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数据库迎来最好时代:OceanBase客户数突破400家 非金融类营收逾三成
“过去一年,OceanBase的客户数实现翻倍达到400多家,其中来自非金融类客户的营收占比超过三成。”1月6日上午,OceanBase CEO杨冰在DC2021分布式数据库开发者大会上首次对外披露其关键营收信息。
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及行业成熟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数据库行业在国内正空前繁荣。与传统集中式数据库不同,国内在互联网等应用场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成长起了具有大规模横向扩展能力的分布式数据库。
在各种数据库类型中,原生分布式数据库以其诸多特性,正引领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趋势。据Gartner近日发布的报告,以OceanBase为代表的原生分布式数据库具备高可用、可扩展;多地域、多部署形态;混合负载;多租户以及透明兼容性等优势,正成为企业核心系统升级的首选。
作为企业级原生分布式数据库代表,OceanBase在过去一年中快速发展。在金融等核心优势场景,OceanBase持续深耕,目前全国TOP200的头部金融机构中,有1/4都将OceanBase作为核心系统升级的首选。在区域性的银行、保险、证券及基金公司中,OceanBase市场占比达到行业第一。
除了金融场景,OceanBase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在政务、能源和通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得到应用。据杨冰介绍,来自非金融类客户的营收占比已达到OceanBase总营收的35%,且在快速增长中。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产品不断迭代,OceanBase的客户结构也在持续优化,大量中小客户开始青睐原生分布式数据库。目前OceanBase有近七成的客户为中小客户。
过去一年中,OceanBase也在持续助力行业人才培养,通过推出教材、线上课程,举办数据库大赛等形式,为全社会培养输送1万多名OceanBase认证数据库人才,推动数据库行业发展。
“OceanBase的使命是用技术让海量数据管理和使用更简单。我们相信长期主义,坚持‘以产品驱动增长’的业务模式。期待与合作伙伴、客户、行业同仁、开发者一起,在最好的时代,为数据库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不断创造数据管理技术的未来。”杨冰表示。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室主任杨丽蕴认为,在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下,以及云计算和AI智能化深入应用,国内分布式数据库软件顺应时代潮流,必将取得快速创新和发展。
2021分布式数据库开发者大会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指导、CSDN主办、OceanBase承办。作为分布式数据库领域的行业盛会,大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数据库开发者、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探讨最前沿的技术趋势,交流最新技术实践。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Spring Cloud Eureka源码分析之心跳续约及自我保护机制
Eureka-Server是如何判断一个服务不可用的? Eureka是通过心跳续约的方式来检查各个服务提供者的健康状态。 实际上,在判断服务不可用这个部分,会分为两块逻辑。 Eureka-Server需要定期检查服务提供者的健康状态。 Eureka-Client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新注册信息。 Eureka的心跳续约机制如下图所示。 客户端在启动时, 会开启一个心跳任务,每隔30s向服务单发送一次心跳请求。 服务端维护了每个实例的最后一次心跳时间,客户端发送心跳包过来后,会更新这个心跳时间。 服务端在启动时,开启了一个定时任务,该任务每隔60s执行一次,检查每个实例的最后一次心跳时间是否超过90s,如果超过则认为过期,需要剔除。 关于上述流程中涉及到的时间,可以通过以下配置来更改. #Server 至上一次收到 Client 的心跳之后,等待下一次心跳的超时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若没收到下一次心跳,则将移除该 Instance。 eureka.instance.lease-expiration-duration-in-seconds=90 # Server 清理无效节点的时间间隔,默认6...
- 下一篇
openGauss数据库源码解析系列文章——数据安全技术(中)
在前面文章中介绍过“9.6.1 数据加解密接口”,本篇我们介绍第9章 安全管理源码解析中“9.6.2 数据动态脱敏”的相关精彩内容介绍。 数据脱敏,顾名思义就是将敏感数据通过变形、屏蔽等方式处理,其目的是保护隐私数据信息,防止数据泄露和恶意窥探。当企业或者机构收集用户个人身份数据、手机、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然后将数据通过导出(非生产环境)或直接查询(结合生产环境)的方式投入使用时,按照隐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需将数据进行“脱敏”处理。 openGauss实现了数据动态脱敏机制,它根据一系列用户配置的“脱敏策略”来对查询命令进行分析匹配,最终将敏感数据屏蔽并返回。使用数据动态脱敏特性总的来说分为两个步骤:配置脱敏策略、触发脱敏策略。本小节将对这两个步骤进行具体分析。 显然只有在配置脱敏策略后系统才能有根据地进行敏感数据脱敏。openGauss提供了脱敏策略配置(创建、修改、删除)语法,这些语法所涉及的语法解析节点内容大致相同,因此这里仅对创建策略相关数据结构进行分析,其余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一个具体示例对数据动态脱敏特性进行详细介绍。 表9-6给出了一张包含敏感信息(薪资、银行卡号)的个人信...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CentOS7,8上快速安装Gitea,搭建Git服务器
- CentOS关闭SELinux安全模块
- CentOS7安装Docker,走上虚拟化容器引擎之路
- SpringBoot2整合Thymeleaf,官方推荐html解决方案
- CentOS8编译安装MySQL8.0.19
- Docker安装Oracle12C,快速搭建Oracle学习环境
- SpringBoot2初体验,简单认识spring boot2并且搭建基础工程
- CentOS6,CentOS7官方镜像安装Oracle11G
- SpringBoot2配置默认Tomcat设置,开启更多高级功能
- CentOS8,CentOS7,CentOS6编译安装Redis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