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D是什么?如何组建IPD(集成产品开发)团队?
IPD(集成产品开发)模式一大特点是,项目不是由某一个,或某几个部门推动完成的,而是由项目各主要参与方共同组建成为新的团队来协作完成。成员间首先通过多方协议的形式确立合作关系,为参与方指定统一的目标,将各参与成员的利益与项目目标和结果强关联。
通过跨部门组织公司资源,项目组内有统一目标、统一责任、统一管理、统一绩效,IPD团队在项目运行期间朝同一方向协作努力。
基于IPD(集成产品开发)的理论基础,一个完整的IPD(集成产品开发)需要公司跨部门组建集成组合管理团队 (IPMT)、技术研发团队 (TDT)、产品研发团队(PDT)、全生命周期管理团队 (LMT),然后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促进各参与方之间的协作,最大化利用各方人员经验,共同管理项目的建设,团队的工作贯穿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因此一支彼此信任、有能力的 IPD 团队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准确性的保证。
一、IPD(集成产品开发)团队组建的原则
1、彼此尊重、合作互信
相互尊重和信任是IPD(集成产品开发)交付模式团队组建时最重要的原则,IPD(集成产品开发)交付模式要求项目团队间信息公开透明、团队成员开放式地沟通和合作。只有各方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团队成员间需要消除对立关系,共享信息,风险共担,一起为项目目标的实现共同努力。
2、明确成员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在团队组建时是成员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参与IPD项目的团队成员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能力,能够满足项目建设的要求,并愿意为IPD(集成产品开发)交付模式的运行贡献自己的核心能力,避免资源的重复投入,造成浪费。
3、做好项目整体规划
IPD 交付模式是以项目的整体作为核算的单位,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多方共赢,在团队组建时,成员应尽可能地降低工程建设活动中的交易费用和各方之间的沟通成本,从而使项目的总成本最小。
4、健全项目风险控制
任何交付模式都存在着风险和不确定性,IPD(集成产品开发)交付模式在建设中同样具有风险,总的来说,IPD(集成产品开发)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市场风险与传统交付模式下的风险并无差别,只是IPD(集成产品开发)在内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团队成员的能力重新进行了分配。在项目团队组建时,要充分衡量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等,选择合适的伙伴组建团队,尽量回避或者减少项目运行中的风险。
上述原则是IPD(集成产品开发)团队在初次组建时的基本原则,需要注意的是,在团队参与成员的选择时必须全面认真地考虑。但由于不同项目的差异性,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要根据不同项目的研发需求灵活应对,除了把握基本的原则外,还需综合考虑市场、企业自身等多方面的因素,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决定团队组建时的侧重点,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
二、IPD(集成产品开发)团队的组建步骤
1、项目属性分析
IPD(集成产品开发)在项目开始前,需要明确项目的建设规模、复杂程度、资金来源等。根据分析的结果,来判断需要参加的人员组成,投入人数和比例等。
2、识别项目相关者
对IPD(集成产品开发)项目建设中有可能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分析,可根据与项目的关系分为内部利益相关者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内部利益相关者即项目的各参建方,外部利益相关者主要为建设监管部门等。
3、组建项目核心小组
IPD(集成产品开发)项目早期阶段需要确定重要参与者角色,组建IPD核心小组,核心小组成员的选择至关重要,必须经过谨慎地综合考量。
4、选择其他项目参与方
IPD核心组建成功后,由小组成员共同决策,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选择其他项目相关参与方,确定各参与方的价值、使命、利益和目标。
5、制定项目协议
明确定义出参与人员的在团队中承担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关于工作内容、义务和风险分配的关键规定应明确清晰,并在协议中保证开放透明的沟通和协作。
至此,我们已完成 IPD 团队的组建工作,接下来就需要所有的团队成员尽其所能参与到项目建设中去,为项目的成功共同努力。
总的来说,IPD(集成产品开发)不仅给出了企业团队一整套先进的研发理念模式,同时给出了一套可参考、可执行的流程体系,企业可以根据本公司发展的情况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组合优化,从而制定出适合自身现状和发展的应用框架和方案。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带你熟悉CCE集群增强型CPU管理策略enhanced-static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华为云CCE集群增强型CPU管理策略enhanced-static》,作者: 可以交个朋友。 背景 开源Kubernetes默认提供的CPU管理策略有none和static两种: none: 不开启CPU管理策略,默认值。 static:开启静态绑核的CPU管理策略,允许为节点上具有某些资源特征的 Pod(Guaranteed pod)赋予CPU亲和性和独占性。 华为云cce集群提供增强型CPU管理策略(enhanced-static),兼容静态绑核CPU管理策略的基础上,新增一种符合某些资源特征的Burstable Pod(要求CPU的requests和limits参数值都是正整数)优先使用某些CPU的能力,以减少应用在多个CPU间频繁切换带来的影响。该特性是基于Huawei Cloud EulerOS 2.0内核中优化了CPU调度能力实现的。在Pod容器优先使用的CPU利用率超过85%时,会自动分配到其他利用率较低的CPU上,进而保障了应用的响应能力。 约束与限制 使用该特性,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集群版本为v1.23及以上。 节点操作系统为Huawei Cl...
- 下一篇
从XML配置角度理解Spring AOP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Spring高手之路18——从XML配置角度理解Spring AOP》,作者: 砖业洋__。 1. Spring AOP与动态代理 1.1 Spring AOP和动态代理的关系 Spring AOP使用动态代理作为其主要机制来实现面向切面的编程。这种机制允许Spring在运行时动态地创建代理对象,这些代理对象包装了目标对象(即业务组件),以便在调用目标对象的方法前后插入额外的行为(如安全检查、事务管理、日志记录等)。 JDK动态代理:当目标对象实现了一个或多个接口时,Spring AOP默认使用JDK的动态代理。JDK动态代理通过反射机制,为接口创建一个代理对象,这个代理对象会拦截对目标接口方法的所有调用。 CGLIB代理:如果目标对象没有实现任何接口,Spring AOP会退回到使用CGLIB库生成目标类的子类。CGLIB(Code Generation Library)是一个强大的高性能代码生成库,它在运行时扩展了Java类,并在子类中覆盖了方法来实现方法拦截。 无论使用哪种代理方式,目的都是在不改变原有业务逻辑代码的基础上,通过切面定义的通知在方法执行的不同...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2048小游戏-低调大师作品
- Windows10,CentOS7,CentOS8安装MongoDB4.0.16
- SpringBoot2全家桶,快速入门学习开发网站教程
- Springboot2将连接池hikari替换为druid,体验最强大的数据库连接池
- Eclipse初始化配置,告别卡顿、闪退、编译时间过长
- Docker快速安装Oracle11G,搭建oracle11g学习环境
- SpringBoot2更换Tomcat为Jetty,小型站点的福音
- CentOS8,CentOS7,CentOS6编译安装Redis5.0.7
- CentOS7,8上快速安装Gitea,搭建Git服务器
- CentOS6,CentOS7官方镜像安装Oracle1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