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行业应用崛起,从“可用”到“好用”有多远?
云原生与数字化转型正在相互促进。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2020年我国云原生在金融、制造、服务业等行业的应用快速崛起,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带动效应初步显现。另一方面,采用云原生架构的生产集群规模显著提升,但规模化应用带来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等问题仍需考虑。
如何破除这些用户侧的顾虑,让云原生成为行业IT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发挥价值?网易数帆轻舟云原生平台负责人冯常健表示,实现云原生技术从“可用”到“好用”的转变,有四个关键点:
- 高可用架构:通过应用多活架构,将金融业务的管理层、流量层、应用层、数据层等高可用方案互相结合与联动,保证企业端到端业务的连续性。
- 稳定性治理:云原生稳定性治理“运维经验”可交付,建立“稳定性改进循环”, 具备稳定性经验沉淀能力,解决复杂动态异构环境的稳定性保障难题。
- 历史兼容性:构建无侵入式服务框架 + 服务网格“双引擎”微服务治理模型。实现进化型架构,从微服务框架平滑过渡到服务网格。
- 规模化支持:大规模破除单K8s集群容量、弹性、容灾、隔离等方面的限制和约束,实现分布式技术平台基础架构的水平扩展和版本演进。
冯常健围绕这四个方面分享了团队针对典型云原生分布式能力增强实践。例如,对于规模化支持,网易数帆通过优化性能、承载能力和扩展性来满足大规模业务场景要求,其中的一个关键设计,是云原生中间件集群联邦架构。
传统云原生应用通常架设在单一K8s集群上,但对于大规模深度应用,单集群在容灾、弹性、隔离性等方面存在一些限制。现在随着K8s标准化,我们可以在中间提炼出一个联邦层实现资源的分发和覆写,把上层应用部署到多K8s集群上,实现云原生中间件对底层K8s无感知,从而将单一K8s集群的设计模式扩展成为多K8s集群架构。
同时针对使用服务网格的限制,如开源Istio在大规模使用时遇到配置分发、可运维性、可扩展性等方面的问题,网易数帆基于深度实践,把核心经验沉淀到自主开源的Slime项目中,助力企业做到大规模服务网格的开箱即用。
冯常健是在“数字化基础软件自主创新分享周”上做出上述分享的。6月15~24日,由网易数帆主办的“数字化基础软件自主创新分享周”在线上举办,围绕云原生、大数据及其行业落地的自主创新思路进行深入的探讨。在云原生侧,来自网易数帆、英特尔的9位一线专家团队,带来云原生技术及其在金融行业落地的实践,涉及Istio、Envoy、Slime、Hango、Multi-Buffer等前沿技术的创新。
6月23日19:00~21:00,我们还有服务治理技术论坛,将就如下主题进行深度分享:
- 基于服务网格 Istio 实现企业生产流量智能治理
- 把 Istio 塞入 Slime 的智能黑盒
- 英特尔Envoy TLS性能优化实践
- 从Hango看开源云原生网关性能优化之道
精彩不容错过,目前还有少量名额,感谢兴趣的朋友,可以报名预约直播。
报名链接:正在直播中!数字化基础软件自主创新分享周
Slime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slime-io/slime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提高效率 Or 增加成本,开发人员应如何理解结对编程?
作者:Michael Yang,云智慧架构师 什么是结对编程 结对编程(Pair programming)来自于极限编程 XP(eXtreme Programming),是它的最佳实践之一。顾名思义,结对编程就是两个程序员坐在一起,用一台开发机进行结对开发。 需注意,在国内“老带新”,“师傅带徒弟”的结对方式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结对编程。由于“老带新”的结对方式资深程序员有更多的话语权,故而失去了结对本身的意义,因此这种结对形式只能算是新人培养的一种形式。 结对编程的实践形式 在采用结对编程实践时,不同的团队有不同的方式: 分工明确型: 一个人负责编写代码,另外一个人审查代码,负责代码的正确性和可读性; 一个人负责详细设计,一个人负责代码实现; 一个人写功能代码,一个人写测试用例。 共同合作型: 两个人共同讨论关于所开发功能的架构设计、编码实现、测试方法等,然后轮流做输入和观察的工作。此模式很好地做到了信息共享,得到互补的效果。 结对编程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结对编程是通过两个开发人员在同一个项目或者任务上并肩协作,轮流编写代码并检查合作伙伴的输出来提高工作效率,下面将详细讲解结对编程提高工作...
- 下一篇
Kubernetes 资源拓扑感知调度优化
作者 星辰算力团队,星辰算力平台基于深入优化云原生统一接入和多云调度,加固容器运行态隔离,挖掘技术增量价值,平台承载了腾讯内部的 CPU 和异构算力服务,是腾讯内部大规模离线作业、资源统一调度平台。 背景 问题源起 近年来,随着腾讯内部自研上云项目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业务开始使用云原生方式托管自己的工作负载,容器平台的规模因此不断增大。以 Kubernetes 为底座的云原生技术极大推动了云原生领域的发展,已然成为各大容器平台事实上的技术标准。在云原生场景下,为了最大化实现资源共享,单台宿主机往往会运行多个不同用户的计算任务。如果在宿主机内没有进行精细化的资源隔离,在业务负载高峰时间段,多个容器往往会对资源产生激烈的竞争,可能导致程序性能的急剧下降,主要体现为: 资源调度时频繁的上下文切换时间 频繁的进程切换导致的 CPU 高速缓存失效 因此,在云原生场景下需要针对容器资源分配加以精细化的限制,确保在 CPU 利用率较高时,各容器之间不会产生激烈竞争从而引起性能下降。 调度场景 腾讯星辰算力平台承载了全公司的 CPU 和 GPU 算力服务,拥有着海量多类型的计算资源。当前,平台承载的...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CentOS7编译安装Cmake3.16.3,解决mysql等软件编译问题
- Springboot2将连接池hikari替换为druid,体验最强大的数据库连接池
- 设置Eclipse缩进为4个空格,增强代码规范
- CentOS7,CentOS8安装Elasticsearch6.8.6
- MySQL8.0.19开启GTID主从同步CentOS8
- CentOS8编译安装MySQL8.0.19
- SpringBoot2整合MyBatis,连接MySql数据库做增删改查操作
- CentOS6,CentOS7官方镜像安装Oracle11G
- CentOS7安装Docker,走上虚拟化容器引擎之路
- SpringBoot2全家桶,快速入门学习开发网站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