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 加入 Linux 基金会,已集齐最活跃的三个开源项目
早在 2010 年,Rackspace 和 NASA 就启动了一个名为 OpenStack 的项目,旨在成为在私有数据中心内运行 AWS 式云计算的开源选项。
随后,这两家公司将 OpenStack 移交给 OpenStack 基金会,后者坚定不移地推动着该项目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
现在,随着 Broadcom 对 VMware 产品的许可变更引起争议,OpenStack 又回到了上升期,因为企业正在寻找替代方案。
如今,开放基础架构基金会(OpenInfra 基金会)宣布它计划成为 Linux 基金会的一部分 —— Linux 基金会是一个巨大的开源非营利组织,也是云本地计算基金会 (CNCF)、PyTorch、OpenSearch、RISC-V、Linux 和其他数十个基金会的所在地。
至此,全球最大、最活跃的三个开源项目(Linux、Kubernetes 和 OpenStack)都归属于 Linux 基金会旗下。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 OpenStack 之外,OpenInfra 基金会还主持了许多其他项目。 这些项目包括用于构建更安全软件容器的 Kata Containers 项目、软件生命周期管理工具 Airship、CI/CD 平台 Zuul 和边缘计算平台 StarlingX。
多年来,OpenInfra/OpenStack 基金会尤其是 Linux 基金会的 CNCF 之间的关系也有起伏。 部分原因是 Kubernetes 的迅速崛起,它推动了 CNCF 作为一个基金会的成功,并导致 OpenStack 被视为传统技术。
但如今,通过开放基础设施蓝图,两个组织的合作更加紧密。
"在人工智能以及虚拟化迁移和数字主权的巨大需求推动下,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根本性的重塑," OpenInfra 基金会长期执行董事乔纳森-布莱斯(Jonathan Bryce)说。"OpenInfra 基金会已经与Linux基金会的许多支持这一重塑的项目紧密合作,现在正是整合资源、在我们的组织工作基础上推动这一万亿美元市场发展的绝佳时机。 与 Linux 基金会一起,我们可以更加紧密地合作,共同开发、部署和塑造一个开放源代码继续获胜的未来。"
同时,Linux 基金会执行董事吉姆-泽姆林(Jim Zemlin)指出,这两个组织"丰富的合作历史和紧密联系的社区将推动我们履行共同的使命,倡导和推进开源的力量和承诺"。
这里的意思是,一旦这个过程完成,OpenInfra 基金会将在 Linux 基金会内部运作,就像同一保护伞下的其他开源基金会一样。 这对 OpenInfra 基金会的人员配置意味着什么,还有待观察。
OpenInfra 董事会主席朱莉娅-克雷格(Julia Kreger)表示:"OpenInfra 基金会以强劲的势头进入2025年:成员组织数量增加了15%,其中包括两个新的白金会员。我们的项目也在蓬勃发展,OpenStack的采用率激增,Kata Containers、StarlingX和Zuul等OpenInfra 项目的采用率也在增加。 我们的全球社区(11 万人)与 Linux 基金会相结合,充分利用了 开放 源代码的力量,为我们打造下一个基础设施十年奠定了持续成功的基础。"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DeepSeek 眼中不会被 AI 替代的职业:艺术家、运动员、企业家、科学家、外交官
当下,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很多人还没从DeepSeek“思考中”获得答案,又被最新的国产AI刷屏,它们已经进化到就算电脑关机也能干,堪称“先天打工圣体”。 几乎所有职场人都会发出一个疑问——我的职业,未来会不会被AI替代? 那到底什么样的工作最不容易被取代呢,把这个问题抛给DeepSeek,它经过“深度思考”之后,给出了这样一份名单: 人工智能时代下最不易被取代的工作 1、艺术与创意设计类职业:演员与艺术家 2、需要实体参与的职业:运动员 3、复杂决策与管理类职业:企业家与高级管理者 4、高技能操作与科研类职业:科学家/研究者 5、解决模糊系统问题的职业:外交官/危机谈判专家 当我们再问“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避免被AI淘汰?(回答接地气一些)”时,DeepSeek是这么回答的: 1、练好AI替代不了的"三板斧" 会来事: 把话说进人心坎里(比如安慰焦虑的客户) 看脸色调整沟通方式(AI分不清对方是真生气还是开玩笑) 攒人脉搞资源(机器人可不会约人喝酒谈合作) 能创新: 把完全不相干的东西混搭出新点子(比如用外卖逻辑做养老服务) 敢试错敢翻车(AI只会按套路出牌) ...
- 下一篇
我国集成电路测试和容错计算领域主要开拓者之一闵应骅逝世,享年 89 岁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今日发布讣告,我国杰出的计算机专家、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IEEE Fellow,中国计算机学会容错计算专业委员会原主任,闵应骅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 2025 年 3 月 13 日 22 时 55 分在北京逝世,享年 89 岁。 闵应骅先生是我国集成电路测试和容错计算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在集成电路测试和容错计算的科研与教育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曾获 IEEE 计算机学会功勋服务奖、IEEE 测试技术委员会突出贡献奖、中国计算机学会容错计算终身成就奖。 容错计算指在系统中存在错误的时候仍然保障计算的正确性。 闵应骅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 2025 年 3 月 17 日上午 9 时在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兰厅举行。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