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深处的忧患:谁唤醒了恶魔?(转)
我想先从一个流传的故事来开始今天的探讨 [1]:
“在山里,住着一个农夫,靠自耕自种为生,但有一群野猪,经常出来啃吃农夫的庄稼,农夫试图消灭这些野猪,便购买了猎枪,整夜地守在田地旁边,一俟发现野猪,便开枪射击。但这种方法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因为田地很大,野猪又非常狡猾,不会固定地出现在同一个地点。农夫偶尔能打死一只野猪,但依然无法避免农田被啃的悲剧。
后来,农夫想出了一个高明的办法。他把农田里最好最甜的玉米,摘下来,堆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引诱野猪来“免费”吃。起初,野猪们很有戒心,但吃了几个月的甜玉米之后,发现非常安全省力,既不需要自己去“摘”玉米,又没有农夫来袭击,于是野猪们放心大胆地吃了起来。又过了几个月,农夫准备收网了。他开始在外围筑起高大厚实的木板,每天只筑一个木板,野猪们也没有意识到危机。直到某一天,农夫把最后一个木板钉在地上,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圆形猪圈。此时,野猪们知道中计,想从猪圈里逃出来,但为时已晚。更何况,经过几个月的饱食,野猪都变成了肥大笨拙的家猪,丧失了一切的战斗能力。剩下的事情,就是,农夫一天拖一只出来...”
这个故事试图说明一个道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一件事情,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免费”的,那么它一定隐藏了某种代价。
现在,我们来体会一下正在互联网行业里大行其道的“免费”模式。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正被一些大佬赞许为颠覆性的“互联网思维”。然而,在我看来,这种商业模式是建立在一种“虚伪”之上。所谓“虚伪”,是指互联网企业把“追求商业利益”的本质多绕了几个圈圈,隐藏到消费者的视野之外。当然,这种“虚伪”并无任何贬义,只是一种客观的描述。
其实,这种免费模式也并不新鲜热辣,它在第一代互联网公司诞生的 1994 年(以 Yahoo 为代表),就存在了。当时,人们不需要付费购买报纸,就可以自由地从 Yahoo 网站上获取最及时的新闻。随着 Google 的出现,这种模式被发扬光大。人们不仅可以从 Google 那里看到免费的新闻,更能获得免费的邮箱、免费的云存储、免费的视频、免费的办公软件、免费的操作系统、免费的地图......Google 几乎免费了一切。当然,这些“免费”是有代价的:人们需要把自己的“隐私”交给 Google 来管理,更准确地说,是交给 Google 那庞大的计算机系统来管理。
从模式识别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某种“隐私”,相当于这个人的一种“特征”(feature)。一个真实世界里的人,在虚拟的计算机世界里,完全是由他的特征来表述。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获得了足够多的特征,那么计算机便可以完全洞悉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通俗地说,计算机具备了读心之术。顺其自然的下一步,就是计算机的“控制之术”了。
几天之前,Elon Musk(特斯拉汽车 CEO)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讲座上,说出了他的担忧: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唤醒一个无法控制的恶魔 [2]。(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e’re summoning the demon. There’s the guy with the pentagram, and the holy water, and he’s like — Yeah, he’s sure he can control the demon? Doesn’t work out:我们正在用人工智能召唤起一个恶魔。就像有一些家伙,觉得自己能够通过圣器和圣水来控制住恶魔,但实际上,这不可能。)
在我看来,Elon Musk 的话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可能。
其实,我们现在的许多行为,都已经被计算机所掌控。我每天收看的新闻,是 Google 推荐的,我网购的商品是 Google 推荐的,我预订的旅馆是 Google 推荐的,我去的餐馆是 Google 推荐的,我开车的路线是 Google 推荐的,甚至连我旅游的日期也都是 Google 根据机票价格来优化安排的。我不费心,很省力,基本上快成为一头“家猪”了。假如,我是说假如,Google 想谋杀我的话,它只需要把我导航到悬崖上就行了 :<
如果说,第一代的 Yahoo 还只是把“玉米”堆放起来的话,那么第二代的 Google 已经开始在玉米周围建筑“木栏”了。当然,现在离最后一块木板还有很长的时间,但这种趋势却是潜在的,甚至是无法扭转的。
我们不妨进一步思考。表面上看来,是人工智能技术唤醒了恶魔,但人工智能技术是要建立在我们隐私的大数据之上,而获取我们的隐私是要建立在所谓的“免费”模式(互联网思维)之上。但,为什么“免费”模式会兴起呢?这是因为我们人性深处的潜藏之恶吗?(比如,懒惰,逐利,虚伪)当我们体察到了人性深处的“邪恶”时,还会指责那个遥远的“恶魔”吗?
或许,是我们唤醒了恶魔;也或许,我们自己就是那个恶魔。
[1]. 该故事出自《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 38 封信》一书。这本书有可能是伪作,但本文只是想讲述一个故事,而并不去考证这本书的真伪,也无意以洛克菲勒来妆点门面。
图 1. http://www.bidnessetc.com/28029-artificial-intelligence-is-a-demon-that-will-kill-us-all-elon-musk/
图 2. http://www.clickonf5.org/7023/google-empire-dont-be-evil/
作者注:该系列的第一卷探讨当代硅谷的人文,第二卷将深入探讨一些技术
http://news.cnblogs.com/n/508083/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云计算设计模式(二十二)——静态内容托管模式
云计算设计模式(二十二)——静态内容托管模式 部署静态内容到一个基于云的存储服务,可以直接向客户提供这些。这个模式可以减少潜在的昂贵的计算实例的需求。 景和问题 Web应用程序通常包括静态内容的一些元素。此静态内容可以包括HTML页面和诸如图像和可用到客户端的文件的其他资源,无论是作为一个HTML页的一部分(如嵌入式图像,样式表和客户端JavaScript文件)或作为单独的下载(如PDF文档)。尽管Web服务器以及调整通过有效的动态执行页代码和输出缓存优化的要求,他们仍然必须处理请求下载静态内容。这种吸收,可以经常得到更好的利用处理周期。 解决方案 在大多数云托管环境中,它可以最小化用于计算实例的要求(例如,使用较小的实例或更少的情况下),通过定位部分的应用程序的资源和静态网页中的存储服务。费用为云托管的存储通常比计算实例少得多。何时主机在一个存储服务的应用的某些部分,主要考虑的是与应用程序的部署以及确保其不旨在提供给匿名用户的资源。 问题和注意事项 在决定如何实现这个模式时,请考虑以下几点:•托管存储服务必须公开,用户可以访问下载静态资源的HTTP端点。一些存储服务还支持HTTPS,...
- 下一篇
初识openstack
openstack是什么,能干什么?openstack是一个搭建云平台的一个解决方案。准确的说,它是很多功能模块的合体; openstack能干什么,可以搭建公有云,私有云,企业云。(顺便说一下,企业云将是openstack的用武之地);既然是合体,其有7个核心组件:Compute(计算), Object Storage(对象存储),Identity(身份认证),Dashboard(仪表盘), Block Storage(块存储), Network(网络) 和 Image Service(镜像服务) 。上面从计算机的角度做一个比喻,有不恰当的地方,大家多指正。Compute类似计算的内存;Object Storage类似存储器;Identity就像登陆过程中,验证用户名和密码;Dashboard就操作界面;Network就是网络模块; 上面各个组件有名字,其实熟悉openstack的都会说他们的代号。也就是专业术语。 Compute(代号为“Nova”):这个是最核心的,Nova最开始的时候,可以说是一套虚拟化管理程序,还可以管理网络和存储。 Identity(代号为“Keystone...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CentOS7,8上快速安装Gitea,搭建Git服务器
- SpringBoot2配置默认Tomcat设置,开启更多高级功能
- Jdk安装(Linux,MacOS,Windows),包含三大操作系统的最全安装
- Docker使用Oracle官方镜像安装(12C,18C,19C)
- CentOS6,7,8上安装Nginx,支持https2.0的开启
- CentOS7设置SWAP分区,小内存服务器的救世主
- Docker安装Oracle12C,快速搭建Oracle学习环境
- Docker快速安装Oracle11G,搭建oracle11g学习环境
- CentOS8编译安装MySQL8.0.19
- CentOS7编译安装Gcc9.2.0,解决mysql等软件编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