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SF:Mendix介绍
在我以前blog中提到过Mendix,本篇介绍一下Mendix,还是相当有借鉴意义的,对企业级软件开发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传统开发方法
传统开发过程中存在多种角色:项目经理、业务人员、需求人员、技术架构师、可用性设计师、程序员、测试人员、主要客户等,这些角色会被严格的区分为两种类型:业务(business)和IT技术人员。业务部分主要负责客户、业务分析、需求工程,而IT部分主要包括开发人员。架构师、测试人员等。总的来说,就是
- 业务对what负责
- IT对how负责
这种方式看起来好像没有问题,但是为什么这么多项目超过时间、超过预算、不能满足需求而失败呢?我们能够责怪大家吗?能够怪需求为什么总是变化的吗?能够怪技术人员为什么不能对复杂业务进行随需应变?答案是明显的:不能。
原因很简单:
- 我们不能预见所有的可能性和复杂性
- 很难把抽象的业务需求很好的转换成精细的IT方案
- 设计、文档和实现不同步
软件工程到业务工程
- 释放业务分析师的能力
现在很多业务分析人员都习惯于使用Visio或者word之类的来编写文档和画流程,在实现过程中很难完整无误的把这些内容转换为实现所需要的东西,如果我们采用一种统一的可视化模型方式来进行业务分析,应用软件大部分功能由业务分析师完成,而剩下的复杂功能由技术人员来解决。 - 减少上市时间
通过可视化的模型,软件会自动化运行和测试 - 提高灵活性
如果我们能在模型级别上考虑可变性,那么更改需求将会更灵活简单 - 防止过时的文档
模型及文档,模型可以被用来运行,所以模型和最终应用程序是100%的同步 - 不重型发明轮子
构建块、模板等都会在应用开发过程中很好的进行累积,不会重头再次处理同样的事情
Mendix 提供软件工具、方法和架构平台来快速建模、构造、测试、继承、部署、管理和优化Service-Oriented Business Applications (SOBA) 。它继承了模型驱动开发和敏捷方法,允许业务分析人员使用可视化模型参与到开发周期中。
与以前开发方法比较
Mendix Model-driven Platform Suite
技术原则
- 提高业务和IT的协作
每个模型都是业务分析师和IT工程师进行沟通的共同语言,分析师可以找到模型是否匹配业务需求,技术人员检查模型是否满足特定技术细节 - 每个DSL都是可以在运行期下直接运行的
模型可以直接被运行,防止代码生成带来的一些维护和测试问题(注:我不清楚它是如何做到无代码的,我想是不是生成一些代码,只是模型部分没有生成代码,这个还有待考证) - 每个DSL都可以扩展为其它第三代编程语言
- 尽量少使用第三代语言
- 开放、可扩展的技术平台,提供可扩展的API访问框架低级别的核心功能
- 开放标准
- 自动化业务流程驱动,业务流程模型是模型的中心
- 服务组件架构(Service Component Architecture)
- 重用,提供可重用的模型、服务、组件等
Mendix Business Modeller: a unified modelling space
模型编辑器
Mendix Business Server
开发方法
本文转自 jingen_zhou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zhoujg/522565,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模型驱动开发 - 产品线架构的演进
在《Evolution in Model-Driven Software Product-line Architectures.pdf》中讲解了一下模型驱动在产品线架构中的演进,OpenExpressApp的思路和这些有点类似,其实也是和DSM有点类似。对产品线架构和平台感兴趣的可以下载看看。 这篇文档中有很多图片,我也比较喜欢用图片来展现一些想法,所以下面我将把文档中的一些图片放上来。 下图为使用DSML(Domain-specific Modeling Languages)来解决问题空间和解决方案空间的鸿沟问题。 使用模型和代码生成技术 自动生成的代码运行在框架之上 通过产品线变量来生成不同飞机 通过建模工具生成配置后进行部署 新的需求实现要从三个层面来考虑演进:元模型、领域模型和框架 迭代完成模型 更多内容:规模化产品开发方法-产品线工程 100222.pdf 本文转自 jingen_zhou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zhoujg/517986,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 下一篇
分享我做的nginx+keepalived做的主主架构(一)
最近帮朋友设计他们公司的系统架构,这是第2次进行帮他设计了,第一个是把他的lanmp架构(所有的应用与服务、数据库都在一个服务器里)改成1+1模式(nginx+mysql),最近由于他公司的名气上升,每天的在线数在4000-6000左右,并发最多能到9000左右,现有的架构有一些支撑不了,所有我又重新的帮他设计了一下。 我新设计的架构为dns(轮询)+nginx+keepalived(主主模式,2台服务器)+web(应用服务器2台服务器)+mysql(采用drbd+hearbeat+mysql,2台服务器),总共6台服务器,系统均为rhel 5.4 x86_64。 此篇文章既可以是一个完整性的架构,也可以是nginx+keepalived单主、双主模式负载均衡,nginx的反向代理,msyql的drbd+heartbeat+msyql的高可用,以及通过nfs来实现web服务器间的数据共享,分开与结合都是一篇很有深度的文章(个人认为),所以我没有把这些用到的技术分开来写,通过一篇文章写能够给大家更好的理解,否则单个的描述可能会造成大家对单个技术能更好的理解,但对整体的不会有太好的了解(虽...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SpringBoot2整合Thymeleaf,官方推荐html解决方案
- Windows10,CentOS7,CentOS8安装Nodejs环境
- Springboot2将连接池hikari替换为druid,体验最强大的数据库连接池
- SpringBoot2全家桶,快速入门学习开发网站教程
- CentOS8安装Docker,最新的服务器搭配容器使用
- MySQL8.0.19开启GTID主从同步CentOS8
- CentOS7,CentOS8安装Elasticsearch6.8.6
- Hadoop3单机部署,实现最简伪集群
- CentOS6,CentOS7官方镜像安装Oracle11G
- Windows10,CentOS7,CentOS8安装MongoDB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