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适合退守新一线,他们说了真话
11月21日,开源中国OSCHINA 直播节目《开源漫谈》第17期邀请了5名嘉宾,就“逃离北上广深,新一线是不是最好的去处”这一话题展开探讨,既聊到了新一线城市在成本、人才稳定性、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也指出了在人才招募、团队建设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挑战。
本次直播,还讨论了如何与大厂共存、南北方政策差异等话题,微信扫码,可查看回放。
以下内容根据直播整理:
01 一个城市的软件产值,并不完全代表城市软件实力的真实水平
河南省数字产业创新中心总经理周宜游:
我国共有14个软件名城,包括深圳、杭州、北京、南京、上海、成都、济南、武汉等城市。根据工信部最新数据,北京的软件产业规模达到2.6万亿元,无疑是行业的巨无霸。上海和深圳的软件产业规模也超过万亿元,而杭州和南京则超过8000亿元。重庆、天津等城市的软件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武汉、西安等城市则超过2000亿元。
相比之下,郑州的排名较为靠后,去年软件产业规模为650亿元。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可能并未全面反映各城市在软件行业的竞争能力。以西安为例,其公有云市场规模不足10亿元,但软件业产值高达2500亿元。郑州的公有云市场规模与西安相近,但软件产值仅为650亿元,显示出数据之间的巨大差异。
此外,济南和青岛等城市虽然我们很少听到特别出色的软件公司,但它们的产值却非常高。因为在参与工信部软件统计系统申报时,各城市根据对软件业的重视程度,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例如,济南、西安等城市会鼓励大型工业制造业将软件相关业务剥离出来单独申报,从而导致体量看起来非常大。一个例子是海尔,剥离出的业务可能就有几百亿元的产值。
因此,郑州的数字虽然较低,但并不意味着其软件水平就如此之低。
02 “应该将十分之九的员工部署在新一线城市”
河南省数字产业创新中心总经理周宜游:
新一线城市特别适合大规模产业人口的落地。虽然核心算法战略等方向的高端顶级人才更适合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但对整个团队而言,还是应该将十分之九的员工部署在新一线城市。这样安排会更加稳妥,可以实现资源互补。
有一家央企,研发团队拥有1500多人。我曾建议他们将北京的研发团队迁至郑州,但他们认为郑州缺乏人才,软件层次不符合他们的要求。然而,研发人员在北京的平均年薪约为30万元,但人员流动率高达40%。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尝试性地将100人迁至郑州,郑州的薪资标准大约是年薪18万元。结果发现,在郑州的这些人员非常稳定。现在北京的总部可能只剩下不到100人的研发团队,这些人主要是负责算法核心的工程师。
他们还发现,很多软件工程师在30岁左右会选择回归老家。尤其是在北方城市,人们通常比较恋家。同时,西安和武汉的研究生也会来应聘。因此,从人才结构来看,新一线城市或所谓的二线城市并不缺乏软件人才。
以郑州为例,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郑州的大学生人数在全国排名第二。尽管郑州没有太多顶尖大学,只有一个211高校,但有许多职业类院校,输出的软件行业就业人口非常庞大。毕业后,这些学生通常想要去更大的城市闯一闯,他们中的很多人会选择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人发现在一线城市难以立足或生存压力较大。因此,当郑州、西安、武汉、成都等城市提供良好的工作岗位时,大多数会选择回归这些城市。当然,整体生活状态会更加舒适和安逸。
象圈社区发起人王向阳:
为什么企业会选择在新一线城市设立研发中心呢?这通常有几个原因。首先,运营中心或市场中心通常会设在一线城市,而产业中心则倾向于放在新一线城市,因为在资源和成本方面,新一线城市具有一定的优势。
万兴科技,大家都很熟悉。它的产品,如万兴 PDF 阅读器、墨刀等工具,被广泛使用。公司的总部位于长沙,在郑州设立了一个研发中心,大约有200名员工。选择郑州设立研发中心的主要吸引力包括以下几点:
-
优惠政策:政府提供了优惠的税收政策,甚至免费提供了一栋楼三年的使用权。
-
成本考虑:一线城市的劳动力成本比二线城市高出约50%,而在新一线城市,劳动力成本仅为一线城市的50%至60%,有些企业甚至可以达到40%。因此,将大部分基础应用和产品研发部门放在新一线城市,可以显著降低整体的研发成本。
所以,大型公司通常会进行战略布局,不会将所有业务都集中在一线城市如上海或北京,而是在武汉、郑州等地设立一到两个分支机构,这样既能形成优势互补,也能更好地利用不同城市的资源。
03 新一线就适合“小步快跑,快速试错”的互联网创业,但面临的挑战并不少
夺冠集团总裁、餐赞 CEO陈淼:
在新一线城市,互联网和软件项目的试错成本相对较低,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采取小步快跑的策略,快速地进行试错。
虽然成本问题并不是特别严峻,在郑州创业,成本和压力相对来说并不大。不像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人们会面临高昂的房贷压力等成本问题。最大的难点在于招聘人才。
不过,当我们的业务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团队的忠诚度普遍比一线城市要高。在一线城市,由于存在众多优秀的企业、获得融资的公司以及大型国企,员工面临的诱惑更多,因此忠诚度可能相对较弱。
如果你创立的公司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不是简单地成立一家皮包公司来利用国家政策,那么你会发现,近年来,政策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我们不仅得到了场地和领导层的关注,而且在实际的政策扶持上,尤其是资金方面,确实收获了实质性的帮助。
然而,如果你身处一线城市,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在那里,竞争更为激烈,其他企业的光环可能会让你的优势显得不那么突出,因此,你可能会感受到政策支持力度相对较弱。
北京葡萄藤创始人李亚冲:
在新一线城市创业,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可能是组建团队。要找到一个契合度高的团队,比如我们常说的铁三角——产品、运营、技术团队,是比较困难的。我认为,在团队建立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拥有共同的背景是一个关键因素。如果你在新一线城市待得比较久,没有经历过大型企业的一些环境和氛围,或者缺乏一些更广阔的视角,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和提升。
在新一线城市创业,业务创新模式与一线城市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你可能会更倾向于做一些接地气的事情,更多地关注项目的实际支撑。
此外,在建立自己的团队时,你的要求和选择标准可能会跟之前在一线城市有所不同。在这里,除了寻找合适的人选之外,你可能还需要考虑他们目前的情况,为他们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甚至可能要考虑到他们的个人生活方面,比如居住地与公司的距离,以及家庭环境等。这些都是你在建立团队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新一线城市,人们可能不太理解,距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北京,一个多小时的通勤时间算是比较快的,一个半小时算是普通,两个小时基本上也能接受。有时候你没办法,只能接受这样的通勤时间,这对每个人来说确实是非常疲惫的。有人说过,你到了公司就已经用尽了几乎所有的力气。
所以,将团队放在新一线城市的好处是,你可能会得到一个比较稳定的团队。当然,你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筛选团队成员,观察每个人的成长性和稳定性,最好是他们能具备一些好的能力,能够为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一旦团队稳定下来,你做很多事情就会变得更加容易。
04 底层软件人才适合在一线城市拼搏,中级人才及从事应用类工作的开发者适合回到新一线
象圈社区发起人王向阳:
就人才流出而言,大多数离开新一线城市的人拥有本科学历,甚至很多是来自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以郑州为例,这里的市场上,那些拥有本科或更好学历的年轻人,他们在开始求职时就已经将目标锁定在了一线城市,根本没有考虑过在二线城市发展。因此,流回到新一线城市的群体中,大约有60%到70%是大专生或者高职高专学历的人,他们相对更加努力拼搏。
至于流入方面,从一线城市回到新一线城市的群体,他们的年龄段大多是在30岁以上,大约有90%的人是30岁之后。这个年龄段的人往往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机会,特别是在当前的IT行业,35岁成了一个分水岭,很多人在这个年龄被优化掉或者被迫离开行业。
这一群体的人数非常多,他们回到新一线城市时拥有一个特别大的优势:他们已经经历过一线城市的职业化训练。在大厂或者标准化的职场环境中熏陶和锻炼过,因此在工作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他们带着在一线城市积累的标准化经验回到新一线,特别是在进行项目运营或公司管理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带来许多标准化的宝贵经验。
但很多人,尤其是高端人才回来后会发现,新一线城市无法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岗位。而中级人才,特别是那些从事应用工作的,更适合回到新一线城市,因为这里的产业能够接纳他们。因此,他们回来后,虽然薪资可能只有之前的一半或六成,但生活相对安逸。就我自己而言,回到自己的家,找到自己的根,至少心里感到踏实。
如果你打算回家乡找工作或寻找机会,你一定要清楚自己从事的是哪个行业。如果是比较底层的工作,那么建议你还是在一线城市拼搏一下。但如果你做的是中层的或者中级的应用类工作,你可以考虑回来寻找机会。因为很多新一线城市将是未来软件产业发展的增长极,只是产业不同,或者业务场景有所差异而已。
北京葡萄藤创始人李亚冲:
在新一线城市,你可能更容易遇到外包公司,而且项目类工作可能会更为常见。对于代码的质量要求可能没有那么严格,交付成果的重要性可能更为突出。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如果你是技术出身,那么交流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一线城市,你可能会有更多前沿或深入的交流机会,而在新一线城市,这种交流可能会相对较少,技术社区的氛围和文化不如一线城市那么普遍。
当前的雇主形式和企业文化氛围可能与一线城市有所不同。对于文化氛围的冲突,如果你刚从北上广深回到新一线城市,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我认为这两种城市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在技术追求和代码质量方面,你可能会发现,在大厂中,他们更看重你在某个特定领域中的专业深度,希望你能在该领域做得很深入。然而,在新一线城市,可能大家对你的技术要求更倾向于广泛性,不需要在某个领域进行过于深入的研究。
当然,这也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公司需求。如果你的应用场景是面向数百万甚至上亿的用户,那么技术要求可能与大厂一致。但大部分公司可能服务于几百人、几千人或者上万人,因此对技术架构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在技术框架方面,大厂通常会尝试使用一些新技术来提升生产效率或优化架构。而在新一线城市的企业,大家可能会倾向于选择更为稳妥和稳定的技术方案,不太愿意冒险尝试新事物。
【开源漫谈】
OSCHINA 视频号直播畅聊栏目【开源漫谈】,每期一个技术话题,三五位专家围坐,各抒己见,畅聊开源。给大家带来最新的行业前沿、最热门的技术话题、最有趣的开源项目、最犀利的思想交锋。如果你手上也有新点子、好项目,想要跟同行交流分享,欢迎联系我们,讲坛随时开放~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从零打造基础HTTP服务器:揭秘背后的技术魔法-MiniTomcat
🔥《从零打造基础HTTP服务器:揭秘背后的技术魔法-MiniTomcat》🚀 嘿,各位技术发烧友们!今天咱们要一起踏上一段超级刺激的技术之旅,去揭开从零实现一个基础HTTP服务器的神秘面纱。这就像是在数字世界里亲手搭建一座桥梁,连接起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让信息能够畅通无阻地流淌。准备好跟我一起深入探索,看看这里面都藏着哪些酷炫的技术魔法吧!💥 一、HTTP服务器:网络世界的"信息驿站"🎯 (一)HTTP服务器是啥? 想象一下,互联网就是一个超级庞大的城市,而HTTP服务器呢,就像是这个城市里的一个个"信息驿站"。它静静地待在那里,时刻准备着接收来自世界各地客户端(就好比是城市里的行人)发送过来的请求,然后根据这些请求的内容,找到对应的信息或者执行相应的操作,再把结果返回给客户端。简单来说,它就是负责处理HTTP协议相关的请求和响应,是网络通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呀!😎 (二)为啥要自己实现一个? 你可能会问,市面上已经有那么多成熟的HTTP服务器了,为啥还要费劲自己去实现一个呢?这就好比是,虽然外面有很多现成的美食可以买着吃,但自己动手做一顿美食,不仅能更深入地了解烹饪的过程和技巧...
- 下一篇
到底选谁?五大多智能体 ( Multi-AI Agent) 框架对比
编者按: 当前 AI 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多智能体框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何在 AutoGen、LangGraph、CrewAI 等众多框架中做出正确选择,找出那一个真正适合你需求的多智能体框架? 本文作者通过对五大多智能体 AI 框架的比较,提出了一个关键观点:不同的 AI 框架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选择的关键在于精准匹配项目特点和技术路线。 作者 | Mehul Gupta 编译 | 岳扬 在生成式 AI 领域,Multi-AI Agent 这一话题正变得日益火热。众多科技巨头纷纷推出了相关框架,令人目不暇接。 但是,面对众多的 Multi-AI Agent 框架,如何做出选择确实是个难题。 市场上的选项繁多,让人难以决断! 特别是在 OpenAI 推出了 Swarm,微软也推出了 Magentic-One 之后,这一领域更是显得拥挤。为了帮助大家理清思路,我将详细剖析这些框架的核心特性、优势以及潜在的不足,以便大家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最佳选择。接下来,我们将逐一探讨这些框架: AutoGen (Microsoft) LangGraph (LangChain) CrewAI Ope...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SpringBoot2全家桶,快速入门学习开发网站教程
- Springboot2将连接池hikari替换为druid,体验最强大的数据库连接池
- Eclipse初始化配置,告别卡顿、闪退、编译时间过长
- Docker快速安装Oracle11G,搭建oracle11g学习环境
- 2048小游戏-低调大师作品
- SpringBoot2更换Tomcat为Jetty,小型站点的福音
- CentOS8,CentOS7,CentOS6编译安装Redis5.0.7
- CentOS7,8上快速安装Gitea,搭建Git服务器
- CentOS6,CentOS7官方镜像安装Oracle11G
- CentOS关闭SELinux安全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