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很强大并不意味Unix将被终结
目前有超过四分之三的美国企业都对他们的X86服务器部署了虚拟化,但是根据行业分析师的说法,由于管理经验的匮乏,很少有企业用户能充分利用虚拟化技术并让其物有所值。
分析师称,对虚拟化技术最大的误解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如何管理虚拟机,如何规划虚拟基础架构的工作负载和能力以及如何超越技术及配置来保证运营成本不会超出控制。
以下是排名前五位的常见错误,涉及技术/运作,管理和规划以及预算等各个方面。
1.未经虚拟化的物理服务器
Forrester研究公司的首席分析师Galen Schreck专门从事虚拟体系架构管理和实施工具的研究,他认为企业用户未能从他们的虚拟基础架构中获得最佳最佳回报的最直接原因是他们无法在每台物理服务器上充分运行虚拟机。
“长期以来用户都是保持每台物理服务器较低的虚拟机配比来避免性能的衰减”Schreck表示“他们不希望系统受到阻碍,因此他们决定达到50%的利用率或者在一台服务器上平均创建10个虚拟机来实现省钱的目的就能让他们满意了”。
加百利咨询集团的首席分析师丹.奥德连续五年对Windows和UNIX服务器用户进行了年底跟踪调研,他认为在2009年或者2010年初这种想法还是合情合理的,因为性能管理工具对物理服务器内部运行的虚拟机情况还缺乏完善的管理。
企业内部服务器虚拟化的比例在持续增长,但是使用虚拟机的企业用户的满意程度多年来却一直波澜不惊,这说明他们并没有从这项全新的技术中获得所希望的全部,奥德认为。
对利用率的满意度或者物理服务器到虚拟服务器的整合比例跟企业用户的资金节约息息相关,Schreck表示。“很多公司看起来对部署虚拟服务器持谨慎态度,他们不愿冒着服务器可能无法在性能上支持服务水平协议的风险去做这件事,因此他们没有将利用率提高到足够高的水平”。
2.虚拟机管理工具的研发跟不上虚拟机发展的步伐
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创建更多的虚拟机并且从虚拟化支出中获取更高的投资回报是很件简单的事情,Schreck表示。
虽然这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目前像微软的Systems Center Virtual Machine Manager和VMware的vCenter Server这样的性能管理工具都比目前市场上两到三年的管理工具要先进不少,但是诸如新的基础架构是否能比过去的基础架构实现更加轻松的管理这种关键性测量指标却没有变化,奥德解释说。
“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人在真正使用这些工具”奥德表示。
几乎每家使用虚拟基础架构的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计划使用专门针对虚拟机的工具来管理虚拟机,Schreck表示。
“尚不清楚的是他们是否使用这些工具来确保虚拟机的运行”Schreck表示“你必须对这些性能管理工具更具开拓性,而不是仅限于用这些工具来科学的管理虚拟环境,来告诉用户你的虚拟机在做些什么和性能如何,用户会对坚持使用专用的利用率感到满意的。你可能会过度配置应用环境,从而导致虚拟机的成本成倍增加”。
3.虚拟环境的规划不够宽泛
Forrester研究公司的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詹姆斯.斯坦利一直致力于数据中心体系架构的研究,他认为当规划应用环境时,整体的变化是要考虑整个应用环境,而不是只关注一组服务器或者应用软件的需求。
斯坦利表示“应用软件传统的能力规划是常规所消耗能源的两倍,当应用软件繁忙时是两倍,管理上限再增加两倍,这样就不会超出服务器的增长速度”。
“在虚拟的世界里,一款应用软件不应该接近管理上限”,应该根据应用软件对整个环境的需求所做的贡献来进行规划,因为你可以将所有的虚拟资源集结成资源池,将这些资源应用到需要他们的地方。你真正的目标应该是将整个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率提高到60%或者更高,尽可能接近峰值的100%。
位于华盛顿州的咨询公司的咨询师Patrick Kuo最近帮助美国高等法院防御信息服务代理机构和日常呼叫中心的新闻网站搭建网络和虚拟服务器基础架构,他认为从体系架构上来说,将数据,数据库,服务器和前端软件划分为不同的层对于分配更多的资源给所需的环境是更加高效的。
这与传统思考服务器应用软件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方式是将服务器应用软件看做是应用软件/服务器/数据库的一个组成单元,用这种方式来分配资源,这种方式无法像拓宽N层的方式那样更加有效。
本文转自glying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liying/967688,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keeplived 之 主从web服务
由于在当初的系统集成过程中对负载均衡器的配置有问题, 一直都是单机 在跑web应用,由于业务量很小,因此,考虑通过最简单、可靠的主从双机方式解决web应用单点故障问题。 现网环境: web1:10.0.0.7 (rhel6.2 64位,部署tongweb中间件) web2:10.0.0.8(rhel6.2 64位,部署tongweb中间件) 改造 后的系统构成: web1:10.0.0.7 (keepalived+tongweb中间件) web2:10.0.0.8(keepalived+tongweb中间件) VIP:10.0.0.2 (keepalived中配置为virtual server地址) 1、首先在web1、web2上安装keepalived服务: yum install -y keepalived 2、在web1上配置keepalived,配置文件/etc/keepalived/keepalived.conf文件如下: ! Configuration File for keepalived global_defs { notification_email { ...
- 下一篇
开荒之作《互联网运营智慧》一书即将付梓
自序 第一次看见自己的作品发表在《网管员世界》,当时我激动了很久。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鼓舞。尽管当时写的那篇短文很简单,但它却为我开启了一扇向前迈进的门,激励着我不断地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陆续写成文字,然后发表,几年来累计,在杂志、网站正式发表的技术文章尽然有上百篇了。于是有打算把这些文字整理成册出版的愿望,就在我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大成通过我的blog注意上我了,于是就有了更进一步的打算。 最初,我们讨论是写一本linux系统方面的内容,以自己的实际经验来讲解怎样更快速有效的学习、使用linux,即以目标为驱动,减少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例如:为了完成安装服务器操作系统这个任务,我们可以放弃安装桌面环境(图形界面)来避免xwindow崩溃这样的障碍;使用主流的网卡,避免操作系统不能识别和驱动网卡等等这样的技巧。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构思了很久,却迟迟没有下手。 因为自己决心写一本原创的、对别人有帮助的书,我经常跑书店去看最近发行的新书,发现linux这一类的书出得是相当的快,几乎是1-2月出一本。于是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动机,在如此多的管理linux系统管理的书籍中,我来写一...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SpringBoot2编写第一个Controller,响应你的http请求并返回结果
- Eclipse初始化配置,告别卡顿、闪退、编译时间过长
- SpringBoot2整合Thymeleaf,官方推荐html解决方案
- Linux系统CentOS6、CentOS7手动修改IP地址
- Jdk安装(Linux,MacOS,Windows),包含三大操作系统的最全安装
- CentOS6,CentOS7官方镜像安装Oracle11G
- Springboot2将连接池hikari替换为druid,体验最强大的数据库连接池
- 设置Eclipse缩进为4个空格,增强代码规范
- SpringBoot2初体验,简单认识spring boot2并且搭建基础工程
- SpringBoot2配置默认Tomcat设置,开启更多高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