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寒冬中移动业务如何落地:HTML5、微信、APP?
【大咖・来了 第7期】10月24日晚8点观看《智能导购对话机器人实践》
找钱难,成了创业者在2015年冬天最热的话题。不但互联网+的新人们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就连BAT都开始限制社招,创业冰冷的温度可见一斑。创业者学会“省钱”和“有效率的花钱”变的更加重要。
前几天一篇文章《做一个APP需要多少钱?》,结果100万的答案惊骇了中国创业圈。那么,想从事移动互联网或者互联网+的业务,面对HTML5手机网站、微信公众号、APP到底如何选择才是有效的移动业务落地的载体、才是更明智的选择?
通过数据理性分析做选择!
HTML5手机网站、微信公众号、APP这三种载体都有各自的优势,对于成熟的创业公司来说,如果预算充足,这三种全覆盖是最理想的,但是现实往往让我们只能先选择其中某个,如何选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2015年下半年***数据,HTML5手机网站访问量大幅增长,访问用户数几乎是APP的3倍。这似乎说明HTML5手机网站的发展确实更容易获得用户。但与此同时,有意思的是第二组数据,“移动用户其中将近87%的使用时长是在APP中,而在手机网站中只有13%”。
两组数据做一个综合对比,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10分钟内一个用户打开一个APP同时会访问三个手机网站,但是在这个APP中停留了将近9分钟,而三个网站平均每个只停留了20多秒”。可以得出这个结论:“手机网站覆盖了更多的独立用户,但是相比APP缺少用户粘性和有效使用”(数据见下图,原文对此描述:mobile web=“a mile wide and an inch deep”)。我们要了解一个重要的概念的区别用户访问和用户使用:
用户访问(Reach):碰巧看了一眼,可以是主动访问,也可以是被动访问。
用户使用(Engagement):深度使用,并且转化成粘性用户直至重复访问。
图1:手机APP与HTML5手机网站使用用户量对比
图2:手机APP与HTML5手机网站使用时长对比
通过这组数据,HTML5手机网站给创业者希望之后,带来了更多打击。但是不同的移动业务载体,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和优势。选择适合你业务需要的载体至关重要,下面我们进行快速分析。
HTML5手机网站
优势:开发技术简单,研发周期短,用户接触成本低
劣势:功能实现相比APP存在差距,用户重复使用难度大,用户粘性差
适合场景:把手机网站当成网络上的“电子产品介绍手册”。手机网站更适合用户“主动百度搜索”或者“主动访问”,适合于陌生用户的低频或初次访问,让用户更完整和详细的获得快速介绍。通常用户使用搜索引擎、手动输入网址等形式进行访问。
微信公众号
优势:开发技术简单,研发周期短,微信可以带来流量和用户
劣势:功能受限,与此同时在长期运营角度存在2大弊端
“1、效果递减”,微信公众号的推送功能基本被用户习惯性忽略,起不到提醒作用,同时因微信公众号的泛滥,让用户朋友圈变成“广告圈”,大部分微信公众号在2015年进行的微信推广效果相比2014年已经出现递减效应。
“2、入口过深”,微信公众号的入口寻找比APP要多3层操作,因此用户重复使用情况相对而言不够理想,入口在微信里成了优势也变成了极大的弱势。
适合场景:“低频使用业务”和“做广告”这两种业务需求在微信平台更适合落地。用户在微信中更容易“被动的访问公众账号信息(包括HTML5页面)”,随机性的看到了分享的广告等链接,用户可能会打开访问。因此类似于家电维修这种低频使用业务以及活动宣传可以借助微信快速落地。
移动APP
优势:功能全面适合满足所有创新,用户使用习惯成熟,用户粘性好
劣势:开发周期较长、开发成本高、维护难度高
适合场景:希望用户重复访问和使用的业务(高频使用业务更加适合),体验和功能要求高的移动业务,以及IoT智能家居可穿戴等硬件配合业务。
图表整理:
APP推广成本未必比手机网站和微信高!
谈到HTML5手机网站、微信公众账号和APP的业务载体,不得不谈谈跟钱和预算有关的另外一个重要话题“推广和获取用户成本”。互联网推广经典的AARRR模型描述了从获取用户到转化用户收入直到Refer病毒传播的路径。
APP推广成本高这是众所周知的难题,尽管HTML5、微信等获得用户访问(Reach)更加容易和低成本,但是真实有粘性的用户获取成本或许比APP要高的多。单纯的看到手机网站或者公众号的用户访问量而不能有效转化成粘性用户直至付费用户,那只是一种“虚假繁荣”凑个热闹。
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业务来说,用户真正的深度使用和付费留存才是运营的最终目的。对比前面看到的大量数据,9:1的APP与网页访问时长比例以及1:3的APP与网页用户使用量综合来看,最终获得一个“有效用户”(Engagement)的成本,很难说HTML5手机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就真的比一个APP要低?或者说,同样花100元的推广获取的用户,APP中用户ARPU值,或许比HTML5以及微信公众号ARPU值更高。
寒冬中创业,需要认真的思考、精细的规划以及快速和大胆的行动。移动业务如何落地,选择HTML5、微信还是APP,我想通过业界的一些心得,给大家多一点的启示。选择适合的才是最重要的!”快”才能无往不利的将创业想法变成现实,下一次我们一起探讨《寒冬中移动创业,如何“快”实现业务落地》
本文作者APICloud CEO刘鑫,专注于跨平台APP研究,创建了中国领先的云端一体移动应用开发平台APICloud,http://apicloud.com。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微软升级App Studio 让每个人成为程序员
【大咖・来了 第7期】10月24日晚8点观看《智能导购对话机器人实践》 据11 月 2 日消息,微软官方商城 Windows Store 并不是很有人气的应用市场,微软也知道这点。该公司一直在寻找新的吸引开发者的方法。过去,微软制作用于将 iOS 和 Android 应用移植到 Windows 的工具,并建立通用应用系统将所有 Windows 应用集中到同一平台。 现在,微软升级了 App Studio,允许用户制作应用、应用范本和提交从网络浏览器发布的应用——无需安装 Visual Studio 或编写代码。Windows App Studio 的无代码工具无法帮助你制作视觉惊艳或独特的体验,但能在相当短的时间里制作出功能性应用。新项目可选择一些基础模板,但多数不是在应用中显示网页,就是为 YouTube、Flickr 等服务提供 API 管理。 你也可通过插入一些 HTML 制作自己的片段,但这有点破坏了无代码的切入点。本文作者也使用 App Studio 在不到 10 分钟里制作了一个简单应用:跟踪他自己博客和 YouTube 的社交活动的“升级”应用——分别调用 Tumblr ...
- 下一篇
我想开发一个APP,没有后台怎么办?
【大咖・来了 第7期】10月24日晚8点观看《智能导购对话机器人实践》 刚创业,只有一个前端,没有后台或者后台人员任务较多时,怎么办? 首先,我会这么想: 如何快速的将App开发出来,当后台到位后,对接接口时,如何以最小的成本,修改前端的代码? 常见的做法是:在App中使用测试代码, 测试数据等等。 这样的缺点是,需要修改大量代码,同时测试的路径不全,当后台接口进入正式开发时,又得修改代码。 如果不用修改任何代码,那该多好啊! 现推荐一种更加方便快捷的开发模式。 下面的URL请求,其实并没有任何后台程序,但和正式的环境是一致的。 其实背后只是读取了一个json文件,并以Http请求的方式返回结果。 本地文件路径: 以上是怎么实现的呢? 首先推荐一款非常著名的软件:Nginx,Windows、Mac以及Linux都有相应版本下载。 Nginx 是一个高性能的HTTP和反向代理服务器,是Apache服务器不错的替代品。 安装过程在此省略了,主要将配置方法提供给大家。 Step1: 配置conf文件 Mac上默认配置文件:/usr/local/etc/nginx/nginx.conf.def...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Eclipse初始化配置,告别卡顿、闪退、编译时间过长
- CentOS8安装MyCat,轻松搞定数据库的读写分离、垂直分库、水平分库
- CentOS8,CentOS7,CentOS6编译安装Redis5.0.7
- CentOS7,CentOS8安装Elasticsearch6.8.6
- Linux系统CentOS6、CentOS7手动修改IP地址
- CentOS7安装Docker,走上虚拟化容器引擎之路
- SpringBoot2整合Thymeleaf,官方推荐html解决方案
- CentOS7编译安装Cmake3.16.3,解决mysql等软件编译问题
- CentOS7设置SWAP分区,小内存服务器的救世主
- CentOS6,7,8上安装Nginx,支持https2.0的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