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窗口关闭?AI能否在安防开枝散叶
提及AI(人工智能),多数人都觉得是比较未来性的概念,更不用说商业化。然而,近两年语言识别、图像识别、刷脸识别、无人汽车与机器人等AI技术却进入人们的视野。互联网巨头公司不惜资本、资源加大了投入力度,以BAT为首的企业也着手酝酿着AI各个领域的商业化。
目前为止,人工智能商业化的主要方向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自然语言处理(包括语音和语义识别、自动翻译)、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知识表示、机器与机器人学。这些AI的深度学习技术主要的应用场景有搜索、移动支付、机器人、智能硬件、智能医疗、智能汽车等。
机器人爆发是市场需求
伴随着孙楠的《心中的英雄》,今年春晚广东分场500机器人跳舞的场面震撼到你了吧?
其实没有这次央视平台的曝光,行业及消费市场对机器人的需求也是呈现一个总体上升的走势。中国机器人市场与无人机一样,更是成为引领全球机器人市场的排头兵。国际机器人联盟预计,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年装机量将超过日本,达到3.25万台,占到世界总量的20%,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在巨大需求的拉动下,未来3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将至少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
机器人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众所周知,机器人可以节约成本、改善工作条件、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资源浪费。“就像宠物一样,将来每个人身边都会有很多属于自己的机器人。比如有做家政服务的,有帮你学习的,有陪你娱乐的……随需而配。这个时间也不会太遥远,3到5年机器人就会普及。”在首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专家这样生动地描述智能“宠物”家庭服务机器人。
目前,机器人结合视频监控成为安防市场一个新的潜在商机,东方网力投资了JIBO,大华股份研发儿童陪伴机器人,这些都在证实,机器人与安防,或许在不久就能融合一体了。
移动互联网窗口红利关闭了?
那么,阻挡机器人及人工智能进入安防的障碍是什么?
钱!资本的推动,如果单从一个产业的思维局限分析,在引入新的技术及市场时,需要的时间及成本都会大大增加。而跨界投资竞争所带来的构建式创新不仅是资本扮演着洪水猛兽的角色,技术融合所带来的红利也有利于产业的发展。
但当前在创业界,有人评说如果2015年上半年,在中关村那条不过百米的创业大街的车库咖啡里,一个投资人与一个年轻人聊了十几分钟后,就决定投他一个亿算是资本还在疯狂,那到了下半年,热衷于整个互联网创业的资本就开始变冷了,甚至有媒体聒噪着资本寒冬来临,整得人人自危,噤若寒蝉。
换句话说,钱没了,创业者要找到投资人,没那么容易了。其实投资人有的是钱,但是经历疯狂的投资后,大部分的投资人开始冷静了下来,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窗口红利在慢慢关闭是不争的事实,今后互联网创业的门槛及困难会陡增。可以从三个数据分析,据决胜教育的创始人之一的戴政介绍,中国现在做互联网教育的创业公司且在百度登记的有64万家,这些公司每年交给百度公司的钱是19.2亿,全中国一共有160万家互联网教育创业公司。市场就这么大,分蛋糕的人越多,所需的成本及所获得的利润就越低,对于这么小众的一个市场而言如此,更何况其他行业。
安防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所以在此不禁要问,没钱了,安防的人工智能就不能继续了,或者不会那么快速地发展了?其实不然,从当前的主流厂商提出的概念分析,如DT1.0、超感IPC、感知型摄像机等都在证实,智能化是视频监控网络化与高清化之后新的竞争热点。从大数据应用于公安刑侦业务的破案,到交警通过数据库比对查找、匹配车辆信息查找套牌车辆,云计算、云存储等人工智能的基础技术架构都达到了一定的业务应用能力。
对于安防人工智能的理解,宇视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产品线总裁闫夏卿认为,智能是一个完整的智能体系,安防行业摄像机是非常重要的智能硬件载体,视频监控从看到—看清—看懂,其实就是要让摄像机变得更加智能化。他进一步强调,看懂就是要让摄像机变得智能,从今天的技术领域的交叉去分析,如果要去定义智能的话,一定是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三位一体的能力。这三种技术架构叠加起来就是AI——人工智能。也就是说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就是对人一个形态的模拟。具体到安防产业,有两个名词的频率是非常高的,一个叫安防IT化,从早期的1.0到今年的2.0阶段;另外一个就是“互联网+”,在互联网的框架下,实现安防业务模式及技术的多样化。所以整个安防IT化的过程,实际上要解决三个问题:数据的结构化,业务的智能化,应用大数据化。总结起来,就是三大智能:结构化的智能、业务的智能、大数据的智能。
也就是说,安防本身业务应用的需求决定了安防人工智能市场的潜在需求巨大,就算没有外来资本及技术的进入,安防企业本身也会通过资本渠道去接触和学习人工智能的知识与技术。
至于资本寒冬的说法,还是那句话,资本的力量从来不可小觑,资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东西,它现在只是在寻找一个更为优质的投资项目。而安防人工智能的到来不取决于资本是否到来,而是资本在安防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中,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慕尼黑电子展东芝企业级硬盘展现存储实力
3月13-3月16日,“第十六届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在上海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东芝半导体&存储携旗下全系列产品参与此次展会。其中,东芝企业级存储携手合作伙伴华为、宏杉,为大家展示企业级存储系统解决方案,表现亮眼。本次展会上,东芝存储重点展示了面向数据中心的企业级容量型硬盘及以功耗低,性能高为特征的企业级固态硬盘(SSD)。随着物联网规模的扩大,大数据需求的增加,市场对企业级硬盘的容量,成本及可靠性要求也不断增加,东芝企业级硬盘MG04ACA系列即满足现阶段不断增长的大数据、云存储需求,具有性能高,稳定性强,容量大等特点,且在去年的ODCC大会评选中表现突出,获得“年度企业级机械硬盘随机性能奖”。同样,性能出众的还有此次展出的HK4R和PX04P系列固态硬盘,两者满足不同读写输入需求,其中HK4R集成了15nm MLC NAND闪存,在速度、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方面都表现出色,在去年获得了“ODCC年度企业级固态硬盘性能一致性奖”。 为帮助客户更深入了解存东芝储硬盘产品在系统里的实际应用,此次东芝存储携手合作伙伴华为、宏杉共同展出企业级存储系统解决方案。其中,华为OceanStor 5...
- 下一篇
云计算与银行业务价值
危险往往与机遇相伴,是谓“危机”。伴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就是信息技术第四次技术变革浪潮带来的机遇。这次技术变革浪潮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包括社交等)三项重大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为特征,给各个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颠覆、超越、跨界等机会。 云计算在这三项技术之中最难把握好。即使是业界专业人士也有一种“云遮雾罩”的感觉。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云计算的使用场景从技术基础设施的云化到大的业务模式的创新和转型,跨度很大,应用场景非常丰富。从业务角度看,云计算可以是业务战略层面的抉择;从技术角度看,云计算可以小到云桌面、云存储等技术基础设施的虚拟化。 银行业出于可靠性、安全性、隐私以及监管等各方面考虑,一开始接受云计算的速度比较慢,但最近两三年,从全球范围看,众多银行出于业务和技术的发展需要,从私有云开始广泛地接纳和应用混合云和公有云。部分银行已将云计算作为重要的创新工具,开展业务模式(生态系统)创新、收入模式创新、运营创新。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SpringBoot2整合MyBatis,连接MySql数据库做增删改查操作
- SpringBoot2编写第一个Controller,响应你的http请求并返回结果
- CentOS关闭SELinux安全模块
- SpringBoot2更换Tomcat为Jetty,小型站点的福音
- CentOS8安装Docker,最新的服务器搭配容器使用
- CentOS7,8上快速安装Gitea,搭建Git服务器
- Windows10,CentOS7,CentOS8安装Nodejs环境
- Springboot2将连接池hikari替换为druid,体验最强大的数据库连接池
- CentOS7安装Docker,走上虚拟化容器引擎之路
- SpringBoot2整合Redis,开启缓存,提高访问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