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策略模式优化过多 if else 代码
前言
不出意外,这应该是年前最后一次分享,本次来一点实际开发中会用到的小技巧。
比如平时大家是否都会写类似这样的代码:
if(a){ //dosomething }else if(b){ //doshomething }else if(c){ //doshomething } else{ ////doshomething }
条件少还好,一旦 else if
过多这里的逻辑将会比较混乱,并很容易出错。
比如这样:
摘自 cim 中的一个客户端命令的判断条件。
刚开始条件较少,也就没管那么多直接写的;现在功能多了导致每次新增一个 else
条件我都得仔细核对,生怕影响之前的逻辑。
这次终于忍无可忍就把他重构了,重构之后这里的结构如下:
最后直接变为两行代码,简洁了许多。
而之前所有的实现逻辑都单独抽取到其他实现类中。
这样每当我需要新增一个 else
逻辑,只需要新增一个类实现同一个接口便可完成。每个处理逻辑都互相独立互不干扰。
实现
按照目前的实现画了一个草图。
整体思路如下:
- 定义一个
InnerCommand
接口,其中有一个process
函数交给具体的业务实现。 - 根据自己的业务,会有多个类实现
InnerCommand
接口;这些实现类都会注册到Spring Bean
容器中供之后使用。 - 通过客户端输入命令,从
Spring Bean
容器中获取一个InnerCommand
实例。 - 执行最终的
process
函数。
主要想实现的目的就是不在有多个判断条件,只需要根据当前客户端的状态动态的获取 InnerCommand
实例。
从源码上来看最主要的就是 InnerCommandContext
类,他会根据当前客户端命令动态获取 InnerCommand
实例。
- 第一步是获取所有的
InnerCommand
实例列表。 - 根据客户端输入的命令从第一步的实例列表中获取类类型。
- 根据类类型从
Spring
容器中获取具体实例对象。
因此首先第一步需要维护各个命令所对应的类类型。
所以在之前的枚举中就维护了命令和类类型的关系,只需要知道命令就能知道他的类类型。
这样才能满足只需要两行代码就能替换以前复杂的 if else
,同时也能灵活扩展。
InnerCommand instance = innerCommandContext.getInstance(msg); instance.process(msg) ;
总结
当然还可以做的更灵活一些,比如都不需要显式的维护命令和类类型的对应关系。
只需要在应用启动时扫描所有实现了 InnerCommand
接口的类即可,在 cicada 中有类似实现,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查看。
这样一些小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以上所有源码可以在这里查看:
https://github.com/crossoverJie/cim
你的点赞与分享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源码分析】HashMap源码再读-基于Java8
最近工作不是太忙,准备再读读一些源码,想来想去,还是先从JDK的源码读起吧,毕竟很久不去读了,很多东西都生疏了。当然,还是先从炙手可热的HashMap,每次读都会有一些收获。当然,JDK8对HashMap有一次优化 一、一些参数 我们首先看到的,应该是它的一些基本参数,这对于我们了解HashMap有一定的作用。他们分别是: 参数 说明 capacity 容量,默认为16,最大为2^30 loadFactor 加载因子,默认0.75 threshold resize的阈值,capacity * loadFactor,元素数量达到这个值后就必须扩容 treeify_threshold 红黑树的阈值,数组中的某个节点下挂的节点数大于这个值之后,节点的数据结构就会从链表变为红黑树 二、重要方法 我们知道,HashMap底层是通过数组+链表来实现的。具体的图网上有很多,我们主要看看几个重要的方法。 2.1 构造方法 他的构造方法,最本质的构造方法是: public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 if (initialCapaci...
- 下一篇
自我剖析,坚持有多难?
[ 一 ] 2018年初的时候给自己设了个小目标,完成一个开源微服务框架(Aooms)的开发工作并配套完成系列博客,截至2019年1月,代码部分倒还完成的可以,博客后期完全没有跟上,今天想着明天写,明天想着晚上写,然后晚上因为一些其他事情又耽搁了,如此反复最终的结果就是总共更新了3篇博客,实在是打脸呀,piapia的。 [二] 就这么一件看似很简单的事情,我没有坚持下来,即使一个月更新一篇,一年也是十多篇的输出,可现实就是只有3篇。 [ 三 ] Why ?后来我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使得我必须深入刨析一下为什么没有坚持下来,我觉得光分析不行,我得写下来,真实的写下来,于是有了这篇文章,给自己打个深深的烙印,以后心里打退堂鼓的时候(我想几率应该不大了),拿出来看一看刺激一下也是蛮好的(感觉有点自虐)。我静下心来回顾当时打开电脑准备写博客或者有开始写的想法后又不了了之的场景,最终总结下这么几点: (1) 受周围环境影响,休闲娱乐App占用较多时间 (2) 认为看的人也不多,写不写都行 (3) 觉得牛人太多,好的文章也很多,自认为自己写的没有什么含量,主观认为可能帮不了太多人,没啥价值...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SpringBoot2配置默认Tomcat设置,开启更多高级功能
- Linux系统CentOS6、CentOS7手动修改IP地址
- Docker安装Oracle12C,快速搭建Oracle学习环境
- CentOS8安装MyCat,轻松搞定数据库的读写分离、垂直分库、水平分库
- CentOS6,CentOS7官方镜像安装Oracle11G
- CentOS7安装Docker,走上虚拟化容器引擎之路
- Jdk安装(Linux,MacOS,Windows),包含三大操作系统的最全安装
- 设置Eclipse缩进为4个空格,增强代码规范
- Eclipse初始化配置,告别卡顿、闪退、编译时间过长
- 2048小游戏-低调大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