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和英特尔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处理器史话》之十四
在使用方面,ARM指令的格式也要比Intel的复杂些。一般说来,一条ARM指令有如下的形式:
{S}[Rd],[Rn],[Rm],其中:
{S}:加上这个后缀的指令会更新cpsr寄存器;
[Rd]:目的寄存器;
[Rn]/[Rm]:源寄存器。
一般来说,ARM指令有3个操作数,其中Rm寄存器在执行指令前可以进入桶形移位器进行移位操作,而Rn则会直接进入ALU单元。如果一条ARM指令只有2个操作数,那么源寄存器按照Rm来处理。例如,一条加法指令:
addr0,r1,#1
就会把r1+1的结果存放到r0中。
在熟悉了基本的汇编格式后,读者就可以自行去查询基本的ARM汇编指令了,下面简单介绍一下ARM中比较有特色部分——Load-Store指令结构,由于ARMCPU并不直接处理内存中的数据,这个指令体系就担起了在寄存器和内存之间交换数据的重要媒介。
ARM的访存采用的都是LOAD-STORE结构,虽然它要比x86的内存访问机制复杂一些,但是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把每条指令的执行时间都平均化,有助于高效的流水线的实现,采用这种结构也就同时意味着指令都要在寄存器间进行操作,所以ARM体系中有大量的寄存器(不少于32个)。
由于篇幅的原因,关于LOAD-STORE体系结构,在这里不再赘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
ARM的未来
众所周知,ARM几乎垄断了手机和嵌入式芯片市场,不过进入2010年以来,关于手机芯片巨头ARM公司要进军服务器领域的消息多了起来,其中有捕风捉影、绘声绘色的传闻,也有正儿八经的新闻发布。
传闻也好,新闻也罢,消息一出,引发的却是行业的大讨论:
一个在手机领域占了90%以上份额的芯片,为什么突然对服务器感兴趣?
是不务正业,还是用意高远?
ARM公司及其用户拿什么去从Intel们、IBM们的嘴里夺食?是不自量力,还是另有高招?
ARM芯片在手机和嵌入式市场取得成功,是否意味着在用户需求和生态系统都更加复杂的服务器领域也能获得一席之地呢?
对于这些真假难辨的消息,读者该如何看?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有人替ARM担心,有人替ARM叫好。
分析一下,不难发现ARM芯片主要凭借的是两大优势:低价、低功耗,不足之处也有很多:芯片架构需要重新设计去实现更多企业特性需求如缓存一致性、容错与高可用等,软件生态环境需要重新梳理和打造,不支持64位应用等。
接下来把市场上关于ARM服务器的消息传闻串起来一看,其意图不难理解,一切都是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惹的祸!
如果简单地把服务器看作云计算的代表设备,手机视作移动互联网的代表设备,这两者的架构融合与互连互通也是必然所在。这也就不难理解,占据了90%以上服务器市场份额的Intel一定要往移动嵌入式领域拓展,同样,占据了90%以上手机市场份额的ARM也一定会往后台数据中心侵袭。只是,谁的架构会一统天下,还是融合共处,现在谁也说不清,因为角力还没真正开始。不过有一点可以确认,那就是:
Intel与ARM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的。
Intel从2008年才推出的一款面向上网本、入门级PC(EntryLevelPC)、TabletPC、智能手机以及其他一些手持设备的处理器——Atom处理器。由此可见,Intel的Atom架构瞄准的市场是已经被ARM称霸已久的移动计算领域,两方的战争可见一斑。
Atom是英特尔历史上体积最小和功耗最小的处理器,其架构至今为止经历了四次重大的革新,开创性在维持现有系统的高性能的同时地降低了功耗,使得制造轻薄的手持设备、TabletPC、智能手机等成为可能。
从Intel投入的精力和一系列的动作上,不难看出Intel向弥补自己在移动计算领域缺席的决心。但是从时间上来看,Intel同ARM相比起步晚太多了,除此之外,出于兼容性的考虑,Atom在设计之初被无辜地套上了CISC的枷锁,从而使得Atom处理器有一种背负历史使命的厚重感,少了一些现代的轻盈与高效。所以至今为止,除了上网本有采用Atom架构的处理器外其它移动计算设备很少有采用Atom处理器的。
这就是Intel的Atom在移动计算市场上的劣势。
展望未来,即使Intel成功地实施了Atom战略,将x86芯片的功耗和价格大大降低,它与ARM竞争也将非常吃力。因为ARM的商业模式是开放的,任何厂商都可以购买授权,所以未来并不是Intelvs.ARM,而是Intelvs.世界上所有其他半导体公司。
未来孰胜孰负?貌似已成定局,但世事难料,一切皆有可能,我们静观其变。
====================================分割线================================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最值得考虑的Linux自动化工具:CFEngine
如果数据中心使用Linux系统,系统管理员有大量的可供选择的工具。在适当配置后,Linux工具可以在数据中心运营的几乎每个方面提供有效帮助。 Linux数据中心的工具在使用上往往有一定复杂度,但是为此付出额外操作是值得的。因为这些复杂的工具能够提供一系列的具有很大灵活性的功能和服务。本文介绍最值得考虑的Linux自动化工具:CFEngine。 Linux自动化工具CFEngine CFEngine介绍:CFEngine作为一个Linux自动化工具,可自动化大量的配置,并且保持配置的一致性和依从性。这个工具的特点是它可以自动搜索配置不一致或系统错误,并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修复问题。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个Linux的自动化工具,希望它可以成功地创建一个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系统,CFEngine是一个首推的选择。 CFEngine也可以支持数千台服务器的自动化软件包更新。它具有在几分钟内改变整个IT基础架构的能力。CFEngine基于C语言编写,并且一直以来在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不断完善。其功能包括: 配置管理 流程管理 调度和任务管理 补丁管理 库存管理 远程执行 部分报告和合规 服务管理 文件...
- 下一篇
中兴通讯:IDC行业发展迅速 模块化备受青睐
近年来,国内IDC市场高热不退,各地兴建数据中心的积极性更是势头良好。众所周知,中兴通讯在数据中心领域发力许久,除了一些集装箱产品以及MiniDC产品被业界津津乐道之外,还沉淀了大数据中心,以及被称为“亚洲第一个T4的国家数据中心”的海外孟加拉中心,成绩显著。 中兴通讯全球云IDC总架构师陈沛对企业网D1net记者表示:“中兴通讯产品链非常广,从通讯到IT,这是不容忽视的优势。在专业方面,尤其是模块产品,解决了IDC传统缺乏灵活性、扩展性等诸多问题,我们的产品不断更新迭代,从早期IDC1.0、IDC2.0,到最初IT模块化甚至到终端化模块,全部是工厂预制化,并且把IT模块延伸到外部的智能模块、制电模块等,颠覆性解决IDC的问题,交付效果理想,不断受到业主和业界广泛关注,中兴通讯秉承诚信原则,一直以来都保证交付效果,以客户为中心。” (图:中兴通讯全球云IDC总架构师陈沛) “模块化”成新焦点 如今“模块”被广泛关注,模块可以有更多的空间,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在整个IT通讯领域都可以应用,在万物互联的世界逐渐升级为重要工具,所以“MDC+”引发了业界的无数想象。 陈沛表示:传统数据中心具有...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CentOS8,CentOS7,CentOS6编译安装Redis5.0.7
- SpringBoot2更换Tomcat为Jetty,小型站点的福音
- Jdk安装(Linux,MacOS,Windows),包含三大操作系统的最全安装
- CentOS7,8上快速安装Gitea,搭建Git服务器
- SpringBoot2整合MyBatis,连接MySql数据库做增删改查操作
- SpringBoot2全家桶,快速入门学习开发网站教程
- CentOS8安装MyCat,轻松搞定数据库的读写分离、垂直分库、水平分库
- CentOS8编译安装MySQL8.0.19
- CentOS7,CentOS8安装Elasticsearch6.8.6
- Hadoop3单机部署,实现最简伪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