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Java JVM虚拟机中init和clinit的区别
<clinit>:在jvm第一次加载class文件时调用,包括静态变量初始化语句和静态块的执行
<init>:在实例创建出来的时候调用,包括调用new操作符;调用Class或Java.lang.reflect.Constructor对象的newInstance()方法;调用任何现有对象的clone()方法;通过java.io.ObjectInputStream类的getObject()方法反序列化。
<init>是对象构造器方法,也就是说在程序执行 new 一个对象调用该对象类的 constructor 方法时才会执行init方法,而<clinit>是类构造器方法,也就是在jvm进行类加载—–验证—-解析—–初始化,中的初始化阶段jvm会调用clinit方法。
<clinit>是instance实例构造器,对非静态变量解析初始化,而clinit是class类构造器对静态变量,静态代码块进行初始化。<clinit>是由javac添加的静态方法,并且在加载类之后由JVM调用。可以在类字节码中使用字节码大纲工具看到这种方法。注意,<clinit>只有当一个类需要静态初始化时才添加,具体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Test1 { static int x = 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 } public class Test2 { static final int x = 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 }
Test1类中有<clinit>,因为它的变量x需要使用1初始化;而Test2没有<clinit>方法,因为它x是一个常数。还有一点是Class.forName有boolen intialize参数确定在加载后是否应该初始化类。
<clinit>在准备阶段,变量已经赋过一次系统要求的初始值,而在初始化阶段,则根据程序员通过程序制定的主观计划去初始化类变量和其他资源,或者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表达:初始化阶段是执行类构造器<clinit>方法的过程。
<clinit>方法是由编译器自动收集类中的所有类变量的赋值动作和静态语句块(static{}块)中的语句合并产生的,编译器收集的顺序是由语句在源文件中出现的顺序所决定的,静态语句块中只能访问到定义在静态语句块之前的变量,定义在它之后的变量,在前面的静态语句块可以赋值,但是不能访问如下代码
public class Test{ static{ i=0;//给变量赋值可以正常编译通过 System.out.print(i);//这句编译器会提示"非法向前引用" } static int i=1; }
虚拟机JVM会保证在子类的<clinit>方法执行之前,父类的<clinit>方法已经执行完毕。 因此在虚拟机中第一个被执行的<clinit>方法的类肯定是java.lang.Object。由于父类的<clinit>方法先执行,也就意味着父类中定义的静态语句块要优先于子类的变量赋值操作,如下代码中,字段B的值将会是2而不是1。
static class Parent{ public static int A=1; static{ A=2; } static class Sub extends Parent{ public static int B = A;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ystem.out.println(Sub.B); } }
注意:接口中属性都是static final类型的常量,在准备阶段就已经初始化完成了。
接口中不能使用静态语句块,但仍然有变量初始化的赋值操作,因此接口与类一样都会生成<clinit>方法。 但接口与类不同的是,执行接口的<clinit>方法不需要先执行父接口的<clinit>方法。 只有当父接口中定义的变量使用时,父接口才会初始化。另外,接口的实现类在初始化时也一样不会执行接口的<clinit>方法。
JVM类加载原理
1)类的生命周期包括了:加载(Loading)、验证(Verification)、准备(Preparation)、解析(Resolution)、初始化(Initialization)、使用(Using)、卸载(Unloading)七个阶段
2)当Java程序需要使用某个类时,JVM会确保这个类已经被加载、连接(验证、准备和解析)和初始化。
3)加载阶段:通过一个类的全限定名来获取此类的二进制字节流;将这个字节流所代表的静态存储结构转化为方法区的运行时数据结构;在java堆中生成一个代表这个类的Class对象,作为方法区这些数据的访问入口;
4)验证阶段:验证是为了确保Class文件的字节流中包含的信息符合当前虚拟机的要求,并且不会危害虚拟机自身的安全;包括文件格式验证、元数据验证、字节码验证、符号引用验证;如果验证到输入的字节流不符合Class文件的存储格式,就抛出一个java.lang.VerifyError异常或其子类异常。
5)准备阶段:准备阶段是正式为类变量分配内存并设置类变量初始值(各数据类型的零值)的阶段,这些内存将在方法区中进行分配。
6) 解析阶段:解析阶段是在虚拟机将常量池内的符号引用替换为直接引用的过程。符号引用:符号引用以一组符号来描述所引用的目标,符号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字面量,只要使用时能无歧义地定位到目标即可。符号引用与虚拟机实现的内存布局无关,引用的目标并不一定已经加载到内存中。直接引用:直接引用可以是直接指向目标的指针、相对偏移量或者一个能间接定位到目标的句柄。如果有了直接引用,那引用的目标必定已经在内存中存在。
7)初始化阶段:初始化阶段是执行类构造器<clinit>()方法的过程。
初始化是重点,需要清楚以下几点,参考资料:http://blog.csdn.net/u013142781/article/details/50908162
1)<clinit>()方法是由编译器自动收集类中的所有类变量的赋值动作和静态语句块(static{}块)中的语句合并产生的,编译器收集的顺序是由语句在源文件中出现的顺序决定的。静态语句块只能访问到定义在静态语句块之前的变量,定义在它之后的变量,在前面的静态语句块中可以赋值,但是不能访问。
2) 方法与实例构造器<clinit>()不同,不需要显示的调用父类构造器,虚拟机会保证在子类的<clinit>()方法执行之前,父类的<clinit>()已经执行完毕。
3)<clinit>()方法对于类或接口来说不是必须的,如果一个类中没有静态语句块也没有对变量的赋值操作,那么编译器可以不为这个类生成<clinit>()方法。
4)执行接口的<clinit>()不需要先执行父接口的<clinit>()方法,只有当父接口中定义的变量被使用时,父接口才会被初始化。接口的实现类在初始化时也不会执行接口的<clinit>()方法。
5)虚拟机会保证一个类的<clinit>()方法在多线程环境中被正确的加锁和同步,如果多个线程同时去初始化一个类,则只会有一个线程去执行这个类的<clinit>()方法,其他线程需要阻塞等待。
文章转载自:https://blog.yoodb.com/yoodb/article/detail/1444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基于nginx和consul构建高可用及自动发现的docker服务架构
1、导读 如果你在大量接触或使用微服务的话,你可能会碰到一个问题:当你创建的服务数量越来越多时,这些服务之间的通信便越难管理,而且维护代价会越来越高。 针对这个问题,Consul给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Consul是一套开源的分布式服务发现和配置管理系统,支持多数据中心分布式高可用。Consul是HashiCorp( Vagrant的创建者)开发的一个服务发现与配置项目,用Go语言开发,基于 Mozilla Public License 2.0 的协议开源。 另外,架构里的另一个重要的角色则是Docker。Docker技术的不断成熟,孵化出了大量优秀的相关技术,比如docker监控,开源技术有cAdvisor、Cloud Insight或telegraf等,自定义开发方式,Docker stats、Python API或伪文件系统;docker管理,forman、kubernetes与CoreOS(都已整合各类组件),各类技术覆盖网络、监控、维护、部署、开发等方面,帮助开发、运维人员快速构建、运营Docker服务环境。 面对如此优秀和快速发展的一个生态圈技术,在企业当中,我们该如何选择...
- 下一篇
微服务分布式企业框架:Springmvc+mybatis+shiro+Dubbo+ZooKeeper+Redis+KafKa
框架简介 主要定位于互联网企业架构,已内置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基础功能和高效的代码生成工具,包括:系统权限组件、数据权限组件、数据字典组件、核心工具 组件、视图操作组件、工作流组件组件、代码生成等。采用分层设计、双重验证、提交数据安全编码、密码加密、访问验证、数据权限验证。 平台简介 这是一个分布式的框架,提供项目模块化、服务化、热插拔的思想,高度封装安全性的Java EE快速开发平台。 本身集成Dubbo服务管控、Zookeeper注册中心、Redis分布式缓存技术、FastDFS分布式文件系统、ActiveMQ异步消息中间件、Nginx负载均衡等分布式技术,使用Maven做项目管理,项目模块化,提高项目的易开发性、扩展性,以Spring Framework为核心容器,Spring MVC为模型视图控制器,MyBatis为数据访问层, Apache Shiro为权限授权层,Ehcahe对常用数据进行缓存,Activit为工作流引擎等。 前端集成Bootstrap4 metronic框架,UI响应式、扁平化布局,适应所有PC、Pad、Anroid、ios 移动设备等。 主要定位于互联网企业...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SpringBoot2初体验,简单认识spring boot2并且搭建基础工程
- CentOS8,CentOS7,CentOS6编译安装Redis5.0.7
- Linux系统CentOS6、CentOS7手动修改IP地址
- CentOS6,7,8上安装Nginx,支持https2.0的开启
- SpringBoot2整合Thymeleaf,官方推荐html解决方案
- 设置Eclipse缩进为4个空格,增强代码规范
- CentOS8编译安装MySQL8.0.19
- Springboot2将连接池hikari替换为druid,体验最强大的数据库连接池
- SpringBoot2配置默认Tomcat设置,开启更多高级功能
- SpringBoot2整合MyBatis,连接MySql数据库做增删改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