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杀系统流量削峰这事儿应该怎么做?
如果你看过秒杀系统的流量监控图的话,你会发现它是一条直线,就在秒杀开始那一秒是一条很直很直的线,这是因为秒杀请求在时间上高度集中于某一特定的时间点。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一个特别高的流量峰值,它对资源的消耗是瞬时的。
但是对秒杀这个场景来说,最终能够抢到商品的人数是固定的,也就是说100人和10000人发起请求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并发度越高,无效请求也越多。
但是从业务上来说,秒杀活动是希望更多的人来参与的,也就是开始之前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刷页面,但是真正开始下单时,秒杀请求并不是越多越好。因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规则,让并发的请求更多地延缓,而且我们甚至可以过滤掉一些无效请求。
为什么要削峰
为什么要削峰呢?或者说峰值会带来哪些坏处?
我们知道服务器的处理资源是恒定的,你用或者不用它的处理能力都是一样的,所以出现峰值的话,很容易导致忙到处理不过来,闲的时候却又没有什么要处理。但是由于要保证服务质量,我们的很多处理资源只能按照忙的时候来预估,而这会导致资源的一个浪费。
这就好比因为存在早高峰和晚高峰的问题,所以有了错峰限行的解决方案。
削峰的存在,一是可以让服务端处理变得更加平稳,二是可以节省服务器的资源成本。
针对秒杀这一场景,削峰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更多地延缓用户请求的发出,以便减少和过滤掉一些无效请求,它遵从“请求数要尽量少”的原则。
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流量削峰的一些操作思路:排队、答题、分层过滤。
这几种方式都是无损(即不会损失用户的发出请求)的实现方案,当然还有些有损的实现方案,包括我们后面要介绍的关于稳定性的一些办法,比如限流和机器负载保护等一些强制措施也能达到削峰保护的目的,当然这都是不得已的一些措施,因此就不归类到这里了。
排队
要对流量进行削峰,最容易想到的解决方案就是用消息队列来缓冲瞬时流量,把同步的直接调用转换成异步的间接推送,中间通过一个队列在一端承接瞬时的流量洪峰,在另一端平滑地将消息推送出去。在这里,消息队列就像“水库”一样,拦蓄上游的洪水,削减进入下游河道的洪峰流量,从而达到减免洪水灾害的目的。
用消息队列来缓冲瞬时流量的方案,如下图所示:
用消息队列来缓冲瞬时流量
但是,如果流量峰值持续一段时间达到了消息队列的处理上限,例如本机的消息积压达到了存储空间的上限,消息队列同样也会被压垮,这样虽然保护了下游的系统,但是和直接把请求丢弃也没多大的区别。就像遇到洪水爆发时,即使是有水库恐怕也无济于事。
除了消息队列,类似的排队方式还有很多,例如:
-
利用线程池加锁等待也是一种常用的排队方式;
-
先进先出、先进后出等常用的内存排队算法的实现方式;
-
把请求序列化到文件中,然后再顺序地读文件(例如基于MySQL binlog的同步机制)来恢复请求等方式。
可以看到,这些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把“一步的操作”变成“两步的操作”,其中增加的一步操作用来起到缓冲的作用。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说,这样一来增加了访问请求的路径啊,并不符合我们介绍的“4要1不要”原则。没错,的确看起来不太合理,但是如果不增加一个缓冲步骤,那么在一些场景下系统很可能会直接崩溃,所以最终还是需要你做出妥协和平衡。
答题
你是否还记得,最早期的秒杀只是纯粹地刷新页面和点击购买按钮,它是后来才增加了答题功能的。那么,为什么要增加答题功能呢?
这主要是为了增加购买的复杂度,从而达到两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是防止部分买家使用秒杀器在参加秒杀时作弊。2011年秒杀非常火的时候,秒杀器也比较猖獗,因而没有达到全民参与和营销的目的,所以系统增加了答题来限制秒杀器。增加答题后,下单的时间基本控制在2s后,秒杀器的下单比例也大大下降。答题页面如下图所示。
答题页面
第二个目的其实就是延缓请求,起到对请求流量进行削峰的作用,从而让系统能够更好地支持瞬时的流量高峰。这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把峰值的下单请求拉长,从以前的1s之内延长到2s~10s。这样一来,请求峰值基于时间分片了。这个时间的分片对服务端处理并发非常重要,会大大减轻压力。
而且,由于请求具有先后顺序,靠后的请求到来时自然也就没有库存了,因此根本到不了最后的下单步骤,所以真正的并发写就非常有限了。这种设计思路目前用得非常普遍,如当年支付宝的“咻一咻”、微信的“摇一摇”都是类似的方式。
这里,我重点说一下秒杀答题的设计思路。
秒杀答题
如上图所示,整个秒杀答题的逻辑主要分为3部分。
-
题库生成模块,这个部分主要就是生成一个个问题和答案,其实题目和答案本身并不需要很复杂,重要的是能够防止由机器来算出结果,即防止秒杀器来答题。
-
题库的推送模块,用于在秒杀答题前,把题目提前推送给详情系统和交易系统。题库的推送主要是为了保证每次用户请求的题目是唯一的,目的也是防止答题作弊。
-
题目的图片生成模块,用于把题目生成为图片格式,并且在图片里增加一些干扰因素。这也同样是为防止机器直接来答题,它要求只有人才能理解题目本身的含义。这里还要注意一点,由于答题时网络比较拥挤,我们应该把题目的图片提前推送到CDN上并且要进行预热,不然的话当用户真正请求题目时,图片可能加载比较慢,从而影响答题的体验。
其实真正答题的逻辑比较简单,很好理解:当用户提交的答案和题目对应的答案做比较,如果通过了就继续进行下一步的下单逻辑,否则就失败。
我们可以把问题和答案用下面这样的key来进行MD5加密:
-
问题key:userId+itemId+question_Id+time+PK
-
答案key:userId+itemId+answer+PK
验证的逻辑如下图所示:
答题的验证逻辑
注意,这里面的验证逻辑,除了验证问题的答案以外,还包括用户本身身份的验证,例如是否已经登录、用户的Cookie是否完整、用户是否重复频繁提交等。
除了做正确性验证,我们还可以对提交答案的时间做些限制,例如从开始答题到接受答案要超过1s,因为小于1s是人为操作的可能性很小,这样也能防止机器答题的情况。
分层过滤
前面介绍的排队和答题要么是少发请求,要么对发出来的请求进行缓冲,而针对秒杀场景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对请求进行分层过滤,从而过滤掉一些无效的请求。分层过滤其实就是采用“漏斗”式设计来处理请求的,如下图所示。
分层过滤
假如请求分别经过CDN、前台读系统(如商品详情系统)、后台系统(如交易系统)和数据库这几层,那么:
-
大部分数据和流量在用户浏览器或者CDN上获取,这一层可以拦截大部分数据的读取;
-
经过第二层(即前台系统)时数据(包括强一致性的数据)尽量得走Cache,过滤一些无效的请求;
-
再到第三层后台系统,主要做数据的二次检验,对系统做好保护和限流,这样数据量和请求就进一步减少;
-
最后在数据层完成数据的强一致性校验。
这样就像漏斗一样,尽量把数据量和请求量一层一层地过滤和减少了。
分层过滤的核心思想是:在不同的层次尽可能地过滤掉无效请求,让“漏斗”最末端的才是有效请求。而要达到这种效果,我们就必须对数据做分层的校验。
分层校验的基本原则是:
-
将动态请求的读数据缓存(Cache)在Web端,过滤掉无效的数据读;
-
对读数据不做强一致性校验,减少因为一致性校验产生瓶颈的问题;
-
对写数据进行基于时间的合理分片,过滤掉过期的失效请求;
-
对写请求做限流保护,将超出系统承载能力的请求过滤掉;
-
对写数据进行强一致性校验,只保留最后有效的数据。
分层校验的目的是:
在读系统中,尽量减少由于一致性校验带来的系统瓶颈,但是尽量将不影响性能的检查条件提前,如用户是否具有秒杀资格、商品状态是否正常、用户答题是否正确、秒杀是否已经结束、是否非法请求、营销等价物是否充足等;
在写数据系统中,主要对写的数据(如“库存”)做一致性检查,最后在数据库层保证数据的最终准确性(如“库存”不能减为负数)。
总结一下
今天,我介绍了如何在网站面临大流量冲击时进行请求的削峰,并主要介绍了削峰的3种处理方式:
-
一个是通过队列来缓冲请求,即控制请求的发出;
-
一个是通过答题来延长请求发出的时间,在请求发出后承接请求时进行控制,最后再对不符合条件的请求进行过滤;
-
最后一种是对请求进行分层过滤。
其中,队列缓冲方式更加通用,它适用于内部上下游系统之间调用请求不平缓的场景,由于内部系统的服务质量要求不能随意丢弃请求,所以使用消息队列能起到很好的削峰和缓冲作用。
而答题更适用于秒杀或者营销活动等应用场景,在请求发起端就控制发起请求的速度,因为越到后面无效请求也会越多,所以配合后面介绍的分层拦截的方式,可以更进一步减少无效请求对系统资源的消耗。
分层过滤非常适合交易性的写请求,比如减库存或者拼车这种场景,在读的时候需要知道还有没有库存或者是否还有剩余空座位。但是由于库存和座位又是不停变化的,所以读的数据是否一定要非常准确呢?其实不一定,你可以放一些请求过去,然后在真正减的时候再做强一致性保证,这样既过滤一些请求又解决了强一致性读的瓶颈。
不过,在削峰的处理方式上除了采用技术手段,其实还可以采用业务手段来达到一定效果,例如在零点开启大促的时候由于流量太大导致支付系统阻塞,这个时候可以采用发放优惠券、发起抽奖活动等方式,将一部分流量分散到其他地方,这样也能起到缓冲流量的作用。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C语言入门:C语言实现猜数字小游戏
让系统随机生成一个1~100之间的数字,你有6次机会猜这个数是多少,如果6次之内猜对了,系统输出“恭喜,猜对了,一共猜了x次”;如果三次都没猜对,则输出“游戏结束!”。每次输入你要猜的数后,系统根据你输入的值和随机生成的数作比较,告诉你“猜大了”或“猜小了”。比如:随机生成的数是55,如果你猜20,系统输出“猜小了”;如果你猜89,系统输出“猜大了”。 我们先分析一下需求: 系统生成一个1~100之间的随机数---可通过标准函数rand()实现 6次之内是否猜对输出不同的语句---可通过for语句和if判断语句实现 根据猜的值和产生的随机数比较给出不同的提示---也可通过if语句控制 代码中已经作了详细的注释,大家参考注释自己使用visualstudio编写、运行一下: 猜数字小游戏大功告成。你还可以自由发挥,添加其他更有趣的条件~ 文章最后 每天晚上20:00我都会开直播给大家分享C/C++编程学习知识和路线方法,群里会不定期更新最新的教程和学习方法,大家都是学习C/C++的,或是转行,或是大学生,还有工作中想提升自己能力的前端党,如果你是正在学习C/C++的小伙伴可以加入学习。最后...
- 下一篇
三个目前最火的Python Web开发框架,你值得拥有!
今天聊下Python Web框架,Python Web框架大致分成三类,分别是Full-Stack Web框架、Non Full-Stack Web框架、Asynchronous 异步框架。 什么是Web框架 框架的意思就是把基础的,常用的功能都写好了。比如:URL分发(路由)、数据库读写(ORM)、表单,admin后台管理等, 你只需要理解怎么调用这个框架,让你把精力放在业务逻辑实现上。 框架怎么分优劣 我们通常说的某某框架用起来舒服,用起来方便,是基于哪些考虑的呢? 我相信不同的开发人员说出的原因是不一样的。有的喜欢功能强大的框架,有的喜欢易上手的框架,有的喜欢小巧,配置灵活的框架。 有的开发者喜欢框架功能很全,不用自己造轮子,比如Django框架,它提供的功能非常全面,比如(cache、session、登陆、auth授权等等),和它强大的中间件,提供全方案Web开发支持。我们把这种框架叫做Full-Stack Web框架。 当然功能强大和全面的反面就是有点复杂(相对的),有点臃肿,不太灵活。所以Django上手要慢一点,自己造一个轮子替换Django某些内置功能或者使用第三方功能...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Jdk安装(Linux,MacOS,Windows),包含三大操作系统的最全安装
- Docker安装Oracle12C,快速搭建Oracle学习环境
- Red5直播服务器,属于Java语言的直播服务器
- CentOS8编译安装MySQL8.0.19
- CentOS7,8上快速安装Gitea,搭建Git服务器
- CentOS7安装Docker,走上虚拟化容器引擎之路
- CentOS7,CentOS8安装Elasticsearch6.8.6
- SpringBoot2配置默认Tomcat设置,开启更多高级功能
- CentOS8,CentOS7,CentOS6编译安装Redis5.0.7
- SpringBoot2初体验,简单认识spring boot2并且搭建基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