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团队如何借助「智能协作」,加速数智化转型?
自由构建 探索无限。10月13日,LigaAI受邀参加2022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并发表了题为「利用亚马逊云科技AI/ML服务开启新一代智能研发协作的大门」的主题演讲。 聚焦数据驱动,本文将与大家分享「数据驱动+AI+研发协作」模式下的创新火花。
一、当前研发管理正在面临什么难题?
这个问题可以从开发团队、管理者和协作工具三个维度解读。
01 开发团队维度
- 很难与业务团队和管理者在目标上达成一致;
- 不认为进度上报、工时登记等属于本职工作,因此完成积极性通常不高;
- 与其他团队协作缺乏有效沟通机制。所有事情依靠人推动,一旦忘记或遗漏就会受到阻碍;
- 大量时间耗费在与开发本身无关的任务上,导致难以专注。
02 管理者维度
- 基于开发团队现状,难以获取真实进度数据。大部分进度数据滞后,或需依靠人工干预;
- 研发产出难以通过现有数据衡量。后补的数据失真严重,而原始数据的处理又十分依赖个人的分析和决策能力;
- 日常管理动作所需的进度跟进、沟通、任务分派、各方协同等微观管理,劳心劳力。
03 协作工具维度
- 灵活性较差。 团队只能按照工具本身的方式工作,不能随意适配现有的流程;
- 开放程度低。 没有丰富的API和数据同步机制,很难与其他系统打通;
- 自动化程度低。 所有的事情必须通过人力手工处理,增加了使用负担,也导致团队不愿意使用工具,进一步加剧数据失真。
以上三方面原因综合导致研发效能提升困难。
二、更好的研发协作方式是什么?
传统研发项目管理中,协作过程串行化严重,团队内部的大量空转造成了巨大浪费,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的项目延期风险。
LigaAI认为未来更好的的协作形态应该是「赋能型管理+自驱型团队+智能化工具」的有机结合。
新一代研发协作模式具有业务导向、目标导向、全员参与等特点。要实现以上效果,需要组织文化与团队成员配合作战;
此外,合适的工具也能帮助团队更快地实现目标,二者缺一不可;而风险预警、智能协作等场景也非常适合通过 AI 提效。
让机器处理机器擅长的事情,让人回归到更有创造力的本职工作,这就是 「数据+AI」驱动的下一代研发协作。
三、为什么要构建数据驱动型企业?
01 对内全面提效
从企业内部看,数据驱动的研发协作等于全面提效。通过数据驱动,LigaAI希望达成以下目标:
· 提高组织内部透明度。 让各个部门可以随时了解其他部门在做什么、进度如何;保证各部门可以顺畅协作,减少信息损耗,提高流转效率。
· 培养数据人才和数据意识,让大家养成关心数据、使用数据的习惯。
· 提高研发团队的业务参与度。 缩短研发团队与业务的距离,让研发成员了解用户对自己研发的产品的使用情况和满意度。
· 提升开发人员的成就感。 与业务参与度相伴而生,要让大家更愿意主动地解决业务问题。
· 企业内部各部门在内部决策时,可以有所依据,降低决策难度和决策成本。
最后,全面提升业务敏捷性。
02 对外增强产品竞争力
ToB SaaS企业内部提效最终要表现在外部市场。从SaaS客户的视角看,数据驱动的研发协作意味着产品竞争力增强。
· 于SaaS产品而言,用户体验是重要指标。通过数据驱动,可以提升用户体验和客户满意。
· 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支持。 采用「数据+AI」的模式,学习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推荐更适合的流程,为不同用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还能降低上手成本,让产品陪伴用户成长。
· 传统工具常提供大量原始数据,需要用户自己进行分析解释;LigaAI以「数据+AI」的方式,为用户提供辅助的决策建议,实现数据洞察。
四、如何构建数据驱动型研发协作和企业?
下图的金字塔自上而下是一个由虚转实的过程,四层内容分别代表愿景、目标、实施和数据利用。
下面以LigaAI为例,展开分享如何按照金字塔步骤,搭建数据驱动型企业。
01 管理愿景
数据驱动是一种理念、战略。企业需要先在内部达成统一的认识,形成自上而下的、一致的数据愿景。
02 企业效能目标
确定愿景后,定义阶段性目标。LigaAI聚焦研发协作,当前阶段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企业效能提升,那么「企业效能提升」就是数据驱动的目标。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效能目标。
03 可扩展的数据架构
明晰目标后,就可以实施。LigaAI先搭建了一个最小化的可扩展数据架构(下图是简化版的核心架构图),从左至右分别是数据源、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服务。
LigaAI的数据源包括Aurora关系型数据,以及非结构化的文档数据、日志数据、队列数据等;
根据业务情况,数据源处理分为实时和离线处理:实时数据处理一般使用DataSync服务,而非实时数据则采用传统的ETL程序进行处理;
所有处理好的数据会 统一放到基础的数据存储平台,LigaAI选择的是DocumentDB和S3 ;
最后,数据服务分为两个部分:已经处理好的数据,通过查询服务直接对内部、外部应用提供接口;
与AI相关的服务,LigaAI以SageMaker为核心,搭建了一套AI工作流程,并实现AI数据训练、模型发布、模型部署等自动化处理。
04 构建数据驱动的正循环
将架构和平台应用结合,构建数据驱动的正向循环。
LigaAI的数据驱动正循环以团队为核心,团队在LigaAI平台上使用产品并产生数据、数据驱动算法、算法改进平台。平台、数据、算法三者相互驱动,形成「效率提升内循环」,这是对平台客户的价值;
在企业内部,LigaAI形成了以产品、客户体验、反馈池、研发迭代为主体的「价值滚动外循环」。
内外两个循环共同组成我们的价值飞轮,最终提升产品竞争力。
五、 关于数据驱动提效的建议
构建数据驱动时,可以从价值比较高的具体场景,或比较容易出效果的场景切入,增强团队信心;
也可以利用云产品快速搭建合适的数据架构,实现快速启动;
启动后,需要关注数据生产、使用、改进的正循环。只有不断改进,才能走得更远;
最后,注重数据安全、隐私与合规,也非常重要。
六、如何衡量数据驱动为企业带来的效益?
下面是一组LigaAI构建数据驱动型企业的效益数据。
01 研发协作提效
- 简化需求排期流程
- 更有效的研发工作衡量方法
- 超过 40% 的任务实现自动流转及通知
- 新模型上线,从 2 周变成了 2 天
02 价值交付
- 提高了产研对业务的参与度
- 快速反馈,提高业务的敏捷性
- 更高的客户评价与市场竞争力
整体而言,LigaAI帮助诸多企业成功实现了业务协同、降本增效的大目标。
# Liga总结
以「数据+AI」为核心的下一代研发协作,能够帮助企业完成更多的任务:让机器做繁琐重复的工作,将人回归到本职角色专注创造。
减少琐事和干扰事项的打扰,让开发者体验沉浸式工作,让专注激发、释放更多的创造力和生产力。
关于 LigaAI
LigaAI是新一代智能研发协作平台。我们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致力于通过AI场景化繁为简,提升协作效率,赋能广大研发团队。
从开发者的具体工作场景出发,LigaAI通过人工智能将开发者们从繁杂琐事中抽离出来,为其提供简洁、智能的协作体验,也为不同类型的组织提供数字化、个性化、智能化的项目协作平台。
了解更多敏捷开发、项目管理、行业动态等消息,关注我们 [LigaAI@oschina](https://my.oschina.net/u/5057806) 或点击LigaAI - 新一代智能研发协作平台,在线申请体验我们的产品。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聊聊 TDengine 3.0 中的事务机制
不知大家是否已经留意到,在TDengine3.0 的官方文档(https://docs.taosdata.com/taos-sql/show/#)中,有了这样一个命令 :show transactions。顾名思义,这是“事务”。 在 Database 的语境中,满足 ACID 属性的数据库操作序列即可称为事务,它是数据库的一个不可拆分的工作单元,包含着一个数据库操作的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换个角度也可以说,事务是为了实现 ACID 特性的一种工具。 不过在 TDengine 中,依托于“一个数据采集点一张表”的设计理念,针对表的操作都是以队列方式逐个进行的,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需要事务机制。那 TDengine 3.0 中的“事务”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呢?答案就是:3.0 中的事务机制并没有应用在业务数据上,而是针对数据库的元数据的,它的目的是利用事务的 ACID 特性,来强化元数据的一致性,因此,普通用户对此是无感知的,但是对 TDengine 的运维人员而言,意义会更大一些。 大家都知道 TDengine 3.0 是一款高性能、云原生的分布式时序数据库(...
- 下一篇
仅需1% Embedding 参数,硬件成本降低百倍,开源方案单GPU训练超大推荐模型
深度推荐模型(DLRMs)已经成为深度学习在互联网公司应用的最重要技术场景,如视频推荐、购物搜索、广告推送等流量变现业务,极大改善了用户体验和业务商业价值。但海量的用户和业务数据,频繁地迭代更新需求,以及高昂的训练成本,都对DLRM训练提出了严峻挑战。 在DLRM中,需要先在嵌入表(EmbeddingBags)中进行查表(lookup),再完成下游计算。嵌入表常常贡献DLRM中99%以上的内存需求,却只贡献1%的计算量。借助于GPU片上高速内存(High Bandwidth Memory)和强大算力的帮助,GPU成为DLRM训练的主流硬件。但是,随着推荐系统研究的深入,日益增长的嵌入表大小和有限的GPU显存形成显著矛盾。如何让利用GPU高效训练超大DLRM模型,同时突破GPU内存墙的限制,已成为DLRM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Colossal-AI此前已成功利用异构策略 将相同硬件上训练 NLP 模型的参数容量提升上百倍,近期成功将其拓展到推荐系统中,通过软件缓存(Cache)方法在CPU 和 GPU 内存中动态存储嵌入表。基于软件Cache设计,Colossal-A...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