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单元测试神器之Mockito
什么是 Mock 测试 ?
Mock测试就是在测试过程中,对于某些不容易构造或者不容易获取的对象,用一个虚拟的对象来创建以便测试的测试方法。什么是不容易构造的对象呢?例如HttpServletRequest,需要在有servlet容器环境中创建获取。那不容易获取的对象呢?如一个JedisCluster,需要准备redis相关环境,然后设置进去等等。
Mock 可以分解在单元测试中耦合的其他类或者接口,它能够帮你模拟这些依赖,并帮你验证所调用的依赖的行为。
场景事例
当我们需要测试OrderService时,按照我们常规的做法呢,都是要先准备好redis,跟db的环境,然后构造UserService跟CouponService注入进来,此时需要构建完整的依赖树,其过程是比较繁琐的,万一数据库连不上,依赖找不到... 时间一长可能会打击我们对项目进行单测的积极性,所以这时候很有必要寻求一种优雅的方式来解决。
铛铛铛~这时候Mockito出现了(java中Mock框架比较多,但是本篇只介绍这个),它会把那些繁琐的依赖统统转化为Mock Object,如下图,这样我们就可以专注的进行我们的单测,减少在解决依赖上浪费的时间了。
直接开干
关于Mockito的简介这里就不在赘述了,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去官方文档查阅,这里主要带大家了解一些常用的Mock方法。
maven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mockito</groupId>
<artifactId>mockito-core</artifactId>
<version>2.23.4</version>
<scope>test</scope>
</dependency>
为了代码测试的方便,直接在测试类中静态导入 import static org.mockito.Mockito.*;
基础方法
@Test public void testMockBase(){ //创建ArrayList的Mock对象 List mockList = mock(ArrayList.class); //pass Assert.assertTrue(mockList instanceof ArrayList); //当我们mockList调用方法去add("张三")的时候会返回true when(mockList.add("张三")).thenReturn(true); //当我们mockList调用方法size()的时候返回10 when(mockList.size()).thenReturn(10); //pass Assert.assertTrue(mockList.add("张三")); //pass Assert.assertFalse(mockList.add("李四")); //pass Assert.assertEquals(mockList.size(),10); //null System.out.println(mockList.get(0)); }
mock静态方法会创建一个Mock对象,由于 Mock对象 并不会真的执行方法中的代码,所以如果未指定返回值的话会返回默认值。我们指定了mockList在执行特定方法后需要返回的值,所以在assertTrue校验是没问题的,when().thenReturn() 表示当执行到某个指定的方法时,返回特定的内容,但是add("李四"),我们并没设置,所以是false。
校验方法调用次数
//使用mock List mockedList = mock(ArrayList.class); mockedList.add("once"); mockedList.add("twice"); mockedList.add("twice"); mockedList.add("three times"); mockedList.add("three times"); mockedList.add("three times"); //这里默认是判断该方法调用times(1),同下 verify(mockedList).add("once"); verify(mockedList, times(1)).add("once"); verify(mockedList, times(2)).add("twice"); verify(mockedList, times(3)).add("three times"); //从没调用,times(0) verify(mockedList, never()).add("never happened"); //最少一次,最少几次,最多几次 verify(mockedList, atLeastOnce()).add("three times"); verify(mockedList, atLeast(2)).add("three times"); verify(mockedList, atMost(5)).add("three times");
其实在上述的代码中,命名是比较直观的,所以我这边就直接注释在代码中了。
校验方法调用时长
//方法执行在100ms以内的时候可以通过 verify(mock, timeout(100)).someMethod(); //同上 verify(mock, timeout(100).times(1)).someMethod(); //方法2次调用均没超过100ms verify(mock, timeout(100).times(2)).someMethod(); verify(mock, timeout(100).atLeast(2)).someMethod();
通过超时检测可以校验我们的方法逻辑会不会有出现问题而导致超时的地方。
参数匹配
linkedList.add("element"); // anyInt() 任何整数我们都返回 element when(linkedList.get(anyInt())).thenReturn("element"); System.out.print(linkedList.get(10));//返回element
方法抛出异常
@Test(expected = RuntimeException.class) public void doThrow(){ List list = mock(List.class); doThrow(new RuntimeException()).when(list).add(1); list.add(1); }
使用注解注入
public class ArticleManagerTest { @Mock private ArticleCalculator calculator; @Mock private ArticleDatabase database; @Mock private UserProvider userProvider; private ArticleManager manager;
要注意的是,通过注解的方式用使用的话,我们必须在添加初始化mock的代码,不然即使标注了注解也会是null
MockitoAnnotations.initMocks(testClass);
关于Mockito更多详细的用法,大家可以直接参考官方文档,因为各种“骚操作”确实比较多,后面也更新对java8 lambda的支持,很多功能还是期待大家去挖掘~
更多详细用法可直接参考官方文档:
https://static.javadoc.io/org.mockito/mockito-core/2.25.1/org/mockito/Mockito.html#0
相信当你熟练使用Mockito以后,你会爱上写单测的,也会让你代码更加健壮。有些bug能提前发现的话,总比运行的时候被别人半夜叫起来修复舒服是吧?
喜欢的话,关注微信公众号《深夜里的程序员》,每天发布高质量IT干货,还有惊喜等着你~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区块链从钱包应用到技术本质
大家好,首先感谢开源中国,我在Github也开源了很多区块链的项目:https://github.com/linapex,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学习,本文是区块链技术实战系列的第一篇(不定期更新): 今天我们聊一聊区块链钱包,也分享一个能管理钱包私钥的小技巧,让你区块链钱包私钥99.99%安全传输,无惧黑客!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 什么是区块链钱包? 钱包相信很多人都用过,目前市面上常用的钱包软件:如:imtoken、mytoken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区块链的第一个落地应用是区块链钱包,全球第一个区块链钱包是在2009年1月由中本聪发布的,从技术角度来说,钱包的核心功能是私钥的创建、存储和使用,从用户的角度来说收款、转账、查询三大基础功能,便于用户做数字资产管理。 区块链钱包应用是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应用,钱包是整个区块链生态发展的基础,钱包的存在对个人而言是一种自我权益的保护,所以只有每一个人都学会如何使用区块链的钱包才能懂得真正如何保护自己的资产。 货币的发展,已经由物到金属,到信用纸币,之后到算法。在算法货币时代,每一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财产负责。 钱包的价值 在区块链时代,任何行业的服...
- 下一篇
微服务架构概念索引
微服务从2013年(或许更早)开始就越来越热,从BAT之类的巨头到小小的只有几个人的技术公司,无不在谈论微服务。虽然现在才火热起来,但是实际上微服务的概念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在理论层面就出现了。关于微服务理论介绍的文章太多,口才优秀的人可以分成上中下九章给你说上一天,本文仅用于总结微服务知识结构,略做引导。 云源生(Cloud Native) 现在但凡和软件技术有点裙带关系的机构、组织、人士都在谈论各种“云”。还有不少公司以云××、××云、×云×作为公司的名称。与IT技术沾一点边或者完全不沾边的各路人马都可以随时抛出“云应用”、“云计算”、“云数据”等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的术语持续忽悠着你。 对于云技术(微服务)而言,2013年是一个分水岭,在这之前有一些零散的分布式应用的意识,但是没有一个系统性的概括。然后在2013年Matt Stine的Cloud Native概念横空出世。Cloud Native是一系列概念的集合,围绕这一系列标准可以构建从技术架构、到运维管理、再到团队协作的整体性框架。他让基于微服务的应用搭建过程成为一个标准流程,主要涵盖以下几点内容。 微服务(分布式系统)。 首先,...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