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安全融入软件开发的每一步 | DevSecOps
大家好,我是陈哥。
在互联网技术迭代加速的今天,DevOps中的安全实践已从辅助性需求逐渐升级为核心关注点,由此催生了DevSecOps理念的深化发展。其核心在于将"安全性左移"贯穿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使安全措施成为研发流程的基础构成要素。
我之前也写过几篇关于DevSecOps的文章,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也欢迎大家与我讨论:
- DevSecOps中的漏洞管理(上)
- DevSecOps中的漏洞管理(下)
- 改进DevSecOps框架的5大关键技术
传统开发模式中将安全管理后置到软件研发的收尾阶段的做法,在应对现代复杂软件项目时已展现出局限性。
而**"安全即代码(Sac,Security as Code)"**的实践价值正在于此------通过将安全逻辑融入从需求设计到部署上线的全流程环节,实现开发团队与安全团队的高效协同,构建系统化的安全防护体系。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DevOps平台,备注【DevOps平台5】联系我们。
01 为什么SaC对DevOps如此重要?
"安全即代码(Sac)"的核心价值在于安全测试、威胁建模、测试和风险评估深度集成至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CI/CD)。这样,我们就可以获得实时安全反馈,及早发现漏洞,确保团队能够在开发过程中而不是事后解决安全问题。
要实现安全左移并构建有效的DevSecOps实践,必须以SaC为基础支撑。究其本质,安全规范需在项目启动阶段即明确界定,通过代码化手段将安全要求固化为可执行的自动化规则,使开发人员能在编码过程中自主完成安全校验。这种机制既强化了编码环节的安全性,又通过自动化流程的持续校验提升整体研发效率,形成安全与效率的协同增益。
SaC涵盖了从更好的团队沟通到更快地检测和修复明显的错误或问题,但其核心价值在于为团队提供更完善的整体安全性体系。
如今,越来越多公司采用敏捷与DevOps结合的研发模式,而SaC恰恰能满足现代、快节奏软件交付周期的需求:
- 缩短发布周期的可能性;
- 允许团队在部署和环境中获得一致且可靠的安全配置;
- 安全测试自动化,团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潜在人为错误的发生;
- 在生产之前检测到威胁的可能性,因此有机会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安全漏洞。
02 SaC的三大重塑方向
SaC主要体现在访问权限、安全测试和漏洞扫描这三个主要方面:
(1)访问权限精细化管理
考虑RBAC(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与最小权限原则,构建动态权限管控体系:一方面要按岗位角色预设标准化权限集合,通过角色绑定实现批量权限分配;另一方面针对特殊场景保留个人权限微调机制,确保每个账号仅拥有完成任务的最小必要权限。
(2)安全测试体系化管理
将安全测试流程嵌入CI/CD中,通过SAST(静态应用安全测试)、DAST(动态应用安全测试)等自动化工具实现测试覆盖。这不仅能提升应用的可用性、完整性与保密性,更能主动适配SOC 2等行业法规。
(3)漏洞扫描前置化管理
考虑建立"扫描-分析-修复-复测"的闭环机制。通过代码化编排实现扫描任务的定时触发与结果自动解析,将高危漏洞转化为研发流程中的强制修复工单,并通过自动化回归测试验证修复有效性。
03 SaC实施的最佳实践
我想和大家简单分享几个实施SaC的步骤,来帮助大家践行安全左移并保障代码安全。这种左移策略与自动化深度结合时,更容易构建起DevSecOps的核心框架。
(1)持续安全
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提高整个组织的效率和安全性?可以从自动化开始,尝试将渗透测试等复杂耗时的测试流程纳入自动化框架,通过脚本化封装实现跨项目、多环境的复用。
例如,在CI/CD管道中集成SAST与DAST工具,可对代码库及运行时应用进行全周期漏洞扫描。这种自动化机制能实现安全风险的实时捕获与早期修复,避免传统人工检测的滞后性,从根本上阻断漏洞被利用的窗口期。
(2)安全性左移
在项目启动阶段就需要完成顶层设计,第一步就是找出你的期望是什么,也就是要明确好安全基线标准。
接下来,为开发团队提供他们需要的所有信息和工具,例如搭建独立的测试/暂存环境进行安全测试,而非仅依赖生存环境兜底。
这种前置化实践可将漏洞管理节点大幅前移,通过代码模板、静态测试等手段,使开发人员在编码阶段即可完成安全自测,从源头降低注入攻击、权限漏洞等常见风险的发生率。
(3)持续监控和反馈
实时监控能够确保团队的动态响应能力。通过自动化告警引擎实时追踪安全状态,一旦检测到异常访问,立即触发多级通知机制。此外,团队应该拥有一个能够持续反馈的平台(如禅道),整合所有可能影响到项目的漏洞信息。
(4)备份
勒索软件攻击、硬件故障或人为误操作等场景,均可能导致代码库、业务数据的永久性丢失,进而引发服务中断与合规风险。
规范化备份体系需覆盖全量数据与增量变更,通过多副本异地存储、空气隔离等机制确保备份介质的不可篡改性。例如采用自动化脚本定时同步GitFox、GitHub等代码托管平台的元数据,配合快照技术实现分钟级恢复点目标(RPO)。
(5)培训团队
要组织级安全体系的落地依赖团队认知统一,培训体系可针对开发、测试、运维等不同角色通过分层设计实现精准赋能。此外,还可以考虑将安全考核纳入绩效考核体系,能推动形成SaC的组织文化。
在DevSecOps体系中,SaC绝非技术工具的简单叠加,而是将安全逻辑转化为开发流程基因的必然选择。
当安全测试通过代码化嵌入需求分析、开发测试到部署运维的全周期,自动化校验与安全性左移才能真正形成合力,打破开发与安全的协作壁垒。
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帮助到你,也欢迎给我留言与我讨论。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技术科普|首个 GraphRAG-Bench 如何评估九大 GraphRAG 性能?
导读:传统 RAG 遇瓶颈,复杂推理怎么办? GraphRAG 正成为知识管理新利器。 但关键问题来了:GraphRAG 真的超越了 RAG 吗?GraphRAG 哪家强?GraphRAG 性能评估标准有哪些?面针对不同场景需求如何选择?香港理工大学等学者在 6 月 3 日发表论文,重磅推出首个大规模、领域特定基准 GraphRAG-Bench,为技术选型提供硬核依据。 🔍本文翻译略有删减,论文原文如下 https://arxiv.org/pdf/2506.02404 本文首发于「NebulaGraph 技术社区」,更多产品资讯请访问「NebulaGraph 官网」 一、摘要 图检索增强生成(Graph 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 GraphRAG)因其在结构化组织领域特定语料库并提升复杂推理能力的潜力,正日益受到认可。然而,当前 GraphRAG 模型的评估主要依赖传统的问答数据集。这些数据集在问题广度和评估指标上存在局限性,无法全面衡量 GraphRAG 模型所带来的推理能力提升。 为弥补这一不足,我们提出了 GraphRAG-Bench,这是...
- 下一篇
MySQL派生表查询大数据量无结果问题分析与解决
MySQL派生表查询大数据量无结果问题分析与解决 一、问题发现 在客户现场的一次问题报告中发现某个带有派生表进行查询的时候,数据量少的时候有结果,但是数据量大的时候返回无记录。看下面例子: 1、准备表 CREATE TABLE `cmdb_item` ( `cm_item_id` varchar(350) NOT NULL, `cm_model_id` varchar(350) NOT NULL, PRIMARY KEY (`cm_item_id`,`cm_model_id`) ); CREATE TABLE `sys_auth_role_cmdb` ( `id` varchar(60) NOT NULL, `auth_type_id` varchar(60) DEFAULT NULL, `cmdb_item_id` varchar(60) DEFAULT NULL, `cmdb_model_id` varchar(60) DEFAULT NULL, `role_id` varchar(60)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 2、一条数据场合 如...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SpringBoot2编写第一个Controller,响应你的http请求并返回结果
- Linux系统CentOS6、CentOS7手动修改IP地址
- CentOS关闭SELinux安全模块
- CentOS8安装Docker,最新的服务器搭配容器使用
- Hadoop3单机部署,实现最简伪集群
- SpringBoot2初体验,简单认识spring boot2并且搭建基础工程
- Eclipse初始化配置,告别卡顿、闪退、编译时间过长
- Springboot2将连接池hikari替换为druid,体验最强大的数据库连接池
- Windows10,CentOS7,CentOS8安装Nodejs环境
- 设置Eclipse缩进为4个空格,增强代码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