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章详情

安卓应用安全指南 5.2.3 权限和保护级别 高级话题

日期:2018-03-31点击:329

5.2.3 权限和保护级别 高级话题

原书:Android Application Secure Design/Secure Coding Guidebook

译者:飞龙

协议:CC BY-NC-SA 4.0

5.2.3.1 绕过自定义签名许可的 Android 操作系统特性及其对策

自定义签名权限是一种权限,实现使用相同开发人员密钥签名的应用之间的应用间通信。 由于开发人员密钥是私钥,不能公开,因此只有在内部应用互相通信的情况下,才有权使用签名权限进行保护。

首先,我们将描述在 Android 的开发者指南(http://developer.android.com/guide/topics/security/security.html)中解释的自定义签名权限的基本用法。 但是,后面将解释,存在绕过许可方面的问题。 因此,本指南中描述的对策是必要的。

以下是自定义签名权限的基本用法。

在提供方应用的AndroidManifest.xml中定义内部签名权限。(权限定义)

例如:<permission android:name="xxx" android:protectionLevel="signature" />

在提供方应用的AndroidManifest.xml中,使用要保护的组件的权限属性强制执行权限。 (执行权限)

例如:<activity android:permission="xxx" ... >...</activity>

在每个用户方应用的AndroidManifest.xml中,使用uses-permission标签声明内部定义的签名权限,来访问要保护的组件。 (使用权限声明)

例如:<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xxx" />

使用相同的开发人员密钥,对所有互相通信的应用的 APK 进行签名。

实际上,如果满足以下条件,这种方法会存在漏洞,可以绕过签名权限。

为了便于说明,我们将受自定义签名权限保护的应用称为ProtectedApp,并且AttackerApp是已由不同于ProtectedApp的开发人员密钥签名的应用。 绕过签名权限的漏洞意味着,即使AttackerApp的签名不匹配,也有可能访问ProtectedApp的组件。

条件 1:

AttackerApp也定义了正常权限,与ProtectedApp所定义的签名权限名称相同(严格来说,签名权限也是可以接受的)。

例如:<permission android:name=" xxx" android:protectionLevel="normal" />

条件 2:

AttackerApp使用uses-permission声明了自定义的正常权限。

例如:<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xxx" />

条件 3:

AttackerApp安装在ProtectedApp之前。

满足条件 1 和条件 2 所需的权限名称,很容易从 APK AndroidManifest.xml文件中取出,被攻击者知道。 攻击者也可以用一定的努力满足条件 3(例如欺骗用户)。

如果只采用基本用法,就有自定义签名权限的绕过风险,需要采取防范此类漏洞的对策。 具体而言,你可以通过使用“5.2.2.4 验证内部定义的签名权限是否由内部应用定义”中描述的方法来发现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5.2.3.2 用户伪造的AndroidManifest.xml

我们已经谈到,自定义权限的保护级别可能会被改变。 为了防止由于这种情况导致的故障,需要在 Java 的源代码一侧实施某些对策。 从AndroidManifest.xml伪造的角度来看,我们将讨论在源代码方面要采取的对策。 我们将演示一个可以检测伪造的简单安装案例。 但请注意,对于出于犯罪目的而伪造的专业黑客来说,这些对策效果甚微。

这部分内容关于应用伪造和恶意用户。 尽管这本来不属于指导手册的范围,但由于这与权限有关,并且这种伪造的工具作为 Android 应用公开提供,所以我们决定将其称为“针对业余黑客的简单对策”。

必须记住的是,可以从市场安装的应用,是可以在没有 root 权限的情况下,被伪造的应用。原因是应用可以重建和签署AndroidManifest.xml文件。通过使用这些应用,任何人都可以删除已安装应用的任何权限。

举个例子,似乎有些情况下重建的 APK 具有不同的签名,AndroidManifest.xml发生改变,并删除了INTERNET权限,来使应用中附加的广告模块失效。有些用户称赞这些类型的工具,因为任何个人信息没有被泄漏到任何地方。由于这些附加在应用中的广告停止运作,此类行为会对依靠广告收入的开发者造成金钱损失。而且相信大多数用户没有任何反感。

在下面的代码中,我们展示了一个实现的实例,一个使用uses-permission声明了INTERNET权限的应用,验证INTERNET权限是否在运行时在AndroidManifest.xml文件中描述。

public class CheckPermission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main); // Acquire Permission defined in AndroidManifest.xml List<String> list = getDefinedPermissionList(); // Detect falsification if( checkPermissions(list) ){ // OK Log.d("dbg", "OK."); }else{ Log.d("dbg", "manifest file is stale."); finish(); } } /** * Acquire Permission through list that was defined in AndroidManifest.xml * @return */ private List<String> getDefinedPermissionList(){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list.add("android.permission.INTERNET"); return list; } /** * Verify that Permission has not been changed Permission * @param permissionList * @return */ private boolean checkPermissions(List<String> permissionList){ try { PackageInfo packageInfo = getPackageManager().getPackageInfo( getPackageName(), PackageManager.GET_PERMISSIONS); String[] permissionArray = packageInfo.requestedPermissions; if (permissionArray != null) { for (String permission : permissionArray) { if(! permissionList.remove(permission)){ // Unintended Permission has been added return false; } } } if(permissionList.size() == 0){ // OK return true; } } catch (NameNotFoundException e) { } return false; } }

5.2.3.3 APK 伪造的检测

我们在“5.2.3.2 用户伪造的AndroidManifest.xml”中,解释了用户对权限的伪造检测。但是,应用伪造并不仅限于权限,在许多其他情况下,应用在没有任何源代码更改的情况下被占用。例如,只是通过将资源替换为自己的应用,他们将其他开发人员的应用(伪造)分发到市场中,就好像它们是自己的应用一样。在这里,我们将展示一个更通用的方法,来检测 APK 文件的伪造。

为了伪造 APK,需要将 APK 文件解码为文件夹和文件,修改其内容,然后将其重建为新的 APK 文件。由于伪造者没有原始开发者的密钥,他必须用他自己的钥匙签署新的 APK 文件。由于 APK 的伪造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签名(证书)的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比较 APK 中的证书,和源代码中嵌入的开发人员证书,在运行时检测 APK 是否被伪造。

以下是示例代码。另外,如果使用这个实现示例,专业黑客将能够轻松绕过伪造检测。请注意这是一个简单的实现示例,请将此示例代码应用于你的应用。

要点:

  1. 在开始主要操作之前,验证应用的证书是否属于开发人员。

SignatureCheckActivity.java

package org.jssec.android.permission.signcheckactivity; import org.jssec.android.shared.PkgCert; import org.jssec.android.shared.Utils; import android.app.Activity; import android.content.Context; import android.os.Bundle; import android.widget.Toast; public class SignatureCheck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 Self signed certificate hash value private static String sMyCertHash = null; private static String myCertHash(Context context) { if (sMyCertHash == null) { if (Utils.isDebuggable(context)) { // Certificate hash value of "androiddebugkey" of debug. sMyCertHash = "0EFB7236 328348A9 89718BAD DF57F544 D5CCB4AE B9DB34BC 1E29DD26 F77C8255"; } else { // Certificate hash value of "my company key" of keystore sMyCertHash = "D397D343 A5CBC10F 4EDDEB7C A10062DE 5690984F 1FB9E88B D7B3A7C2 42E142CA"; } } return sMyCertHash;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main); // *** POINT 1 *** Verify that an application's certificate belongs to the developer before major processing is started if (!PkgCert.test(this, this.getPackageName(), myCertHash(this))) { Toast.makeText(this, "Self-sign match NG", Toast.LENGTH_LONG).show(); finish(); return; } Toast.makeText(this, "Self-sign match OK", Toast.LENGTH_LONG).show(); } }

PkgCert.java

package org.jssec.android.shared; import java.security.MessageDigest; import java.security.NoSuchAlgorithmException; import android.content.Context; import android.content.pm.PackageInfo; import android.content.pm.PackageManager; import android.content.pm.PackageManager.NameNotFoundException; import android.content.pm.Signature; public class PkgCert { public static boolean test(Context ctx, String pkgname, String correctHash) { if (correctHash == null) return false; correctHash = correctHash.replaceAll(" ", ""); return correctHash.equals(hash(ctx, pkgname)); } public static String hash(Context ctx, String pkgname) { if (pkgname == null) return null; try { PackageManager pm = ctx.getPackageManager(); PackageInfo pkginfo = pm.getPackageInfo(pkgname, PackageManager.GET_SIGNATURES); if (pkginfo.signatures.length != 1) return null; // Will not handle multiple signatures. Signature sig = pkginfo.signatures[0]; byte[] cert = sig.toByteArray(); byte[] sha256 = computeSha256(cert); return byte2hex(sha256); } catch (NameNotFoundException e) { return null; } } private static byte[] computeSha256(byte[] data) { try { return MessageDigest.getInstance("SHA-256").digest(data); } catch (NoSuchAlgorithmException e) { return null; } } private static String byte2hex(byte[] data) { if (data == null) return null; final StringBuilder hexadecimal = new StringBuilder(); for (final byte b : data) { hexadecimal.append(String.format("%02X", b)); } return hexadecimal.toString(); } }

5.2.3.4 权限重委托问题

访问联系人或 GPS,它们带有受 Android OS 保护的信息和功能时,应用必须声明使用权限。当所需的权限被授予时,权限被委托给应用,应用将能够访问受权限保护的信息和功能。

根据程序的设计方式,被授予权限的应用可以获取受权限保护的数据。此外,应用可以向另一个应用提供受保护数据,而不必强制确保相同的权限,这无异于,没有权限的应用可以访问受权限保护的数据。这实际上是重新授权,称为权限重新授权问题。因此,只有 Android 的权限机制的规范,才能够管理从来自用程序的,保护数据的直接访问的权限。

图 5.2-9 展示了一个具体的例子。 中心的应用表明,已声明android.permission.READ_CONTACTS的应用使用它来读取联系人,然后将它们存储到其自己的数据库中。 当已经存储的信息通过内容供应器,提供给另一个应用,而没有任何限制时,就会发生重新授权问题。

作为一个类似的例子,声明了android.permission.CALL_PHONE的应用,使用它从另一个应用接收电话号码(可能是用户输入的),它未声明相同权限。如果该号码在未经用户验证的情况下被呼叫,那么也存在重新授权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通过权限获得的,几乎完整的信息或功能资产,需要由其他应用二次提供。在这些情况下,供应方应用必须要求相同权限,才能保持原始的保护级别。此外,在仅以间接方式提供信息和功能资产的一部分的情况下,根据信息或功能资产的一部分的损害程度,需要适当保护。由“4.1.1.1 创建/使用私有活动”或“4.1.1.4 创建/使用私有活动”,我们可以使用类似于前者的保护措施,验证用户的同意,并设置目标应用的活动限制,以及其他。

这种重新授权问题不仅限于 Android 权限。对于 Android 应用,应用从不同的应用,网络和存储介质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功能,这是常见的。在很多情况下,访问它们需要一些权限和限制。例如,如果提供者来源的 Android 应用,则它是权限;如果它是网络,那么它是登录机制;如果它是存储介质,则会存在访问限制。因此,在仔细考虑后,需要对应用实现这些措施,因为信息/功能不是以与用户意图相反的方式使用的。以间接方式将获得的信息/功能提供给另一应用,或转移到网络或存储介质时,这一点尤其重要。根据需要,你必须强制确保权限或限制使用权限,如 Android 权限。询问用户的同意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在以下代码中,我们演示了一个情况,使用READ_CONTACTS权限,从联系人数据库中获取列表的应用,对信息的目标强制确保相同的READ_CONTACTS权限。

要点:

强制确保提供者的相同权限。

AndroidManifest.xml

<?xml version="1.0" encofing="utf-8"?> <manifest xmlns:android="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 package="org.jssec.android.permission.transferpermission" android:versionCode="1" android:versionName="1.0" > <uses-sdk  android:minSdkVersion="8" />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READ_CONTACTS"/> <application  android:icon="@drawable/ic_launcher" android:label="@string/app_name" android:theme="@style/AppTheme" > <activity  android:name=".TransferPermissionActivity" android:label="@string/title_activity_transfer_permission" > <intent-filter> <action android:name="android.intent.action.MAIN" /> <category android:name="android.intent.category.LAUNCHER" /> </intent-filter> </activity> <provider  android:name=".TransferPermissionContentProvider" <!-- *** Point1 *** Enforce the same permission that the provider does. --> android:authorities="org.jssec.android.permission.transferpermission" android:enabled="true" android:exported="true" android:readPermission="android.permission.READ_CONTACTS" > </provider> </application> </manifest>

当一个应用确保多个权限时,上述方法不会解决它。 通过使用源代码中的Context#checkCallingPermission()PackageManager#checkPermission(),它验证调用者应用是否在清单中,使用uses-permission声明了所有权限。

在活动中:

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 if (checkCallingPermission("android.permission.READ_CONTACTS") == PackageManager.PERMISSION_GRANTED && checkCallingPermission("android.permission.WRITE_CONTACTS") == PackageManager.PERMISSION_GRANTED) { // Processing during the time when an invoker is correctly declaring to use return; } finish(); }

5.2.3.5 自定义权限的签名检查机制(Android 5.0 及以上)

在 Android 5.0(API Level 21)及更高版本中,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则无法安装定义其自定义权限的应用。

  1. 在设备上已经安装了另一个应用,用相同名称定义了自定义权限。
  2. 应用使用不同的密钥签名

当具有受保护函数(组件)的应用,和使用该函数的应用,定义了具有相同名称的自定义权限,并且使用相同密钥签名时,上述机制将防止安装定义了自定义权限的其他公司的应用同名。 但是,如“5.2.2.3 你自己的签名权限必须仅在提供方应用中定义(必需)”中所述,该机制对于检查自定义权限是否由你自己的公司定义是行不通的,因为权限 如果多个应用定义相同的权限,在你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可能通过卸载应用来使其失效。

总而言之,在 Android 5.0(API Level 21)和更高版本中,当你的应用定义你自己的签名权限时,你还需要遵守两个规则:“5.2.2.3 你自己的签名权限只能在提供方应用上定义(必需) “和”5.2.2.4 验证内部定义的签名权限是否由内部应用定义(必需)“。

5.2.3.6 Android 版本 6.0 和更高版本中对权限模型规范的修改

Android 6.0(API Level 23)引入了权限模型的修改规范,这些规范影响了应用的设计和规范。 在本节中,我们将概述 Android 6.0 及更高版本中的权限模型。

权限授予和拒绝的时机

如果应用声明使用需要用户确认的权限(危险权限)【请参见“5.2.2.1 Android 系统危险权限必须仅用于保护用户资产(必需)”一节】,Android 5.1(API 级别 22)和更早的版本,要求在安装应用时显示这些权限的列表,并且用户必须授予所有权限才能继续安装。 此时,应用声明的所有权限(包括危险权限以外的权限)均已授予该应用;一旦这些权限被授予应用,它们就会一直有效,直到应用从终端上卸载。

但是,在 Android 6.0 及更高版本的规范中,应用执行时会授予权限。 在安装应用时不会发生权限授予和用户的权限确认。 当应用执行需要危险权限的过程时,需要检查是否已将这些权限提前授予应用;如果没有,则必须在 Android 操作系统中显示确认窗口,来请求用户的同意 [25]。如果用户从确认窗口授予权限,则将权限授予应用。 但是,用户授予应用的权限(危险权限)可以随时通过设置菜单撤销(图 5.2-10)。 出于这个原因,必须实现适当的过程,来确保应用不会产生不规则的行为,即使在因为未授予权限,而无法访问所需的信息或功能的情况下。

[25] 由于正常权限和签名权限是由 Android OS 自动授予的,因此不需要获取用户对这些权限的确认。

权限授予和拒绝的单位

根据与之相关的功能和信息类型,可以将多个权限组合在一起称为权限组。 例如,读取日历信息所需的权限android.permission.READ_CALENDAR以及写入日历信息所需的权限android.permission.WRITE_CALENDAR都关联权限组android.permission-group.CALENDAR

在 Android 6.0 及更高版本的新权限模型中,权限的授予和撤销可以使用权限组统一执行。 因此,当一个应用在运行时请求android.permission.READ_CALENDAR并且用户同意该请求时,Android OS 的行为就像android.permission.READ_CALENDARandroid.permission.WRITE_CALENDAR都已被授权一样。 如果随后请求android.permission.WRITE_CALENDAR权限,则操作系统不会向用户显示对话框,而是直接授予权限。

权限组分类的更多信息,请参阅开发人员参考(http://developer.android.com/intl/ja/guide/topics/security/permissions.html#perm-groups)。

修改后的规范的影响范围

应用在运行时需要权限请求的情况,仅限于终端运行 Android 6.0 或更高版本,并且应用的targetSDKVersion为 23 或更高的情况。 如果终端运行的是 Android 5.1 或更低版本,或者应用的targetSDKVersion为 22 或更低,则安装时会完全请求和授予权限,这与传统情况相同。 但是,如果终端运行的是 Android 6.0 或更高版本,则即使应用的targetSDKVersion低于 23,用户在安装时授予的权限也可能随时被用户撤销。 这会造成应用意外终止的可能性。 开发人员必须遵守修改后的规范,或将应用的maxSDKVersion设置为 22 或更低版本,来确保该应用不能安装在运行 Android 6.0(API Level 23)或更高版本(表 5.2-1)的终端上。

表.2-1

Android OS 终端版本 应用的targetSDKVersion 应用被授予权限的时机 用户是否能控制权限
= 6.0
= 23
执行时
= 6.0
< 23 安装时 是(需要快速响应)
<= 5.1
= 23
安装时
<= 5.1 < 23 安装时

但是,应该注意,maxSdkVersion的影响是有限的。 当maxSdkVersion的值设置为 22 或更低时,Android 6.0(API Level 23)和更高版本的设备,不再被列为 Google Play 中目标应用的可安装设备。 另一方面,由于未在 Google Play 以外的市场中检查maxSdkVersion的值,因此可能会在 Android 6.0(API Level 23)或更高版本中安装目标应用。 由于maxSdkVersion的效果有限,Google 不建议使用maxSdkVersion,因此建议开发人员立即遵守修改后的规范。

在 Android 6.0 及更高版本中,以下网络通信权限的保护级别从危险更改为正常。 因此,即使应用声明使用这些权限,也不需要获得用户的显式统一,因此修改后的规范在此情况下不会产生影响。

  • android.permission.BLUETOOTH
  • android.permission.BLUETOOTH_ADMIN
  • android.permission.CHANGE_WIFI_MULTICAST_STATE
  • android.permission.CHANGE_WIFI_STATE
  • android.permission.CHANGE_WIMAX_STATE
  • android.permission.DISABLE_KEYGUARD
  • android.permission.INTERNET
  • android.permission.NFC
原文链接:https://yq.aliyun.com/articles/595249
关注公众号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扫描即可查看该文章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