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存储转型之道:左手开源,右手融合
2016年8月5日,全球开源领导厂商红帽携手ZD至顶网、Intel、云达科技共同举办的主题为“开放 融合 开源开启存储新世界”的2016年中国开源企业存储峰会在北京富力万丽酒店隆重召开。ZD至顶网总编高飞先生为峰会致辞。
高飞在致辞中表示:“过去的两年间,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在走向“互联网+”的转型过程。因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在信息渠道中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很多企业的业务都变成一种双重业务状态,一边是传统的商业模式,一边是逐步发展的由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驱动的业务。在这种情况下左手拥抱开源技术,右手拥抱以新的存储架构为依托的大数据所带来的业务创新,正在成为多数企业的互联网+转型之道。”
以下是致辞内容:
欢迎大家参加由红帽公司,携手英特尔公司,以及ZD至顶网共同举办的2016年中国开源企业存储峰会。非常感谢大家今天的到来。
今天会议的主题是开源和存储,至顶网在过去的十余年间,一直在关注开源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我们认为,无论从技术的演进,还是具体的业务实践,应该现在都是最佳的发展时机,而发展背后的发动机,就是企业面向互联网的业务转型。
过去的两年间,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在走向“互联网+”的转型过程。因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在信息渠道中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很多企业的业务都变成一种双重业务状态,一边是传统的商业模式,一边是逐步发展的由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驱动的业务。
新的技术,几乎让所有行业都以新面貌出现。我举三个行业的例子:
制造行业,正在通过数字化设计,和数字化工厂,迈向工业4.0。在中国,这被称作中国制造2025。
在金融行业,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方兴未艾,科技加金融的结合体又忽如一夜春风来,Fintech,金融科技,区块链等概念,正在改变传统金融逻辑。
医疗行业,也在迈向精准医疗和移动医疗。最近有一本书叫未来医疗,谈的就是智能时代的个体医疗革命,
这种双重状态叠加的情况,不仅存在于商业模式,也存在于企业的技术架构。
分析机构Gartner在2014年提出了"双模式IT"的组织模型。
模态1(model 1)叫做可靠(Reliable)IT或传统IT,强调扩展性、效率、安全和精确度;模态2(model 2)叫做敏捷(Agile)IT或新型IT,强调的是速度和灵活性,例如给予Web-Scale、PaaS/大数据的应用。
从现在的业务发展来看,企业模态2的新型IT比重越来越高。
这种新型IT在至顶网看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非常依赖开源技术。
其实这是非常好理解的。毕竟企业的商业形态还在迅速的变化之中,技术形态就不可能是固化不变的。
只有开源这种不断演化的技术生态,才能适应企业的瞬息万变。以往单一厂商自己封闭环境开发,很难追得上社区创新的速度。
对于开源的重要性,红帽公司的CEO Jim Whitehurst曾经有过一番表态,我这里做一下引用,他是这样说的“过去的创新往往集中于不多的人,现在需要人人(甚至包括客户/用户)参与企业创新,才能最终赢得竞争。而开源是软件开发最好的方式,因为只有开源才能让人人参与进来。”
尽管开源有巨大的好处。很多企业在驾驭开源技术的时候,是有一些阻碍的。开源的优势在于快速演进,这在技术方面是好事,但是对于企业应用来说,就面临缺乏最佳实践的问题。同时,也对技术团队的能力有了很高的要求。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很欣喜的发现,以红帽为首的开源生态公司,其实在这方面能够给企业带来很多帮助。因为红帽和合作伙伴公司,一直根植于开源技术的企业实践,而且与社区结合紧密。某种程度上来说,既能够提供开源技术所需要的速度,又能够提供企业业务所需要的稳定性。某种程度上,做到了横跨了我们刚才说的双模式IT。
我们再来谈一谈大数据。这也是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它不仅是一个技术概念,也是一个商业概念。很多新兴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是非常依赖于大数据技术平台。
但是要实现大数据,必须在技术底层首先有健壮和灵活的存储架构,软件定义存储正在走向实践。代表开源存储技术的Ceph,Gluster具有可扩展性、可靠性和成本效益正在脱颖而出。
左手拥抱开源技术,右手拥抱以新的存储架构为依托的大数据所带来的业务创新,正在成为多数企业的互联网+转型之道。
今天的中国开源存储峰会,就成为这样一个讨论开源与存储的顶级技术盛宴。我们既有来自红帽的全球开源软件的技术和方案专家、又有来自英特尔,云达科技等开源生态伙伴,同时更有来自中国移动苏研的技术实践者。
因此,相信今天的会议,一定是一场一场开源与存储的知识盛宴,再一次感谢各位与会嘉宾,预祝今天的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6年8月5日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至顶网,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至顶网。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是什么在阻碍企业应用网络软件?
企业在采用网络软件技术方面动作要比电信服务提供商慢。 事实上,根据Doyle Research的数据,企业应用只占不到40%的SDN和网络虚拟化总开支。 企业应用的障碍包括缺少清晰的业务驱动力、已知的风险和不知道应该相信哪一种技术策略。 企业网络软件不仅仅只有SDN 网络软件包括SDN和虚拟网络元素,如有特殊作用并且与底层网络硬件分开购买的4-7层设备。 事实上,网络软件包括各种各样的用例,如数据中心网络连接、路由、交换、WAN优化、应用交付控制(ADC)、网络监控与管理和网络安全。目前,几乎每一个4-7层网络设备供应商都推出了虚拟设备产品。 企业网络软件的痛点源于成熟度不够 许多大型企业目前都在评估网络软件的部署,但是他们也害怕(Fear)、不确定(Uncertainty)和怀疑(Doubt)(FUD)技术的成熟度。实际上,他们希望保证自己能选择到“正确的”架构,然后与可信的合作伙伴来升级自己的网络。 云服务提供商通常都在全新部署时采用软件方法;与之不同的是,企业必须考虑新技术对于他们遗留网络及目前仍在使用的大量应用程序的影响。 消除企业网络软件应用的障碍 下面是一些消除现有企业网络...
- 下一篇
那些年,SDN走过来时的路
业界第一次提及SDN(软件定义网络)大约是在2009年,并且直到2011年ONF的推动下,才开始在业界崭露头角。然而就在过去的2-3年时间里,SDN从默默无闻,变成了企业及运营商市场中炙手可热的新宠儿,甚至是未来10年的主流趋势! 2011年,谷歌率先尝试将SDN引入数据中心,借助创新架构,有效降低了广域网(WAN)的成本,并提升了WAN的效率。受此“成功案例”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服务提供商开始拥抱SDN。 最近两年,基于SDN的成功部署案例开始逐渐增多,例如NTT(日本电报电话公司)于2013年就借助SDN实现了全球10个云数据中心的互联;同年9月,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宣布其软件定义的网络架构,并倡导变革,将过去以硬件为中心的网络架构向以软件为中心的网络架构演进;随后,AT&T还积极拥抱NFV(网络功能虚拟化),成为了全球最早部署SDN和NFV的一级运营商。 进入2015年,运营商的成功案例进一步升级,例如香港亚太环通(Pacnet)就推出了基于SDN的商用光网络;而在上个月,Verizon又宣布通过与多家设备和技术服务提供商的合作,其完成了基于SDN的网络架...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
Docker使用Oracle官方镜像安装(12C,18C,19C)
- Springboot2将连接池hikari替换为druid,体验最强大的数据库连接池
- Docker快速安装Oracle11G,搭建oracle11g学习环境
- CentOS8编译安装MySQL8.0.19
- SpringBoot2配置默认Tomcat设置,开启更多高级功能
- MySQL8.0.19开启GTID主从同步CentOS8
- Jdk安装(Linux,MacOS,Windows),包含三大操作系统的最全安装
- CentOS7,8上快速安装Gitea,搭建Git服务器
- SpringBoot2编写第一个Controller,响应你的http请求并返回结果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MySQL8.0.19开启GTID主从同步CentOS8
- Windows10,CentOS7,CentOS8安装Nodejs环境
- CentOS6,7,8上安装Nginx,支持https2.0的开启
- CentOS关闭SELinux安全模块
- CentOS7设置SWAP分区,小内存服务器的救世主
- Docker安装Oracle12C,快速搭建Oracle学习环境
- Docker快速安装Oracle11G,搭建oracle11g学习环境
- CentOS7编译安装Gcc9.2.0,解决mysql等软件编译问题
- Jdk安装(Linux,MacOS,Windows),包含三大操作系统的最全安装
- CentOS7,8上快速安装Gitea,搭建Git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