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wik 1.0 发布,全栈式 Web 框架
Qwik 是一个全栈式 Web 框架,Qwik 基于 React、Angular 和 Vue 等其他 Web 框架的概念,但以 JavaScript 流等更新的方法脱颖而出,允许以高性能向用户交付复杂的 Web 应用程序。
随着 Web 应用程序变得越来越大,它们的启动性能会下降,因为当前的框架向客户端发送了太多的 JavaScript。保持初始捆绑包的大小在一个小体积范围内,是一场永无止境且的斗争。
Qwik 向用户提供即时应用程序。这是通过保持初始 JavaScript 成本恒定来实现的,即使你的应用程序变得更加复杂,但 Qwik 仅为特定用户交互提供 JavaScript。这确保了无论应用程序有多大,JavaScript 都不会使浏览器过载。最后,预取代码可确保即使在缓慢和间歇性网络上也能实现即时交互。
近日 Qwik 团队宣布,Qwik 已经达到 1.0 版本。1.0 版本本身的更新内容并不多,主要就是修复之前版本的一些问题,以及改进了文档。
主要特性
Qwik 的理念是:确保易于使用的路径也是高性能的路径。这就是为什么,从一开始,Qwik 就解决了以下问题:
开箱即用的用户体验
- 通过 JavaScript 流实现即时加载:即使应用程序的复杂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也能保持这种状态。
- 推测性代码获取:在用户需要时准确地提供你需要的代码,以确保即时的用户交互性,即使是在网络不可靠的缓慢移动设备上。
- 惰性执行:Qwik 的可恢复技术尽可能地推迟浏览器中代码的执行,以保持浏览器主线程的自由和对用户交互的响应。
- 优化渲染时间:Qwik 是响应式的,也就是说,在默认情况下,它只更新绝对需要的东西。
- 数据获取:从服务器开始获取数据,以防止 “瀑布” 式延迟。
开发者体验
- 类似于 JSX
- 基于目录的路由:用基于目录的路由创建网站,这是一种行业首选的声明路由的方式。
- 一流的数据访问:Qwik 数据加载器和表单操作让你轻松访问服务器数据,并具有 100% 的端到端类型安全和用户输入验证功能。
- 中间件:以可移植方式声明中间件逻辑,能够部署到所有主要的托管提供商。
- 统一的执行模型:有了 Qwik,编写前端和后端代码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在一个应用程序代码库和类型安全中结合起来。默认情况下,Qwik 应用程序在服务器和浏览器中执行,但很容易将函数固定为始终是服务器(
server$()
)(或始终是浏览器)。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WingetUI 1.7 发布
WingetUI 的主要目标是为 Windows 上最常见的 CLI 软件包管理器(如 Winget、Scoop 和 Chocolatey)创建一个直观的 GUI 的项目。 WingetUI 提供了一个友好、易于使用的用户界面,让用户不再需要通过 Windows 终端、PowerShell 或命令提示符来使用。借助 WingetUI,用户能够轻松地下载、安装、更新和卸载任何在支持的软件包管理器上发布的软件。 新功能: 一个新的界面可用于忽略更新。它允许: 钉住软件包 跳过一个软件包的版本 查看和删除黑名单中的单个软件包 软件包细节窗口有一个新的部分,允许自定义安装: 所有的选项都在一个可折叠的小部件下 用户可以修改: 安装的架构 安装环境(用户或机器,本地或全局等) 要安装的版本 传递给安装程序的自定义参数,现在有一个文本框可以做到这一点 命令标签已被改进,以适应新的选项和切换。 通知已被重新制作: 通知现在将在上面显示按钮,以使快速操作更容易达到。 通知现在可以根据其类别来启用/禁用。 一个新的、与系统集成的分享弹出窗口已经实施。 管理员首选项已被重新设计: 包管理器可以自动提升 用...
- 下一篇
每日一博 | 你想要的【微前端】都在这里了!
作者:京东零售 郑炳懿 开篇: 如果你不知道微前端是什么,或者不知道微前端能解决什么问题,那么你可能不需要微前端。 在我看来,对于每一个没有使用过的新技术,都应该有以下几个过程: 1、调研该技术,产出相应的调研文档。 2、输出技术Demo,基本的框架结构。 3、试着在项目中使用它,这一步坑会很多。 4、把它推动到线上完成真正的技术升级。 一、调研微前端 1.1 业务背景 某次遇到一个从0到1的大型项目,该项目涉及两个端,除了鉴权和部分业务逻辑不同外,页面UI和其余逻辑几乎一致,遇到这种项目,该如何架构?既能保证项目顺利开发完成,又能保证后期的迭代、维护、可扩展? 1.2 初步方案 首先,想到的技术方案有这么两种: 1、复用同一套代码,通过判断不同的权限,服务端下发标识,处理异同的业务逻辑。 2、开发两套代码,两套鉴权各走各的,页面相同部分从左边Copy到右边。 其次,回过头来想了想,这两种方案都有缺陷: 1、复用同一套代码,后期迭代的过程中,业务差异越来越大的时候,就会形成“屎山”。 2、开发两套代码,后期迭代的过程中,如果业务依然高度相似,那么每次都要把A项目中的代码Copy到B项目...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Docker安装Oracle12C,快速搭建Oracle学习环境
- Docker快速安装Oracle11G,搭建oracle11g学习环境
- CentOS7安装Docker,走上虚拟化容器引擎之路
- SpringBoot2全家桶,快速入门学习开发网站教程
- CentOS7设置SWAP分区,小内存服务器的救世主
- CentOS7,CentOS8安装Elasticsearch6.8.6
- Hadoop3单机部署,实现最简伪集群
- SpringBoot2更换Tomcat为Jetty,小型站点的福音
- Docker使用Oracle官方镜像安装(12C,18C,19C)
- SpringBoot2配置默认Tomcat设置,开启更多高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