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高并发查询结果一致性设计实践
作者:京东物流 赵帅 姚再毅 王旭东 孟伟杰 孔祥东
1 前言
物流合约中心是京东物流合同管理的唯一入口。为商家提供合同的创建,盖章等能力,为不同业务条线提供合同的定制,归档,查询等功能。由于各个业务条线众多,为各个业务条线提供高可用查询能力是物流合约中心重中之重。同时计费系统在每个物流单结算时,都需要查询合约中心,确保商家签署的合同内容来保证计费的准确性。
2 业务场景
1.查询维度分析
从业务调用的来源来看,合同的大部分是计费系统在每个物流单计费的时候,需要调用合约中心来判断,该商家是否签署合同。
从业务调用的入参来看,绝大部分是多个条件来查询合同,但基本都是查询某个商家,或通过商家的某个属性(例如业务账号)来查询合同。
从调用的结果来看,40%的查询是没有结果的,其中绝大部分是因为商家没有签署过合同,导致查询为空。其余的查询结果,每次返回的数量较少,一般一个商家只有3到5个合同。
2.调用量分析
调用量 目前合同的调用量,大概是在每天2000W次。
一天的调用量统计:
调用时间 每天高峰期为上班时间,最高峰为4W/min。
一个月的调用量统计:
由上可以看出,合同每日的调用量比较平均,主要集中在9点到12点和13点到18点,也就是上班时间,整体调用量较高,基本不存在调用暴增的情况。
总体分析来看,合约中心的查询,调用量较高,且较平均,基本都是随机查询,也并不存在热点数据,其中无效查询占比较多,每次查询条件较多,返回数据量比不大。
3 方案设计
从整体业务场景分析来看,我们决定做三层防护来保证调用量的支撑,同时需要对数据一致性做好处理。第一层是布隆过滤器,来拦截绝大部分无效的请求。第二层是redis缓存数据,来保证各种查询条件的查询尽量命中redis。第三层是直接查询数据库的兜底方案。同时再保证数据一致性的问题,我们借助于广播mq来实现。
1.第一层防护
由于近一半的查询都是空,我们首先这是缓存穿透的现象。
缓存穿透问题
缓存穿透(cache penetration)是用户访问的数据既不在缓存当中,也不在数据库中。出于容错的考虑,如果从底层数据库查询不到数据,则不写入缓存。这就导致每次请求都会到底层数据库进行查询,缓存也失去了意义。当高并发或有人利用不存在的Key频繁攻击时,数据库的压力骤增,甚至崩溃,这就是缓存穿透问题。
常规解决方案
缓存特定值
一般对于缓存穿透我们比较常规的做法就是,将不存在的key 设置一个固定值,比如说NULL,&&等等,在查询返回这个值的时候,我们应用就可以认为这是一个不存在的key,那我们应用就可以决定是否继续等待,还是继续访问,还是直接放弃,如果继续等待访问的话,设置一个轮询时间,再次请求,如果取到的值不再是我们预设的,那就代表已经有值了,从而避免了透传到数据库,从而把大量的类似请求挡在了缓存之中。
缓存特定值并同步更新
特定值做了缓存,那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内存存储空间。当存储层数据变化了,缓存层与存储层的数据会不一致。有人会说,这个问题,给key 加上一个过期时间不就可以了,确实,这样是最简单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两个问题,但是当并发比较高的时候(缓存并发),其实我是不建议使用缓存过期这个策略的,我更希望缓存一直存在;通过后台系统来更新缓存中的数据一致性的目的。
布隆过滤器
布隆过滤器的核心思想是这样的,它不保存实际的数据,而是在内存中建立一个定长的位图用0,1来标记对应数据是否存在系统;过程是将数据经过多个哈希函数计算出不同的哈希值,然后用哈希值对位图的长度进行取模,最后得到位图的下标位,然后在对应的下标位上进行标记;找数的时候也是一样,先通过多个哈希函数得到哈希值,然后哈希值与位图的长度进行取模得到多个下标。如果多个下标都被标记成1了,那么说明数据存在于系统,不过只要有一个下标为0那么就说明该数据肯定不存在于系统中。
在这里先通过一个示例介绍一下布隆过滤器的场景:
以ID查询文章为例,如果我们要知道数据库是否存在对应的文章,那么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我们把所有数据库存在的ID都保存到缓存去,这个时候当请求过进入系统,先从这个缓存数据里判断系统是否存在对应的数据ID,如果不存在的话直接返回出去,避免请求进入到数据库层,存在的话再从获取文章的信息。但是这个不是最好的方式,因为当文章的数量很多很多的时候,那缓存中就需要存大量的文档id而且只能持续增长,所以我们得想一种方式来节省内存资源当又能是请求都能命中缓存,这个就是布隆过滤器要做的。
我们分析布隆过滤器的优缺点
优点
1.不需要存储数据,只用比特表示,因此在空间占用率上有巨大的优势 2.检索效率高,插入和查询的时间复杂度都为 O(K)(K 表示哈希函数的个数) 3.哈希函数之间相互独立,可以在硬件指令层次并行计算,因此效率较高。
缺点
1.存在不确定的因素,无法判断一个元素是否一定存在,所以不适合要求 100% 准确率的场景 2.只能插入和查询元素,不能删除元素。
布隆过滤器分析:面对优点,完全符合我们的诉求,针对缺点1,会有极少的数据穿透对系统来说并无压力。针对缺点2,合同的数据,本来就是不可删除的。如果合同过期,我们可以查出单个商家的所有合同,从合同的结束时间来判断合同是否有效,并不需要取删除布隆过滤器里的元素。
考虑到调用redis布隆过滤器,会走一次网络,而我们的查询近一半都是无效查询,我们决定使用本地布隆过滤器,这样就可以减少一次网络请求。但是如果是本地布隆过滤器,在更新时,就需要对所有机器的本地布隆过滤器更新,我们监听合同的状态来更新,通过mq的广播模式,来对布隆过滤器插入元素,这样就做到了所有机器上的布隆过滤器统一元素插入。
2.第二层防护
面对高并发,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缓存。
引入缓存,我们就要考虑缓存穿透,缓存击穿,缓存雪崩的三大问题。
其中缓存穿透,我们已再第一层防护中处理,这里只解决缓存击穿,缓存雪崩的问题。
缓存击穿(Cache Breakdown)缓存雪崩是指只大量热点key同时失效的情况,如果是单个热点key,在不停的扛着大并发,在这个key失效的瞬间,持续的大并发请求就会击破缓存,直接请求到数据库,好像蛮力击穿一样。这种情况就是缓存击穿。
常规解决方案
缓存失效分散
这个问题其实比较好解决,就是在设置缓存的时效时间的时候增加一个随机值,例如增加一个1-3分钟的随机,将失效时间分散开,降低集体失效的概率;把过期时间控制在系统低流量的时间段,比如凌晨三四点,避过流量的高峰期。
加锁
加锁,就是在查询请求未命中缓存时,查询数据库操作前进行加锁,加锁后后面的请求就会阻塞,避免了大量的请求集中进入到数据库查询数据了。
永久不失效
我们可以不设置过期时间来保证缓存永远不会失效,然后通过后台的线程来定时把最新的数据同步到缓存里去
解决方案:使用分布式锁,针对同一个商家,只让一个线程构建缓存,其他线程等待构建缓存执行完毕,重新从缓存中获取数据。
缓存雪崩(Cache Avalanche)当缓存中大量热点缓存采用了相同的实效时间,就会导致缓存在某一个时刻同时实效,请求全部转发到数据库,从而导致数据库压力骤增,甚至宕机。从而形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造成系统崩溃等情况,这就是缓存雪崩。
解决方案:缓存雪崩的解决方案是将key的过期设置为固定时间范围内的一个随机数,让key均匀的失效即可。
我们考虑使用redis缓存,因为每次查询的条件都不一样,返回的结果数据又比较少,我们考虑限制查询都必须有一个固定的查询条件,商家编码。如果查询条件中没有查商家编码,我们可以通过商家名称,商家业务账号这些条件来反查查商家编码。
这样我们就可以缓存单个商家编码的所有合同,然后再通过代码使用filter对其他查询条件做支持,避免不同的查询条件都去缓存数据而引发的缓存数据更新,缓存数据淘汰已经缓存数据一致等问题。
同时只缓存单个商家编码的所有合同,缓存的数据量也是可控,每个缓存的大小也可控,基本不会出现redis大key的问题。
引入缓存,我们就要考虑缓存数据一致性的问题。
有关缓存一致性问题,可自行百度,这个就不在叙述。
如图所示 对于商家编码维度的缓存数据,我们通过监听合同的状态,使用mq广播来删除对应商家的缓存,从而避免出现缓存和数据一致性的相关问题。
3.第三层防护
第三层防护,自然是数据库,如果有查询经过了第一层和第二层,那我们需要直接查询数据库来返回结果,同时,我们对直接调用到数据库的线程进行监控。
为避免一些未知的查询大量查询涌入,导致数据库调用保证的问题,尤其是大促时,我们可以提前对数据库里的所有商家合同进行提前缓存。在缓存时,为避免缓存雪崩问题,我们对将key的过期设置为固定时间范围内的一个随机数,让key均匀的失效。
同时,为避免依然存在意外的情况,有大量查询涌入。我们通过ducc开关控制数据库的查询,如调用量太高导致无法支撑,则直接关闭数据库的调用,保证数据库不会直接宕机导致整个业务不可用。
4 总结
本文主要分析了面对高并发调用的调用场景设计及的技术方案,在引入缓存的同时,也要考虑实际的调用入参及结果,面对增加的网络请求,是否可以进一步减少。面对redis缓存,是否可以通过一些手段避免所有查询条件都需要缓存,带来的缓存爆炸,缓存淘汰策略等问题,以及解决缓存与数据一致等一系列问题。
本方案是根据具体的查询业务场景设计具体的技术方案,针对不同的业务场景,对应的技术方案也是不一样的。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过年回去,终于给老人讲清楚两台电脑是如何通信的
摘要:本文将从小白的角度,讲解两台计算机之间是如何精确的找到对方的位置并发送和接收消息的,以从宏观角度把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两台计算机之间究竟是如何通信的?》,作者:龙哥手记。 计算机网络的知识点非常杂乱且琐碎,非常容易让人产生畏惧心理。其实计网通篇研究的核心就是不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过程。本文将从小白的角度,讲解两台计算机之间是如何精确的找到对方的位置并发送和接收消息的,以从宏观角度把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1.五层协议参考模型 所谓通信协议就是通信双方都必须要遵守的通信规则。如果没有网络通信协议,计算机的数据将无法发送到网络上,更无法到达对方计算机,即使能够到达,对方也未必能读懂。有了通信协议,网络通信才能够发生。 一般我们用五层协议参考模型来进行计算机网络的学习: 应用层 运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上述各层的作用会在下文详细讲解,我们首先要明白为什么要分层: 协议的实现是很复杂的。因为协议要把人读得懂的数据,如网页、电子邮件等加工转化成可以在网络上传输的信号,需要进行的处理工作非常多。 两个系统中实体间的通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为了减少协议...
- 下一篇
JeeSite Vue 5.2.2 发布,Spring Boot 快速开发平台
升级内容 新增 文件管理功能、文件分享等 新增 站内消息功能、消息发布、查看 新增 消息提醒功能、未读已读消息列表、消息查看 新增 Editor 富文本编辑器的黑暗模式样式 新增 Upload 组件 是否上传附件验证例子 新增 Table 增加 filterDictType 字典过滤 Oliver 新增 Table 增加 dictType 支持多级对象 Oliver 新增 支持 PageWrapper 隐藏 title,设置为false即可 优化 登录后跳转到会话失效前的页面 优化 sys_menu_sys_code 字典加载两次的问题 优化 Date 日期选择框 黑暗模式下样式 优化 Table 表格组件 标题上的 Tabs 样式 优化 Form Text value 消除类型不匹配提示 优化 Form 当没有设置 label 的时候自适应 优化 Tree 当前切换主题色后选中的背景美观问题 优化 Table 序号列默认为锁定状态 优化 DictLabel可以不预先初始化数据,有组件自己初始化 修正 用户管理点击树,右侧部门框显示名称,而不是编码 #I66UWO 修正 优化 Edit...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