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成为运营商增长新引擎
从2006年谷歌CEO提出云计算概念,至今已有十年。云计算也从最开始的云里雾里渐入佳境,已经深入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国内运营商布局云计算很早,电信集成云计算研发中心总经理胡林接受飞象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云计算给传统运营商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机会。
同时,云计算的技术层出不穷,开源技术无疑给云计算注入了新的活力。胡林透露,早在2014年中国电信就开始关注OpenStack社区发展及技术演进,接洽此方面的优秀企业,最终选择了EasyStack,并且成立了联合创新实验室。
中国电信的云计算之路
在我国,云计算市场由国内运营商、IT供应商和互联网中坚力量主导,呈“三足鼎立”之势。电信集成是中国电信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国内做云计算的先行者,包括电信的天翼云,还有其他各省公司的一些政务云,都是电信集成公司设计研发的。
据了解,中国电信在2009年就成立了“翼云计划”项目组,着手研究云计算的技术和运营问题。2011年8月31日,中国电信正式发布天翼云的战略规划,并完成北京、上海、广州、四川等6地现场试验和资源池部署。
2012年3月,中国电信成立云计算公司,主要运营云主机、云网络、云存储、云数据库以及云应用等业务产品。2013年,开始规模提供云计算服务,正式发布“天翼云”品牌,同时内蒙古云基地正式启用、贵州云基地也在开工建设。
2015年8月,中国电信提出“云网融合,安全可信”的“超级混合云”概念,并提出了“8+2+X”超级混合云资源池布局。
随着4G时代来临,用户对云服务的需求日盛。中国电信在云计算上的提前谋划布局,使得其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中优势尽显。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曾透露,2015年我国云计算产业的规模接近1500亿元,增收超过30%,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来自市场研究机构IDC预计,2015~2018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平均每年将增长26%,而中国将以接近45%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云计算成为运营商名副其实的增长引擎。
胡林也提到,中国电信这几年在云计算发展上有一点积累和成就,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建成了百万平方米的机房超过三百多个,投产机架超过十万个,骨干网络带宽22个T,中国电信云管理平台实现全网业务云统一管理统一呈现。
发展至今,中国电信没有故步自封,没有因为之前取得的成绩而沾沾自喜,而是探索开放之路,开启开源技术之旅。
打开OpenStack这扇窗
2010年OpenStack诞生,OpenStack在开放式创新自然演变式的竞争选择下与其他的开源软件竞争中胜出,现在成为开源领域第一的云计算平台。
中国电信为什么选中才6年时间的OpenStack,为什么最终选择了2014年才成立的EasyStack公司一起合作?胡林坦诚地说,是因为OpenStack能营造一个比较好的云生态环境,将云平台和云产业链上下游的厂商比较紧密联合起来,合作共赢,协作进化。于是,2014年底开始有计划有步骤的去引入OpenStack的适配层管理模块。
“我们跟EasyStack的合作应该从最早的方案上的沟通交流,到一些云的规划,到后面做测试,一起去做项目的共同研发,直到今天我们建立一个联合实验室,这个过程基本上是从技术上的认同逐步到公司之间的互信,希望通过越来越紧密的合作关系,让云产品和云技术更快投入到应用实践当中。”他补充说。
关于电信集成EasysStack联合创新实验室的合作方式,EasysStack联合创始人兼COO王瑞琳透露,将在四个方面紧密配合:第一,新技术预研,包括NFV、SDN、容器、大数据等层面做预研;第二,在OpenStack社区里面做深度合作;第三,产品研发;第四,在整体解决方案的推广和方案整合上合作。
王瑞琳还介绍了EasyStack 的“万物生长”云生态战略。此战略有三个特征:一,物种丰富,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互利互生的发展态势;二,开放循环,合作伙伴之间的资源互动与价值转化,是健康有序的大循环;三,协同进化,生态系统不断协同进化,以深化不同个体在云生态中的独特价值。
“与传统渠道相比,EasyStack‘万物生长’的云生态战略将实现三大跨越:从分享销售机会到分享场景化需求;从分享解决方案到分享知识产权IP;从分享成功案例到分享品牌价值。” 王瑞琳说。
此外,针对今年的云生态目标,EasyStack发布了“E+三个100”计划,即2016年发展100个技术合作伙伴,100个行业合作伙伴,100个云服务合作伙伴,共同构建“万物生长”的云生态系统。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云主机可以完全替代虚拟主机的市场吗?
摘要: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今天,云主机作为一种新的产品,迅速占领了传统的主机市场,在这种环境下,虚拟主机该如何让自己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呢? 有相关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9月,全球的网站数量就已经超过了10.6亿,互联网用户在2015年超过了30亿,这些数字还在不断的增加。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今天,云主机作为一种新的产品,迅速占领了传统的主机市场,在这种环境下,虚拟主机该如何让自己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呢? 虚拟主机是主机市场的元老级产品,用户的数量也是很大的,但是自从有了云主机这种产品,主机市场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2011年以后,云计算得到快速的发展,云主机作为云服务的核心基础,占据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很多建站服务商也都开始选择使用云主机。虚拟主机在主机的占比逐渐的减少。 云主机作为目前建站的首选空间,它以高性能、低成本、灵活、高效的特点迅速抓住用户的心。“互联网+”概念更是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政策,时下热门的云技术和云主机产品更是收到企业用户的争相追捧。更何况,云主机拥有更加亲民的价格,这让虚拟主机变得岌岌可危。 云主机虽然有很多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它真的能...
- 下一篇
你的应用什么时候该拆分到多个容器中?
Docker的最佳实践提出了“一个容器内只运行一个进程”之后,是否需要将应用拆分到多个容器中就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以一个普通的Java应用作为讨论,从软件设计的角度来介绍为什么要将其拆分到多个容器中。 假设一个标准的Java Web应用包含以下两部分: 基于Struts框架的前端应用; 基于Java EE的后端REST API服务; 这两部分通常运行在同一个容器(如Tomcat)中,相互之间基于REST接口进行交互。类似这种应用,我们应该将其拆分到不同的容器中运行吗? 简单的回答:我们应该将其拆分到不同的容器中,但这需要经过谨慎的考虑。 抛开一些“普适”的原则(如“一个容器只运行一个进程”),我们主要从应用本身和部署策略上进行考虑。 首先,我们抛开具体业务场景,做一些设计思考(Design Thinking): JVM本身支持多线程,因此通常的Java应用程序都运行在一个进程中,以多线程的方式进行并行处理。类似Tomcat这样的容器本身也支持将多个Java应用程序运行在一个Java进程中。 事实上,很多已经容器化的应用,在容器中实际运行时也是多进程的,例如Apache的prefork...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CentOS关闭SELinux安全模块
- SpringBoot2更换Tomcat为Jetty,小型站点的福音
- SpringBoot2编写第一个Controller,响应你的http请求并返回结果
- CentOS8安装Docker,最新的服务器搭配容器使用
- CentOS7,8上快速安装Gitea,搭建Git服务器
- Windows10,CentOS7,CentOS8安装Nodejs环境
- Springboot2将连接池hikari替换为druid,体验最强大的数据库连接池
- CentOS7安装Docker,走上虚拟化容器引擎之路
- SpringBoot2整合Redis,开启缓存,提高访问速度
- MySQL8.0.19开启GTID主从同步CentOS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