蹩脚数据科学家的10种现象
【大咖・来了 第7期】10月24日晚8点观看《智能导购对话机器人实践》
优秀的数学家可以成为***的数据科学家,但光是会在笔记本上写公式可不行,他们还必须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来处理数据。
如果他们的所有经验都来自学术机构,当他们面对现实问题时,可能会束手无策。寻找有实践经验的人,不要在这方面妥协。
对数据科学的热情以及掌握一定的技能,这是成功的关键。如果你只是假装有兴趣,或者并不具备重要的技能,总有一天,你会原形毕露。
如今,数据科学家已是炙手可热,那些曾经对其毫无所知的企业,眼下也开始在全世界搜寻***的数据科学家。问题在于,优秀数据科学家的标准是什么?和其他东西一样,数据科学家也是良莠不齐,招聘他们是一项重要的投资,如果选了个“次品”,你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凭借一批出色的数据科学家,Facebook为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注入了富有创造力的新功能,令用户为之兴奋。
过去10年里,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大数据扑面而来,普通人很难弄懂它的含意,更别提加以利用了。但数据科学家能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对一家公司来说,数据科学家的雇用成本很高,由于这方面的人才供不应求,他们的薪水会迅速上涨。
在当今这个时代,解雇员工同样代价不菲,错误的招聘会使你的公司倒退几个月。所以,在寻找优秀的数据科学家时,你也应该警惕蹩脚数据科学家的迹象。如果发现以下10个迹象中的任何一个,你都应该迅速远离。
1. 糟糕的数学背景
许多计算机专家和程序员都会把自己说成是数据科学家,但实际上,真正出色的数据科学家通常拥有数学背景。优秀的数学家可以成为***的数据科学家,但数学不好的程序员不行。蹩脚的数学家无法有效地分析数据,而这恰恰是数据科学家的首要任务。
2. 计算机知识贫乏
没错,优秀的数学家可以成为***的数据科学家,但光是会在笔记本上写公式可不行,他们还必须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来处理数据,要熟悉Spark和其他系统。如果你的数据科学家坚持要求配一名助手,因为他用不来电脑,那么你应该继续寻找,去雇用其他人。
3. 没有全能型人才
一个人集统计学家、开发员、数学家和其他身份于一身,并不意味着他能成为一名数据科学家。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拥有跨领域知识,能够根据不同的职位需求来推销自己。他也许什么都会,但可能什么都不精。
4. 纯粹的学术派
你需要有实践经验的人。如果他们的所有经验都来自学术机构,当他们面对现实问题时,可能会束手无策。寻找有实践经验的人,不要在这方面妥协。
5. 缺乏团队精神
数据科学家将和其他人共事,所以你不会想要一个不合群的人,即便他再怎么聪颖过人。数据科学家应该真正地融入团队,了解整体情况,做出全面改进。而如果他们不能和其他人融洽相处,就做不到这一点。
6. 缺乏商业知识
数据科学家不能只会运用理论。他们还要重视经过验证的技巧,运用可靠的传统方法。这些都来自于实践经验。
数据科学家需要参加商务会议,通过演示向高级管理层阐述分析结果。因此,在雇用一名数据科学家之前,要确保他拥有一定的商业知识,这一点非常重要。
7. 不熟悉工具
你面前的那个人拥有丰富的技术知识,但他们能否运用这些知识?如果他们没有实际运用过SAS、R、Scala、Python或其他计算机语言,他们可能只会像一个“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
他们必须能够利用工具来阐释和转化信息流。
8. SAS成瘾者
有些SAS开发人员会把自己包装成数据科学家,但他们不是。数据科学家应该掌握多项技能,对于某个具体的问题,他们可以运用多种不同的系统。而蹩脚的数据科学家在遇到任何问题时,都只会采用同一种技能,他们希望用一种语言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这是不切实际的。
9. 没有理科学位
这是个不好的迹象,因为数据科学属于理科范畴。你也可能自学成才,但如果有人能秉持科学原则,并且掌握了分析学的一般性应用,还毕业于名牌大学,此人更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价值。***能拥有硕士学位。如果在其他领域还拥有一技之长,此人将是一只潜力股。
10. 不会用通俗语言来解释
数据科学家应该能用通俗易懂的日常用语来解释最复杂的问题,不能与现实世界脱节,这会导致你的解决方案无法被人理解,而且你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克服语言障碍。
虽然有很多重要的数据科学技能可以后天习得,但有些却是天生的。那些妨碍你进入数据科学领域的因素常常无法改变或纠正。对数据科学的热情以及掌握一定的技能,这是成功的关键。如果你只是假装有兴趣,或者并不具备重要的技能,总有一天,你会原形毕露。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深度评论 | 大数据金融风控大浪淘沙强弱渐分,长路漫漫投机者勿入
【大咖・来了 第7期】10月24日晚8点观看《智能导购对话机器人实践》 2016年,大数据就在一片喧嚣的气氛中过去。之所以说“喧嚣”,是从2015年开始的大数据热在不断地继续升温,加剧。凡事必须跟大数据扯上点关系才算时髦,才算符合时代潮流。 做个最普通不过的统计分析报告,也要冠以“大数据XX报告”。“大数据征信”,“大数据金融风控”,“大数据XX”更是比比皆是。在我看来,真正属于纯粹大数据的项目并不多,多数都在混淆概念。 个人认为,大数据的高潮并未到来。大数据在今天,也并不像大家听到的那么美好。尽管它的未来很美好,但今天,它还很不“美好”。 一方面,在过去的一年里,大数据确实如我年初所料,正在朝各行业纵深发展,市场在加速,极有可能是一个拐点;另一方面,市场还处于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发展的速度恐怕“不尽如人意”。 这里所说的“不尽如人意”并不是贬义,不是由于什么人为的失误导致产业的发展缓慢,而是一个新兴市场发展起来所必须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是不如一些投资方所预期那样呈现“爆发性”的增长罢了。 下面,我将分几个部分逐一展开我对2016年大数据发展的回顾以及对2017年的一些展望和建议。因...
- 下一篇
博晓通创始人&CEO 张宇:对于大数据的理解,目前仍存在4个误区
【大咖・来了 第7期】10月24日晚8点观看《智能导购对话机器人实践》 大数据作为技术热点和转型升级的支撑工具,不管是个人、企业和政府都很期待。但2016年在解决用户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用户对大数据的理解上存在一些误区,我觉得有必要更清晰地描述出来。 作者 | 张宇 本文长度为3500字,建议阅读7分钟 本文为数据猿年关策划活动《大数据的2016,我的2016》系列稿件,感谢本文作者 博晓通创始人&CEO 张宇 先生的投稿。 敬请期待2月16日,由数据猿与中欧商学院、腾讯视频共同举办的高端***线下演讲栏目中欧微论坛之《超声波》。 大数据的2016 回顾2016,大数据仍然是国内的舆论焦点,但AI与大数据结合发挥大数据价值成为新热点。我们从Gartner在2015年发布的技术生命周期曲线研究中已经看不见大数据单独出现。机器学习、神经网络作为大数据资源的价值催化剂,成为Gartner技术曲线的新宠儿。 在2016年的***几天, Alphago升级版以50战全胜的战绩战震撼了整个围棋界,也刷新了人类对AI(人工智能)的认知。作为一种发展趋势,大数据作为数据基础会融入到更多应用场...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