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5G时代的到来还有多久?
随着4G进入规模商用阶段,5G的研发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在2015IMT-20205G峰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5G无限技术架构白皮书和5G的网络技术架构白皮书,白皮书中提到,面向2020年以及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和产业将迈入第5代通信,也就是5G的发展阶段。
而5G商用时间基本上可以划分为:第一阶段,到2015年底完成宏观描述;第二阶段是2016年到2017年底的技术准备阶段;第三阶段,从2017年底开始,各国和国际组织可向ITU提交候选技术,并力争达成一致,2020年底ITU将发布正式的5G标准,并进入商用。
5G速率最高1G每秒
与4G相比,5G将满足人们对超高流量密度、超高连接密度以及超高移动性的需求,能够为用户提供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云桌面以及在线游戏等极致业务体验。简单来说,5G比现在的4G速率还要快。
对此,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坦言,按照现在国际电信联盟的时间表,应该在2020年5G标准完成,但在之前会有大量的研究和试验等工作进行,国内大规模商用、让寻常老百姓都用上5G应该在2020年之后。
据了解,与以往移动通信技术相比,5G会更加满足多样化场景和及时的新闻挑战。如5G将渗透到物联网等领域,与工业设施、医疗器械、医疗仪器、交通工具等深度融合,全面实行万物互联,有效满足工业、医疗、交通等垂直行业的信息化服务需要。
举例而言,此前异地做手术由于网络的速率没有那么高,常常很难进行,一旦进入5G,像异地手术这种都能够很通畅的完成。对大众用户而言,5G可真正实现一眨眼就能完成1部电影下载,或数百张照片瞬间传输,全面提升用户体验。
有关研究人士对腾讯科技表示,在5G时代,我们可以达到一秒10个G的速度。曹淑敏说,5G目标是在大范围覆盖时,达到每秒100兆,局部甚至达到每秒G比特的速率。
标准之争
不过,上述5G愿景还需要相关标准的确定,然而目前5G标准还是空白,以致于各国正在积极研究推进以争抢产业和技术“制高点”。
据腾讯科技了解,一般情况下,一代移动通信走向商用需经历需求分析、频谱战略研究、关键技术研究、技术评估、标准化制定、试验网建设、商业部署等一系列流程,而不是简单的现网升级改造。
据曹淑敏介绍,国际标准化组织已经初步明确2016年正式启动标准研制,一些国家也提出了5G商用时间表,爱立信、诺基亚、华为、、中兴、三星等企业也针对部分5G关键技术研制出了概念样机。
据了解,韩国今年推出了以5G发展总体规划为主要内容的“未来移动通信产业发展战略”,决定在2020年全面推出5G商用服务,并将为此投资1.6万亿韩元。日本在去年成立了“2020andBeyondAdHoc”特别讨论会,研究2020年及以后的无线通信系统,计划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前实现5G商用。
而我国在2013年工信部牵头成立了MG2020推进组,正式启动了我国5G标准化研究,全球关于5G的研究是从2012年开始。国内三大运营商、华为、中兴、大唐等设备商近几年一直在不断加大对5G的投入。
华为两年前曾宣布,未来5年内即到2018年,将投入6亿美元用于5G的研究和创新,而这仅仅是目前华为5G研究和创新的预算,不包含5G产品开发投资。
5G首席科学家童文博士表示,“这是目前全球通信厂商当中最大的一笔投资,因为欧盟整体项目的投资是7亿欧元,而且是从2005年到2020年15年的投入。”他表示,“这样的战略投入才能让研究团队更加专心地集中精力做研究。”
中兴通讯则是5G全球技术和标准研究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作为中国IMT-2020(5G)推进组的核心成员,中兴通讯担任IMT-2020IEEE工作组主席、IMT-2020网络技术工作组的副主席等重要席位,并牵头了多个子工作组的研究工作。
中兴通讯战略规划总监孙枕戈博士对腾讯科技表示,5G的发展是由用户需求驱动的,而不是由技术发展驱动,现有的技术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这就是5G需要解决的问题。
显而易见,谁在5G研究方面走得越快、越好,谁就能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从3G、4G到5G,移动通信技术正朝着融合化的方向发展。业界普遍认为,5G时代很有可能将形成一种统一的标准,这就意味着,如果不能及时参与到5G标准的形成过程中,影响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走向,就会在不久的将来处于极其被动的局面。
作者:郭晓峰
来源:51CTO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2016大数据领域最有“钱”途的十大职业
缺人,这是全国乃至全球大数据圈都挺蛋疼的一件事儿,一边是“大数据热”疯狂蔓延,一边是 “供血”严重不足。企业家们着急得很,服务器齐齐杵那儿,光耗电不输出也很闹心。Gartner公司早前预测,2015年仅凭大数据就能为全球增加440万个就业岗位,但只有三分之一的岗位可以招到人,意味着近300万的岗位“虚位以待”。 而2015年,中国的大数据人才缺口已经超过100万人。在技术、资本和市场的强推下,大数据今年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了,但大数据人才只有46万,预计3-5年内,这个缺口将突破150万。 于是,企业、政府、科研机构间的大型人才抢夺混战上演了,高薪聘不来的直接“挖墙脚”,挖不到的人才恨不得直接抢了。请注意,大数据高、中、低三个档次的人才都很缺,you can you up! 现在我们谈大数据,就像当年谈电商一样,未来前景其实已经很明确了,接下来就是优胜劣汰,竞争上岗。不想当工程师的程序员不是好架构师,如果你还没看清局势,那不如我们直接从“谈钱”开始,小编精心整理了2016年大数据领域的十大高薪职业,大家可以为即将到来的2017定个小目标,想要到达什么样的高度?祝愿你能在职业生涯中有更多突...
- 下一篇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条件下的物理基础设施优化之道
DCD上海站在浦东嘉里大酒店召开,在“如何优化物理基础设施,实现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顺畅运营”这一专家讨论环节,来自数据中心专业服务商的data24公司总裁罗耀兴与业内专家、分析师们,一起探讨SDDC给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和运营所带来的挑战和机会。 SDDC:实现数据中心弹性扩容 在谈到在云计算及SDDC的全新应用模式下,如何进一步优化数据中心、合理规划基础设施的问题时,罗耀兴认为, SDDC从运用的角度提出了如何更有效使用IT系统资源的新思路,力求建立更有动态和弹性的资源配置方式,便于使用者根据不同应用在不同时段所执行的任务,来构件相应的计算资源。这与云计算的弹性计算理念是相同的。由此,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方面,我们可以预见到,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动态部署要求。 更多的动态部署要求需要数据中心行业从业者考虑一个问题:数据中心,未来将如何适应IT的变革?罗耀兴指出,为了保证数据中心能够适应随需变化的要求,必须对数据中心进行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建设更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规模如果太小,是无法实现有效的弹性的。 其次,我们需要进一步建立和细化有关机柜、供...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2048小游戏-低调大师作品
- Springboot2将连接池hikari替换为druid,体验最强大的数据库连接池
- CentOS8安装MyCat,轻松搞定数据库的读写分离、垂直分库、水平分库
- CentOS8编译安装MySQL8.0.19
- CentOS6,CentOS7官方镜像安装Oracle11G
- CentOS7,8上快速安装Gitea,搭建Git服务器
- SpringBoot2整合Thymeleaf,官方推荐html解决方案
- MySQL8.0.19开启GTID主从同步CentOS8
- SpringBoot2更换Tomcat为Jetty,小型站点的福音
- Red5直播服务器,属于Java语言的直播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