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或是灭亡:企业IT的未来之路
【大咖・来了 第7期】10月24日晚8点观看《智能导购对话机器人实践》
【51CTO.com快译】
行业意见***Zorawar Biri Singh分享了他对于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观点——以及数字化转型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多年以来,Zorawar Biri Singh一直着眼于企业的未来发展给出独特见解——包括在IBM与惠普担任云业务负责人、Khosla Ventures副总裁以及最近出任思科公司CTO。在今年早些时候接受采访时,他认为下一代数据中心当中将充斥着容器化微服务与预测性分析方案。而在上周的对话中,他进一步就技术发展以及企业的自我改造这一议题作出了说明。
Singh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给出了广泛性定义,即“通过持续改进周期实现的一组现代化能力、工具以及文化意识。”相较于容器取代虚拟机、微服务取代整体应用、可扩展性云基础设施、物联网设备乃至立足机器学习实现的分析能力等,Singh给出了超出技术层面之外的宏观建议。
协作势在必行
首先,Singh认为每一种转型性举措都需要以协作文化作为起点。与众多从业者一样,他同样将DevOps视为持续改进的动力根源,不过他同时意识到DevOps绝不仅仅是一种工具链或者方法。在正确实施之后,DevOps能够在企业之内建立起一套新型文化,从而打破职能壁垒并凭借新的分组关系实现新型解决方案。
不过此类协作活动要求正确的平台类型加以配合。“协作已经开始转向立足于云平台的视频、通讯、消息收发乃至语音大融合,”Singh表示。他同时指出,跨越各个部门的工具与平台正日趋成熟,并通过调整工作流的方式充分发挥云至上、移动至上这一意识取向。
不过他的目光显然放得更加长远。“下一步是考虑如何在这些平台中纳入机器学习、认知计算甚至是智能机器人,从而继续提升协作能力,”Singh表示。换言之,协作平台将最终帮助定义人员职能并实时为项目提供聚合资源,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持续这种状态——这也就引出了他所说的下一阶段,即“以人为本的数字化”。
根据Singh的说法,以为人本的数字化潮流能够“着眼于企业整体并挖掘出深层的人员工作流机制,二者之间隐性乃至显性的结合将指引企业及文化的具体转型方向。”最终,他指出,这将显著改变业务的实现方式并对企业内的传统职位设置造成巨大影响。
机器到机器潜力
在Singh看来,生产协作领域的***潜能源自IT与运营技术(简称OT)间的对接——后者负责定义企业的核心业务特性,包括制造、垂直学科乃至物流等等。在大多数企业中,IT与OT是彼此分离的:
从传统角度讲,OT角色立足并着眼于运营企业制造环节所必需的控制流程。其以往属于定制化、孤立技术堆栈,但在数字化时代下,IT与OT的边界将很快变得模糊。
将双方合二为一将给企业带来无穷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考虑到传感器及其它智能化设备带来的信息配合分析与机器学习处理能力将碰撞出的火花。Singh将此称为“以机器为本的数字化”,这也正是目前核心工业系统建立敏捷性技术与方法的根源所在。未来IT/OT协作的核心将围绕物联网部署展开:
到2020年,将有超过2000亿台物联网设备为我们服务,届时我们需要在数分钟甚至数秒钟之内对网络边缘产生的大量机器数据进行分析/遥测。如果无法应对由此带来的挑战,那么您将被时代所淘汰。
事实上,支持这种转型将成为决定企业命运的核心问题,因此必须将其纳入发展战略当中。
企业IT的未来前景
CIO们应当建立起扩展OT能力所必需的敏捷基础设施与流式分析平台,否则必将在市场中落于下风。正如Singh所言,“OT团队与几年前负责云与移动开发工作的业务线团队一样,必然将无法坐等IT部门为其提供工具与平台,而应自行寻求理想方案实现物联网管理。”
公有云供应商,特别是谷歌,表示其将冲击垂直市场。部分企业可能选择彻底“放弃IT业务”并接受可灵活配置的云方案,而非继续坚持持有自己的解决方案。
协作文化与敏捷性及分析机制的结合必须得到企业中高管团队的支持,因为“如果这种转型未能得到企业董事会及CEO级别人员的理解与支持,那么其相当于并未获得授权,结果则必然失败,”Singh指出。如果您的企业IT体系仍然安于现状,作为IT管理者,大家必须马上从战略愿景的角度入手加以引导。
原文标题:Transform or bust: The future of enterprise IT
原文作者:Eric Knorr
【51CTO译稿,合作站点转载请注明原文译者和出处为51CTO.com】
点赞 0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云计算时代 传统服务器如何逆市突围
【大咖・来了 第7期】10月24日晚8点观看《智能导购对话机器人实践》 自2006年“云计算”的概念首度被提出后,全球云计算发展已经历整整10年。云计算从概念到落地,期间经历种种起伏,市场和技术也已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快速增长,带来的不仅是需求的极度扩张,同时也暴露出原来不曾有过的问题。 香农定理和摩尔定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瓶颈。现在,云计算也正在经历它的“香农定理”和“摩尔定律”,追溯其原因,则来源于它的基础设施——传统服务器,也即是传统服务器与云应用不再匹配。 云计算高速增长,服务器却表现低迷? “所有组织都将开始数字化转型。”IDC在《2016年度ICT市场10大预测》中如是说。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柱,云计算同时支撑着政府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及人工智能等六大创新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事实上,全球云计算市场正处在高速增长的轨道上。数据显示,2015年以IaaS、PaaS 和SaaS为代表的典型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522.4亿美元,增速20.6%,预计2020年将达到1435.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2%。 与云计算市场高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 下一篇
Linux 25年发展历史带给我们的9项启示
【大咖・来了 第7期】10月24日晚8点观看《智能导购对话机器人实践》 【51CTO.com快译】Linux内核社区于2016年迎来了其二十五岁生日,很多朋友询问我们实现项目长久发展及成功的秘诀。对于这样的问题,我通常会以笑话回应——因为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这一切是怎样实现的。不过重要的是,我们之所以能够这样摸索向前,是因为社区自身拥有着强大的反省与变革能力。 大约十六年前,大多数内核开发者彼此从未谋面——大家只是通过邮件沟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随后出现了内核峰会。如今,Linux内核开发者们每年都会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技术问题并反思自己过去一年中哪些事做得对、而哪些事做得不够理想。我们会开发Git这类新型工具,从而不断改变彼此间协作的方式。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演变带来了弹性,使得Linux项目能够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同时避免由fork带来的力量分散问题。也许其中确实有着一些重要的成功关键,下面我将试着阐述其中的9项启示。 1.保持较短发布周期非常重要。 在Linux项目发展早期,每套新的内核大版本往往需要数年才能发布一次。这意味着用户需要拿出大量时间等待新功能的加入,这对于使用者以及发行商...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Hadoop3单机部署,实现最简伪集群
- SpringBoot2编写第一个Controller,响应你的http请求并返回结果
- SpringBoot2初体验,简单认识spring boot2并且搭建基础工程
- Windows10,CentOS7,CentOS8安装Nodejs环境
- 设置Eclipse缩进为4个空格,增强代码规范
- CentOS8编译安装MySQL8.0.19
- CentOS关闭SELinux安全模块
- Windows10,CentOS7,CentOS8安装MongoDB4.0.16
- Linux系统CentOS6、CentOS7手动修改IP地址
- CentOS8,CentOS7,CentOS6编译安装Redis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