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到C++] 1.7 C++ 强制类型转换
[toc]
在C++语言中新增了四个关键字static_cast、const_cast、reinterpret_cast和dynamic_cast。这四个关键字都是用于强制类型转换的。我们逐一来介绍这四个关键字。
1) static_cast
在C++语言中static_cast用于数据类型的强制转换,强制将一种数据类型转换为另一种数据类型。例如将整型数据转换为浮点型数据。
[例1]C语言所采用的类型转换方式:
int a = 10; int b = 3; double result = (double)a / (double)b;
例1中将整型变量a和b转换为双精度浮点型,然后相除。在C++语言中,我们可以采用static_cast关键字来进行强制类型转换,如下所示。
[例2]static_cast关键字的使用:
int a = 10; int b = 3; double result = static_cast<double>(a) / static_cast<double>(b);
在本例中同样是将整型变量a转换为双精度浮点型。采用static_cast进行强制数据类型转换时,将想要转换成的数据类型放到尖括号中,将待转换的变量或表达式放在元括号中,其格式可以概括为如下形式:
static_cast <类型说明符> (变量或表达式)
2) const_cast
在C语言中,const限定符通常被用来限定变量,用于表示该变量的值不能被修改。而const_cast则正是用于强制去掉这种不能被修改的常数特性,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const_cast不是用于去除变量的常量性,而是去除指向常数对象的指针或引用的常量性,其去除常量性的对象必须为指针或引用。
[例3]一个错误的例子:
const int a = 10; const int * p = &a; *p = 20; //compile error int b = const_cast<int>(a); //compile error
在本例中出现了两个编译错误,第一个编译错误是*p因为具有常量性,其值是不能被修改的;另一处错误是const_cast强制转换对象必须为指针或引用,而例3中为一个变量,这是不允许的!
[例4]const_cast关键字的使用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const int a = 10; const int * p = &a; int *q; q = const_cast<int *>(p); *q = 20; //fine cout <<a<<" "<<*p<<" "<<*q<<endl; cout <<&a<<" "<<p<<" "<<q<<endl; return 0; }
在本例中,我们将变量a声明为常量变量,同时声明了一个const指针指向该变量(此时如果声明一个普通指针指向该常量变量的话是不允许的,Visual Studio 2010编译器会报错),之后我们定义了一个普通的指针*q。将p指针通过const_cast去掉其常量性,并赋给q指针。之后我再修改q指针所指地址的值时,这是不会有问题的。
最后将结果打印出来,运行结果如下:
10 20 20 002CFAF4 002CFAF4 002CFAF4
查看运行结果,问题来了,指针p和指针q都是指向a变量的,指向地址相同,而且经过调试发现002CFAF4地址内的值确实由10被修改成了20,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a的值打印出来还是10呢?
其实这是一件好事,我们要庆幸a变量最终的值没有变成20!变量a一开始就被声明为一个常量变量,不管后面的程序怎么处理,它就是一个常量,就是不会变化的。试想一下如果这个变量a最终变成了20会有什么后果呢?对于这些简短的程序而言,如果最后a变成了20,我们会一眼看出是q指针修改了,但是一旦一个项目工程非常庞大的时候,在程序某个地方出现了一个q这样的指针,它可以修改常量a,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的,可以说是一个程序的漏洞,毕竟将变量a声明为常量就是不希望修改它,如果后面能修改,这就太恐怖了。
在例4中我们称“*q=20”语句为未定义行为语句,所谓的未定义行为是指在标准的C++规范中并没有明确规定这种语句的具体行为,该语句的具体行为由编译器来自行决定如何处理。对于这种未定义行为的语句我们应该尽量予以避免!
从例4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是不想修改变量a的值的,既然如此,定义一个const_cast关键字强制去掉指针的常量性到底有什么用呢?我们接着来看下面的例子。
例5: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 Search(const int * a, int n, int val); int main() { int a[10] = {0,1,2,3,4,5,6,7,8,9}; int val = 5; int *p; p = const_cast<int *>(Search(a, 10, val)); if(p == NULL) cout<<"Not found the val in array a"<<endl; else cout<<"have found the val in array a and the val = "<<*p<<endl; return 0; } const int * Search(const int * a, int n, int val) { int i; for(i=0; i<n; i++) { if(a[i] == val) return &a[i]; } return NULL; }
在例5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函数,用于在a数组中寻找val值,如果找到了就返回该值的地址,如果没有找到则返回NULL。函数Search返回值是const指针,当我们在a数组中找到了val值的时候,我们会返回val的地址,最关键的是a数组在main函数中并不是const,因此即使我们去掉返回值的常量性有可能会造成a数组被修改,但是这也依然是安全的。
对于引用,我们同样能使用const_cast来强制去掉常量性,如例6所示。
例6: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 Search(const int * a, int n, int val); int main() { int a[10] = {0,1,2,3,4,5,6,7,8,9}; int val = 5; int &p = const_cast<int &>(Search(a, 10, val)); if(p == NULL) cout<<"Not found the val in array a"<<endl; else cout<<"hvae found the val in array a and the val = "<<p<<endl; return 0; } const int & Search(const int * a, int n, int val) { int i; for(i=0; i<n; i++) { if(a[i] == val) return a[i]; } return NULL; }
了解了const_cast的使用场景后,可以知道使用const_cast通常是一种无奈之举,同时也建议大家在今后的C++程序设计过程中一定不要利用const_cast去掉指针或引用的常量性并且去修改原始变量的数值,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行为。
3) reinterpret_cast
在C++语言中,reinterpret_cast主要有三种强制转换用途:
- 改变指针或引用的类型
- 将指针或引用转换为一个足够长度的整形
- 将整型转换为指针或引用类型。
在使用reinterpret_cast强制转换过程仅仅只是比特位的拷贝,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特别谨慎!
例7
int *a = new int; double *d = reinterpret_cast<double *>(a);
在例7中,将整型指针通过reinterpret_cast强制转换成了双精度浮点型指针。
reinterpret_cast可以将指针或引用转换为一个足够长度的整形,此中的足够长度具体长度需要多少则取决于操作系统,如果是32位的操作系统,就需要4个字节及以上的整型,如果是64位的操作系统则需要8个字节及以上的整型。
4) dynamic_cast
dynamic_cast用于类的继承层次之间的强制类型转换,我们将在讲到类的继承的时候再来介绍dynamic_cast。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社招中级前端笔试面试题总结-答案及拓展
最近看到有一篇文章总结了一些前端的面试题,面向的对象应该是社招中初、中级的前端,感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开一个帖子尝试解答这些问题,顺便当做自己的面试题积累。 原文链接戳这里 JavaScript基础 1、声明提前类问题 在网上找到一篇文章,里面有一道面试题,考察了包括变量定义提升、this指针指向、运算符优先级、原型、继承、全局变量污染、对象属性及原型属性优先级等许多知识点,而就其中声明提前相关的知识,我觉得也十分有参考价值: function Foo() { getName = function () { alert (1); }; return this; } Foo.getName = function () { alert (2);}; Foo.prototype.getName = function () { alert (3);}; var getName = function () { alert (4);}; function getName() { alert (5);} // 请写出以下输出结果: Foo.getName(); getName(); // 声明提...
- 下一篇
[从C到C++] 1.8 C++ 内联函数(inline)
C++语言新增关键字 inline,用于将一个函数声明为内联函数。在程序编译时,编译器会将内联函数调用处用函数体替换,这一点类似于C语言中的宏扩展。 采用内联函数可以有效避免函数调用的开销,程序执行效率更高。使用内联函数的缺点就是,如果被声明为内联函数的函数体非常大,则编译器编译后程序的可执行码将会变得很大。另外,如果函数体内出现循环或者其它复杂的控制结构的时候,这个时候处理这些复杂控制结构所花费的时间远大于函数调用所花的时间,因此如果将这类函数声明为内联函数,意义不大,反而会使得编译后可执行代码边长。 通常在程序设计过程中,我们会将一些频繁被调用的短小函数声明为内联函数。 为了使得inline声明内联函数有效,我们必须将inline关键字与函数体放在一起才行,否则inline关键字是不能成功将函数声明内联函数的。如例1所示,inline关键字则无丝毫作用,而例2中则成功将swap函数声明为了一个内联函数。 [例1] inline 关键字放在函数声明处不会起作用: inline void swap(int &a, int &b); void swap(int &...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SpringBoot2更换Tomcat为Jetty,小型站点的福音
- CentOS8安装MyCat,轻松搞定数据库的读写分离、垂直分库、水平分库
- CentOS6,CentOS7官方镜像安装Oracle11G
- Jdk安装(Linux,MacOS,Windows),包含三大操作系统的最全安装
- SpringBoot2整合MyBatis,连接MySql数据库做增删改查操作
- SpringBoot2全家桶,快速入门学习开发网站教程
- SpringBoot2编写第一个Controller,响应你的http请求并返回结果
- CentOS7安装Docker,走上虚拟化容器引擎之路
- CentOS8,CentOS7,CentOS6编译安装Redis5.0.7
- CentOS8编译安装MySQL8.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