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mysql不推荐使用雪花ID作为主键
作者:毛辰飞
背景
在mysql中设计表的时候,mysql官方推荐不要使用uuid或者不连续不重复的雪花id(long形且唯一),而是推荐连续自增的主键id,官方的推荐是auto_increment,那么为什么不建议采用uuid,使用uuid究竟有什么坏处?今天我们就来分析这个问题,探讨一下内部的原因。
数据展示
user_auto_key,user_uuid,user_random_key,分别表示自动增长的主键,uuid作为主键,随机key作为主键,其它我们完全保持不变。根据控制变量法,我们只把每个表的主键使用不同的策略生成,而其他的字段完全一样,然后测试一下表的插入速度和查询速度:
注:这里的随机key其实是指用雪花算法算出来的前后不连续不重复无规律的id:一串18位长度的long值
可以看出在数据量100W左右的时候,uuid的插入效率垫底,并且在后续增加了130W的数据,uuid的时间又直线下降。
时间占用量总体可以打出的效率排名为:auto_key>random_key>uuid,uuid的效率最低,在数据量较大的情况下,效率直线下滑。
原因分析
对比一下mysql关于两者索引的使用情况.
自增的主键的值是顺序的,所以Innodb把每一条记录都存储在一条记录的后面。当达到页面的最大填充因子时候(innodb默认的最大填充因子是页大小的15/16,会留出1/16的空间留作以后的修改):
①下一条记录就会写入新的页中,一旦数据按照这种顺序的方式加载,主键页就会近乎于顺序的记录填满,提升了页面的最大填充率,不会有页的浪费
②新插入的行一定会在原有的最大数据行下一行,mysql定位和寻址很快,不会为计算新行的位置而做出额外的消耗
③减少了页分裂和碎片的产生
因为uuid相对顺序的自增id来说是毫无规律可言的,新行的值不一定要比之前的主键的值要大,所以innodb无法做到总是把新行插入到索引的最后,而是需要为新行寻找新的合适的位置从而来分配新的空间。这个过程需要做很多额外的操作,数据的毫无顺序会导致数据分布散乱,将会导致以下的问题:
①:写入的目标页很可能已经刷新到磁盘上并且从缓存上移除,或者还没有被加载到缓存中,innodb在插入之前不得不先找到并从磁盘读取目标页到内存中,这将导致大量的随机IO
②:因为写入是乱序的,innodb不得不频繁的做页分裂操作,以便为新的行分配空间,页分裂导致移动大量的数据,一次插入最少需要修改三个页以上
③:由于频繁的页分裂,页会变得稀疏并被不规则的填充,最终会导致数据会有碎片
在把随机值(uuid和雪花id)载入到聚簇索引(innodb默认的索引类型)以后,有时候会需要做一次OPTIMEIZE TABLE来重建表并优化页的填充,这将又需要一定的时间消耗。
自增ID的缺点:
那么使用自增的id就完全没有坏处了吗?并不是,自增id也会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①. 别人一旦爬取你的数据库,就可以根据数据库的自增id获取到你的业务增长信息,很容易分析出你的经营情况
②. 对于高并发的负载,innodb在按主键进行插入的时候会造成明显的锁争用,主键的上界会成为争抢的热点,因为所有的插入都发生在这里,并发插入会导致间隙锁竞争
③. Auto_Increment锁机制会造成自增锁的抢夺,有一定的性能损失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K3S +Helm+NFS最小化测试安装部署只需十分钟
作者:郝建伟 k3s 简介 官方文档:k3s 什么是k3s k3s 是一个轻量级的 Kubernetes 发行版 它针对边缘计算、物联网等场景进行了高度优化。 k3s 有以下增强功能: 打包为单个二进制文件。 使用基于 sqlite3 的轻量级存储后端作为默认存储机制。同时支持使用 etcd3、MySQL 和 PostgreSQL 作为存储机制。 封装在简单的启动程序中,通过该启动程序处理很多复杂的 TLS 和选项。 默认情况下是安全的,对轻量级环境有合理的默认值。 添加了简单但功能强大的batteries-included功能,例如:本地存储提供程序,服务负载均衡器,Helm controller 和 Traefik Ingress controller。 所有 Kubernetes control-plane 组件的操作都封装在单个二进制文件和进程中,使 k3s 具有自动化和管理包括证书分发在内的复杂集群操作的能力。 最大程度减轻了外部依赖性,k3s 仅需要 kernel 和 cgroup 挂载。 k3s 软件包需要的依赖项包括: containerd Flannel ...
- 下一篇
开源共建 | TIS整合数据同步工具ChunJun,携手完善开源生态
TIS整合ChunJun实操 B站视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M411z7w5/?spm_id_from=333.999.0.0 一、ChunJun 概述 ChunJun是一款易用、稳定、高效的批流统一的数据集成框架,可基于实时计算引擎Flink实现多种异构数据源之间的数据同步与计算,既可以采集静态的数据,比如MySQL,HDFS等,也可以采集实时变化的数据,比如Binlog,Kafka等。 目前的核心功能包括: · 多源异构数据汇聚 作为一个开放式系统,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开发新的插件,接入新的数据库类型,也可以使用内置的数据库插件。目前兼容30+异构数据源的数据读写与SQL计算。 · 断点续传 针对网络波动等异常情况,导致数据同步失败的任务,在下一次任务时自动从上一次失败的数据点进行数据同步,避免全部重跑。 · 数据还原 除了DML操作以外,一些源端数据库的DDL操作也能做到同步,最大程度保证源端数据库和目标端数据库的数据统一和结构统一,做到数据还原。 · 脏数据管理 数据传输过程中,因数据质量或主键约束等其他因素导致数据无法同步到目标...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CentOS7安装Docker,走上虚拟化容器引擎之路
- SpringBoot2编写第一个Controller,响应你的http请求并返回结果
- CentOS关闭SELinux安全模块
- CentOS7,CentOS8安装Elasticsearch6.8.6
- Jdk安装(Linux,MacOS,Windows),包含三大操作系统的最全安装
- Linux系统CentOS6、CentOS7手动修改IP地址
- Windows10,CentOS7,CentOS8安装MongoDB4.0.16
- CentOS8安装Docker,最新的服务器搭配容器使用
- Docker快速安装Oracle11G,搭建oracle11g学习环境
- SpringBoot2配置默认Tomcat设置,开启更多高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