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面向对象入门
一、面向对象介绍
介绍面向对象之前,先来回顾一下以前学的面向过程的编程思想
面向过程编程:
核心是过程二字,过程指的是解决问题的步骤,即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后干什么,基于该思想编程就好比是在设计一条流水线,是一种机械化的思维方式
优点:复杂的问题流程化,进而简单化
缺点:可扩展性差
现在轮到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了!
面向对象编程,核心是对象二字,对象是特征与技能的结合体,基于该思想编写程序(脑子里始终想的是对象二字),就好比创造一个世界,在上帝眼里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是对象,任何不存在的事物都可以造出来,是一种上帝式的思维方式
优点:可扩展性强
缺点:编程的复杂度要高于面向过程
二、类
对象是特征与技能的结合体,而类则是一系列对象相同的特征与技能的结合体
强调:
1.对象是具体存在的事物,而类则是一个抽象概念
2.站在不同的角度总结出的类与对象是不同的
在现实世界中,先有一个个具体存在的对象,然后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才总结出类的概念
在程序中,先定义类,后调用类来产生对象
类体中最常见的就是变量和函数的定义,但类体中可以存在任意的python代码。
定义类:
class语句创建一个新的类的定义,后面跟着冒号“:”
class Student: #相同的特征 school = 'superschool' #相同的技能 def choose_course(self): print('choosing course')
类体代码会在类定义阶段立即执行,会产生一个类名称空间,用来将类体代码都丢进去。
查看类的名称空间:
print(Student.__dict__)
修改,添加,删除
Student.school = 'SUPPER' Student.country = 'China'
del Student.country
总结类:
1.类本质上就是一个名称空间,或者说是一个用来存放变量和函数的容器
2.类的用途之一就是当做名称空间从其内部取出名字来使用
3.类的用途之二就是调用类来产生对象
对象:
调用类的过程称之为类的实例化,调用类的返回值称之为类的一个对象/实例
stu1 = Student()
为对象定制自己独有的特性:
stu1.name='李铁蛋' stu1.age=18 stu1.sex='male'
stu2.name='赵钢弹' stu2.age=38 stu2.sex='female'
大家也注意到了,这里存在了冗余代码,我们来优化一下
def init(obj,name,age,sex): obj.name = name obj.age = age obj.sex = sex
产生的对象通过每次调用函数能够更简便,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答案肯定是有的
class Student: #相同的特征 school = 'oldboy' # stu1,'李铁蛋',18,'male' def __init__(obj, name, age, sex): obj.name = name #stu1.name='李铁蛋' obj.age = age #stu1.age=18 obj.sex = sex #stu1.sex='male' #相同的技能 def choose_course(self): print('choosing course')
调用类会先产生一个空对象stul,然后返回,触发类中的__init__的执行,将对象连同调用类括号里指定的参数一同传入
stu1=Student('李铁蛋',18,'male') #__init__(stu1,'李铁蛋',18,'male') stu2=Student('赵钢弹',38,'female') #__init__(stu2,'赵弹',38,'female')
总结__init__的功能:是在实例化时就为对象初始自己独有的属性,要注意的是不能有返回值,默认返回None
属性查找:
1.先从对象自己的名称空间中找,没有则去所属的类中找
2.类中定义的变量是所有对象共享的,对象可以用来用,类也可以来使用,类一旦改变自己的数据属性的值,所有对象都能感知到。
绑定方法:
类中定义的函数是是类的函数属性,类可以用,类调用就是一个普通函数,但其实类中定义的函数是给对象用的,而且是绑定给对象用的
1.类的函数:该传几个参数就传几个
2.绑定方法,指向类的函数:特殊之处是绑定给谁就由谁来调用,谁来调用就会当做第一个参数自动传入。
三、一切皆对象
在python3中统一了类与类型的概念
class Foo: pass print(Foo) obj=Foo() print(type(obj)) print(int) age=10 #age=int(10) print(type(age)) l1=[1,2,3] #l1=list([1,2,3]) # print(type(l1)) # l1.append(4) # print(l1) l1.append(4) # list.append(l1,4) print(l1)
l1.append就相当于调用了list类中的append函数
面向对象后期继续补充,七夕刚好new个对象!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深入理解Java中的反射机制
JAVA反射机制是在运行状态中,对于任意一个类,都能够知道这个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对于任意一个对象,都能够调用它的任意方法和属性;这种动态获取信息以及动态调用对象方法的功能称为java语言的反射机制。 一:Class类 在面向对象的世界里,万物皆对象。类也是对象,类是java.lang.Class类的实例对象。 Class类的实例表示正在运行的 Java 应用程序中的类和接口。枚举是一种类,注释是一种接口。每个数组属于被映射为 Class 对象的一个类,所有具有相同元素类型和维数的数组都共享该 Class 对象。 基本的 Java 类型(boolean、byte、char、short、int、long、float 和 double)和关键字 void 也表示为 Class 对象。 Class 没有公共构造方法。Class 对象是在加载类时由 Java 虚拟机以及通过调用类加载器中的 defineClass 方法自动构造的。 上面来自于JDK的罗里吧嗦,下面我来说下自己的体会: 类不是抽象的,类是具体的! 类是.class字节码文件,要想获取一个Class实例对象,首先需要获取.clas...
- 下一篇
JavaScript基本语法(二)
分支结构 1.if语句 2.if-else语句 3.三元表达式 4.if-else if-else if语句 5.switch-case 6.总结 循环结构 1.while循环 2.do-while循环 3.for循环 if语句 基本语法: if(表达式){ 代码 } 执行过程: 先判断表达式的结果是true还是false,如果是true则执行代码,如果是false,则不执行。 例子: 判断年龄是否大于等于18岁,如果大于18岁则可以看电影了。 var age = 19; if(age>=18){ console.log("可以看电影了"); } if-else语句 基本语法: if(表达式){ 代码1 }else{ 代码2 } 执行过程: 如果表达式的结果为true则执行代码1,如果表达式的结果是false,则执行代码2. 例子:小明的年龄是否是成年人,如果是成年人则提示“可以看电影了”,否则提示“回家写作业”。 var age = 10; if(age>=18){ console.log(“可以看电影了”); }else{ console.log("回家写作业"); }...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Docker使用Oracle官方镜像安装(12C,18C,19C)
- CentOS关闭SELinux安全模块
- CentOS8安装MyCat,轻松搞定数据库的读写分离、垂直分库、水平分库
- CentOS7编译安装Cmake3.16.3,解决mysql等软件编译问题
- SpringBoot2整合Redis,开启缓存,提高访问速度
- CentOS8,CentOS7,CentOS6编译安装Redis5.0.7
- SpringBoot2配置默认Tomcat设置,开启更多高级功能
- SpringBoot2编写第一个Controller,响应你的http请求并返回结果
- SpringBoot2更换Tomcat为Jetty,小型站点的福音
- CentOS7,8上快速安装Gitea,搭建Git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