样的理念。 “我们让用户创造门户,创造内容,再通过搜索引擎的技术进行搜索”,这是PC时代,百度搜索和Google的***区别。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Google把更多的精力放在Android生态上:怎么让Android创造更多的APP,或者怎么再做出他们认为20年后可能会变得很大的产业,比如无人驾驶,或者健康方面的硬件。 而百度“不仅仅连接信息,也连接服务。比如现在打开百度输入电影院,就告诉你说离这儿1.1公里有什么电影院,几点几分在放映什么片子,哪些座位你还可以买,选好自己的座位以后再付钱,一系列的动作都可以在百度里面完成。” “百度是想...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CentOS7编译安装Gcc9.2.0,解决mysql等软件编译问题
- SpringBoot2整合Redis,开启缓存,提高访问速度
- SpringBoot2整合MyBatis,连接MySql数据库做增删改查操作
- CentOS8,CentOS7,CentOS6编译安装Redis5.0.7
- MySQL8.0.19开启GTID主从同步CentOS8
- Mario游戏-低调大师作品
- Linux系统CentOS6、CentOS7手动修改IP地址
- Docker使用Oracle官方镜像安装(12C,18C,19C)
- Docker安装Oracle12C,快速搭建Oracle学习环境
- CentOS7安装Docker,走上虚拟化容器引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