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玄姐的职业成长,探技术人的道与术
在前几天曾经分享了一个直播的介绍,分享人孙玄(人称玄姐),他是前58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 & 前转转公司技术委员会主席 & 首席架构师。我自己也在五一节期间观看了这场直播的录播视频,做了一些笔记,特此分享与你,希望对你有帮助。
1 孙玄的职业成长路线
玄姐201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随即进入百度成为一名研发工程师。一年之后经过慎重思考,他离开百度,加入58集团。
进入58集团之后,他用了两三年时间,就成为58最高级别的架构师。随后,作为首席架构师,他负责转转App业务,做到了业务量突增10倍但App仍然运行良好的进阶。
在此阶段的工作之余,他参加了大量的线下技术大会,吸收养分并锻炼自己的输出能力,逐渐开始了自己的分享之路,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成体系的架构方法论。
而当他已经做到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的时候,他却为了他的初心,选择放弃百万年薪自己出来创业做起来自己喜欢的事情:教育。他创办了一家在线教育公司,并给公司起名叫奈学教育,英文名是Netlearning,通常以Net为名的事业都很成功宏大,比如.NET和Netflix(作为.NET工程师的我泪流满面!),这个名字也承载着玄姐的美好愿景。
玄姐总结自己的成长之路,形成了如下所示的五条成长曲线,我个人认为对我们非常有价值。
首先是第一曲线,即基础,也就是作为技术人的代码能力。这个是毫无疑问的,想必每个程序员初出茅庐时都有着自己的技术追求,无论是各种编程语言的骚操作,还是数据结构与算法甚至是ACM题,又或者是设计模式重构之美,对于代码始终是有着自己的要求的。
其次是第二曲线,即特定业务场景架构设计。作为高级技术人员,一定会对于某个业务场景十分熟悉,能够在该场景下做到适合各个业务阶段的架构设计、选型以及优化,这其实是做到了吃透了某个业务场景下的设计及实现能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通常都会在深耕于某个业务领域场景多年,一般都可以走到针对特定业务场景的架构设计之路。
然后是第三曲线,即多业务场景架构设计。在做到某个特定业务场景的架构设计能力吃透的情况下,通常情况下就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一扇能力墙,而这时如果想要推翻自己的能力边界,就需要去触碰其他的业务墙,即能否以一反三,通过一面墙的能力打通多面墙,这就是多业务场景的架构设计,玄姐也将其称之为“架构的哲学”,即道与术。道是架构设计的底层基础能力(不一定是技术能力),这些基础能力其实对于多个业务场景来说都是相同的,这些能力能够使得你可以从零开始设计一个你不熟悉的业务场景的架构;而术则是多个业务场景下的各自不同的业务背景、流程及实践知识,在各个不同的业务场景下都是不同的,你无法将A业务下成功的流程与实践完全复制到B业务下。
然后是第四曲线,即技术团队管理。在做到多业务场景下都能够进行架构设计的时候,就已经做到了打穿和打透的能力,可以说在技术层面已经克服的差不多了。这时候,如果想要再获得更大的发展,就需要具备技术团队管理的能力了。因为技术上的问题始终不是最复杂的,最复杂的问题始终都是来自于极度复杂的个体人。
然后是第五曲线,即CTO。通常情况下,做到CTO这个级别,要负责管理的东西就更多了,技术、团队、产品、运营各方面都要涉及,但其实跟前面所说的一样,技术团队的管理如果克服了,那么其他团队的管理也能管理好,也是一个一通百通的过程。
2 职业成长的核心要素
玄姐将其成长之路的几条曲线进行分析,总结了一些可以让大家共享的点,他把这些点称之为职业成长的核心要素。
道
(1)定位(内驱力)
内驱力是拉开人与人距离的发动机,也是提升自我最核心的要素。是否真正想提升自己,欲望和野心有多强烈,就会决定自己能成为怎样的人。在高度自觉的自我驱动下,做正确的事情。
(2)本质(深度思考)
而要判断是否“正确”,就需要深度思考能力。可以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比如:这件事有多大社会价值?是利己还是利他?与我的长远人生目标是否一致?格局是否达到相应水平?追问几个为什么,多维度考量。深入思考所带来的快速成长,会逐渐沉淀为自己的一种能力,影响到未来发展的速度和上限。
这里我对此也表示十分认可,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也可以称之为洞察力,所谓洞察力就是透过表象,看看“系统”这个黑盒子里,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的能力(From 刘润)。而所有的“系统”其实都是简单的,因为只会存在要素和连接关系,而这个“系统”也就是我们所认知的模型,即商业模型、架构模型等等等。我们要做的,也就是看清本质,改变模型。当然,我也会在后面专门用一整篇推文的篇幅,和你具体聊聊要素和连接关系。
(3)认知(技术视野)
作为前行路的指明灯,认知力不可或缺。保持清晰的认知、对未来的判断,明确哪些东西对自己重要,愿意为哪些目标去付出努力,转化成哪些具体的操作去践行自己的梦想。
同样,保持对技术的广度和深度的深挖,保持一个良好的技术视野,对于想要走纯技术路线的童鞋来说也十分重要!
术
(1)基础(稳固的基础)
对于技术人来说,肯定是优秀的代码能力及学习能力;
(2)逻辑(结构化思维)
对于技术人来说,写了良好的代码也需要有良好的逻辑表达能力,不然是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更会让人摸不着头脑听不懂你的表达,甚至会让人觉得东西不是你做的。因此,结构化思维十分重要!
(3)态度(开放、坦诚)
对于技术人来说,保持谦逊的态度,既能开放地接受别人的意见,也能坦诚地表达自己的建议。不能因为你牛X,就觉得自己要不了!
(4)薪资(看淡起步差距)
对于起步来说,可能1~2K的差距虽然存在,但是如果能选择对自己能力有所提高的offer可能更为重要!
(5)选择(老板、项目)
当然,每个人的选择也是基于对的老板和对的项目而言的,不过只要能够坚持做对的事情,玄姐认为时间不会亏待你。
3 提升认知/格局的重要性
混沌大学创始人李善友曾经有一个分享讨论了程维的“开天眼”学习方法论,即你要承认自己的认知是有边界的,一定有人在某个方面做得比你好,边界也比你宽的多。你能不能找到那些已经将边界开到之外的那些顶尖人士,去找到他,并跟他学习,从他的视角来带事情,这就是所谓的“开天眼”。
而程维的认知升级也是源自于他人生中一次重大突破来自一缸鱼。当时他在阿里巴巴从1500元底薪销售一直做到B2B部门最年轻区域经理,此后有段时间变得很迷茫,每天会看着这缸鱼想事。后来他想明白了一件事,“每个人就像这条鱼,而鱼缸则是我们每个人的时空边界,我们很难知道边界之外的空间到底有多大。”程维创业后发现,一个创始人的认知边界,才是企业的真正边界。
对我来说,我的领导(部门经理和CIO)就是这样一类在边界之外来指导我成长的角色,引导我跳我当前的角色边界,试图站在他们的视角去看待一些事情,对我来说其实也是一个“开天眼”的过程,在此我也很感谢我的领导,能够让我保持持续学习的动力去解锁更多的思维方法论。当我一直只在代码领域深耕,可能我就不会去了解某个业务领域的背景及先进管理实践,也不会去学习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从而也就无法在产品需求的分析时为业务部门提出更好更优化的流程建议和方案,也就更无法理解公司高层的每一个重大决策背后的意义.......
总结下来,玄姐认为,认知决定思想,思想决定方法,方法决定结果。
4 小结
听完玄姐的职业成长分享,对于技术人的道与术的观点深表认同,同时我自己也正在锻炼自己的道与术中,希望能够在未来能够总结整理自己的方法论与成长。
相关链接
孙玄,直播:《职场人生,技术人员如何快速成为顶级架构师》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Qt编写的项目作品24-人脸识别综合应用(在线+离线+嵌入式)
一、功能特点 支持的功能包括人脸识别、人脸比对、人脸搜索、活体检测等。 在线版还支持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银行卡等识别。 在线版的协议支持百度、旷视,离线版的支持百度,可定制。 除了支持X86架构,还支持嵌入式linux比如contex-A9、树莓派等。 每个功能的执行除了返回结果还返回执行用时时间。 多线程处理,通过type控制当前处理类型。 支持单张图片检索相似度最高的图片。 支持指定目录图片用来生成人脸特征值文件。 可设置等待处理图片队列中的数量。 每次执行都有成功或者失败的信号返回。 人脸搜索的返回结果包含了原图+最大相似度图+相似度等。 人脸比对同时支持两张图片和两个特征值比对。 相关功能自定义一套协议用于客户端和服务端,可以通过TCP通信进行交互。 自定义人脸识别协议非常适用于中心一台服务器,现场若干设备请求的场景。 每个模块全部是独立的一个类,代码整洁、注释完善。 自定义人脸识别协议功能: 离线使用,同时支持百度的离线包和嵌入式linux人脸识别静态库。 支持多个连接并发,自动排队处理,返回的时候带上唯一标识区分。 传入单张图片返回人脸区域。 传入单张图片返回人脸特征值...
- 下一篇
mica v2.0.0 强化基础工具集
mica(云母) mica 云母,寓意为云服务的核心,增强 Spring cloud 功能,使得 Spring cloud 服务开发更加方便快捷。 mica 2.x核心依赖 mica 基于 java 8,没有历史包袱,支持传统 Servlet 和 Reactive(webflux)。采用 mica-auto 自动生成 spring.factories 和 spring-devtools.properties 配置,仅依赖 Spring boot、Spring cloud 全家桶,无第三方依赖。市面上鲜有的微服务核心组件。 依赖 版本 Spring Boot 2.2.x 关于此版本 此次版本相比 mica 1.x 少了一些模块,主要原因如下: mica-launcher、 mica-boot-testmica 2.x中采用新方式给精简掉了。 部分模块本次版本暂不开源,后续会逐步开放。 部分模块开发层度比较低,转到内部继续研发。 其他模块付费提供,付费版很多模块都已经打通。 知识付费,让你我走的更远!!! mica 2.x 现有模块示意图: 注意:左边开锁状态的模块,后续都会开放。 更新说...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SpringBoot2更换Tomcat为Jetty,小型站点的福音
- CentOS8安装MyCat,轻松搞定数据库的读写分离、垂直分库、水平分库
- CentOS6,CentOS7官方镜像安装Oracle11G
- Jdk安装(Linux,MacOS,Windows),包含三大操作系统的最全安装
- SpringBoot2整合MyBatis,连接MySql数据库做增删改查操作
- SpringBoot2全家桶,快速入门学习开发网站教程
- SpringBoot2编写第一个Controller,响应你的http请求并返回结果
- CentOS7安装Docker,走上虚拟化容器引擎之路
- CentOS8,CentOS7,CentOS6编译安装Redis5.0.7
- CentOS8编译安装MySQL8.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