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式架构--数据中心兴起的新星
作者:范军 (Frank Fan) 新浪微博:@frankfan7
大型企业的数据中心面临着很多挑战。融合式架构会在下一代数据中心的布局中抢占先机么?
一什么是融合式架构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IDC对此的定义是一套包括服务器、存储和网路在内的企业级系统。通常自带的服务管理软件能够高效部署资源并且简化管理。系统内的各模块之间互相协作以获得更高的性能。尽管系统内的模块可以灵活的增加或者替换已满足扩展的需要,整个系统在硬件层或者软件层是高度整合的。
根据Gatner报告,在这个领域角逐的主要厂商有VCE,HP,Hitachi Data Systems, IBM,Dell,Oracle等等。他们都有各自的融合式架构产品。如果要理解为什么需要融合式架构,我们要从现有传统架构面临的挑战说起。
二 数据中心面临挑战
设计和部署系统阶段
因为虚拟化数据中心的复杂性和涉及服务器、存储、网络、管理和安全等多个模块,传统上需要经历架构设计——系统搭建——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安装应用等环节。架构设计需要架构师花时间缜密考虑高可用性,可恢复性、安全、可管理性等多个因素,并撰写设计和实施文档供下个环节使用。在系统搭建环节,往往需要用不同的工具来分别部署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等资源,一个模块的配置变更很可能需要重新配置其他模块。另外模块间的互联也需要特别仔细,费时费力。在测试环节,需要制定完善的测试计划,并充分测试各个模块间的兼容性。
运维阶段
服务器虚拟化大大节省了硬件服务器的采购成本 (Capex),那么企业如果想进一步缩减成本的话,就需要从长期的运维成本(Opex)入手了。通常的运维的几个重要环节是安装、补丁及升级、扩展和日常管理。在补丁和升级环节,传统架构中的服务器、网络和存储往往来自不同的厂商,有可能在升级后出现不兼容的问题,或者各模块之间并没有整体上的优化。在扩展环节,因为没有整体上的考虑,整个系统的扩展性往往受其中一个或多个模块扩展性的制约,或者因为过度部署而没能充分利用资源。在扩展系统时也需要往往需要用不同的工具来分别部署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等资源。在日常管理环节,需要具备不同技能的专业人士配置和管理不同的模块,在遇到问题时没有很好的集中式管理工具来定位原因。
那么融合式架构就针对上面的挑战提出了应对策略。下面是一个对照图。
传统式
| 融合式
| |
架构设计 | 需要 | 采用预先验证的设计 |
系统搭建 | 多个管理工具来分别配置单个模块 | 集中式管理工具端到端的部署所有资源 |
测试 | 需要充分的兼容性、功能和性能测试 | 在出厂前已经预先组装并测试。在客户环境只需基本测试 |
补丁和升级 | 需要充分的兼容性测试,需要针对各个模块分别制定升级计划 | 整体系统升级在发布前已经充分测试,同时提供完善的升级执行文档 |
扩展 | 单独考虑各个模块的扩展 | 整体考虑系统的扩展 |
日常管理 | 多个管理工具来分别配置单个模块
| 集中式管理工具 |
厂家支持 | 需要联系不同的硬件提供商 | 融合式架构 大多由一家服务商提供 |
监控 | 需要分别监控各个模块 | 很可能提供软件集中分析来自各个 各个模块的报告 |
模块的选择 | 高。可以采用最新的技术和模块,但需要确保模块间的兼容 | 中。 可选的模块由提供商指定,有可能最新的技术或模块不在可选范围之内。 |
配置灵活性 | 高。各个模块相对独立,灵活的配置资源。 | 低。集中管理工具,可能无法对某个模块的某个功能进行配置。从而造成配置信息在不同工具间的不一致性。 有可能集中管理工具不能够灵活对单个模块进行配置,比如在仅需更改网络配置的情况下,集中管理工具需要更改整个集群。有可能造成系统服务中断 |
通过以上比较,融合式架构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用户环境。我的建议是来分几步来评估。
三 评估是否采用融合式架构
明确用户的商业动机
虚拟化项目可能带来很多好处,究竟用户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项目可能产生的最大商业价值是什么?比如用户很关心项目实施的周期,迫切需要在较短时间内部署整个系统。或者对高可用性,易维护有较高要求。那么融合式架构值得考虑。
评估各个融合式架构
供应商:
供应商的可靠性、商业和技术底蕴如何?该架构是否有开放的标准,硬件及软件更新周期如何?License如何管理等等
应用为本:
充分了解客户在虚拟化系统上运行的应用。可能某种融合式架构有针对该应用的特定解决方案,比如桌面虚拟化,SAP等。
管理工具:
往往融合式架构会有专有的管理工具可选。本意是实现端到端的分配硬件资源和简化日常管理。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某些方面会提高效率,也要注意是否灵活性会有影响。
制定蓝图,步步为营
向融合式架构的转型是需要和数据中心的大战略一致的,转型非一朝一夕之力可成。最好有一个蓝图,步步为营,,把愿景分成几步走。
小结
可能没有一种方案或者一种架构能满足所有的需求,绝大多数大型企业还是需要传统和融合相结合的战略。而且融合式架构本身也是在快速发展演进的,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上乘之作。
诸位看官,我码字不容易,您不妨谈谈自己对融合架构的经验心得,我们一起分享。看帖不回,可不厚道呦:)
本文转自frankfan7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frankfan/1177655 ,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Mocha BSM基础架构管理——可视化主机进程
业务需求与挑战 • 由于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差别较大,以前每个操作系统的维护命令、维护工具都不同,维护成本和维护的难度很高。 • Unix系统管理入门门槛比较高 • Unix管理界面都是通过简单的Telnet,不直观,而且要求对系统命令很熟悉。 • 以前的维护工具不仅使用复杂,而且升级更新较慢,无法跟上操作系统更新的速度,对于操作系统的新特性无法管理。 关键功能与亮点•支持主流主机: - Windows 2000/2003/Professional/XP - Solaris - AIX - Linux •提供主机运行情况动态监控 比如:IP地址、OS、版本、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利用率、I/O、网络接口传输速率、连接用户数等等。 •提供可视化进程监控 - 监控进程状态、CPU使用情况、内存使用情况、用户、句柄数、线程数、I/O、优先级、总运行时间、最后运行时间等。 - 关键进程跟踪 当进程启动或终止时可以发送报警通知,并记录进程的最后运行时间。 •提供典型服务监控: 如Telnet、HTTP、FTP,还支持Windows“服务一览” •对系统远程管理: 终止...
- 下一篇
VMware架构设计第一期视频下载及问题征集
2013年3月底我们成功举行了vBrownBag大中国区首场网上讨论。主题是VMware架构设计方法。请在此文附件下载讲义及全部视频。视频下载的密码:vmware. 您需要下载WebEx ARF player来播放视频。 姚泉@frediyao和范军@frankfan7正在积极准备5月初的第二期网上讨论。预定主题是VMware存储设计。很希望大家回复此文,提出您们在设计VMware存储模块时的疑问和经验,我们尽可能在网上讨论或者撰文回答。 我们会在四月底公布讨论的时间,具体内容和加入讨论的链接。 附件:http://down.51cto.com/data/2362605 本文转自frankfan7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frankfan/1177231,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MySQL8.0.19开启GTID主从同步CentOS8
- CentOS8编译安装MySQL8.0.19
- SpringBoot2全家桶,快速入门学习开发网站教程
- CentOS7编译安装Gcc9.2.0,解决mysql等软件编译问题
- 2048小游戏-低调大师作品
- CentOS7,CentOS8安装Elasticsearch6.8.6
- SpringBoot2整合Redis,开启缓存,提高访问速度
- SpringBoot2更换Tomcat为Jetty,小型站点的福音
- SpringBoot2编写第一个Controller,响应你的http请求并返回结果
- SpringBoot2配置默认Tomcat设置,开启更多高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