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小结(nginx)
安装
# step 1: 安装必要的一些系统工具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y install apt-transport-https ca-certificates curl software-properties-common # step 2: 安装GPG证书 curl -fsSL http://mirrors.aliyun.com/docker-ce/linux/ubuntu/gpg | sudo apt-key add - # Step 3: 写入软件源信息 sudo add-apt-repository "deb [arch=amd64] http://mirrors.aliyun.com/docker-ce/linux/ubuntu $(lsb_release -cs) stable" # Step 4: 更新并安装 Docker-CE sudo apt-get -y update sudo apt-get -y install docker-ce docker run hello-world
其他系统看
阿里加速器
- docker-ce是docker社区版
- docker-compose
sudo curl -L https://github.com/docker/compose/releases/download/1.19.0/docker-compose-`uname -s`-`uname -m` -o /usr/local/bin/docker-compose sudo chmod +x /usr/local/bin/docker-compose docker-compose --version docker-compose version 1.19.0, build 1719ceb
第一个docker
安装好docker之后# docker run -d -p 80:80 httpd
其过程可以简单的描述为:
- 从 Docker Hub 下载 httpd 镜像。镜像中已经安装好了 Apache HTTP Server。
- 启动 httpd 容器,并将容器的 80 端口映射到 host 的 80 端口。
docker-compose
docker-compose.yml
只需要定义配置文件即可按照配置运行容器,比docker更方便
简单教程
docker 启动 nginx
一、HTTP
$ docker container run \ -d \ -p 127.0.0.2:8080:80 \ --rm \ --name mynginx \ nginx
上面命令下载并运行官方的 Nginx image,默认是最新版本(latest),当前是 1.13.9。如果本机安装过以前的版本,请删掉重新安装,因为只有 1.13.9 才开始支持 server push。
上面命令的各个参数含义如下。
- -d:在后台运行
- -p :容器的80端口映射到127.0.0.2:8080
- --rm:容器停止运行后,自动删除容器文件
- --name:容器的名字为mynginx
如果没有报错,就可以打开浏览器访问 127.0.0.2:8080 了。正常情况下,显示 Nginx 的欢迎页。
然后,把这个容器终止,由于--rm参数的作用,容器文件会自动删除。$ docker container stop mynginx
二、映射网页目录
网页文件都在容器里,没法直接修改,显然很不方便。下一步就是让网页文件所在的目录/usr/share/nginx/html映射到本地。
首先,新建一个目录,并进入该目录。
$ mkdir nginx-docker-demo $ cd nginx-docker-demo
然后,新建一个html子目录。
$ mkdir html
在这个子目录里面,放置一个index.html文件,内容如下。<h1>Hello World</h1>
接着,就可以把这个子目录html,映射到容器的网页文件目录/usr/share/nginx/html。
$ docker container run \ -d \ -p 127.0.0.2:8080:80 \ --rm \ --name mynginx \ --volume "$PWD/html":/usr/share/nginx/html \ nginx
打开浏览器,访问 127.0.0.2:8080,应该就能看到 Hello World 了。
三、拷贝配置
修改网页文件还不够,还要修改 Nginx 的配置文件,否则后面没法加 SSL 支持。
首先,把容器里面的 Nginx 配置文件拷贝到本地。$ docker container cp mynginx:/etc/nginx .
上面命令的含义是,把mynginx容器的/etc/nginx拷贝到当前目录。不要漏掉最后那个点。
执行完成后,当前目录应该多出一个nginx子目录。然后,把这个子目录改名为conf。$ mv nginx conf
现在可以把容器终止了。
$ docker container stop mynginx
四、映射配置目录
重新启动一个新的容器,这次不仅映射网页目录,还要映射配置目录。
$ docker container run \ --rm \ --name mynginx \ --volume "$PWD/html":/usr/share/nginx/html \ --volume "$PWD/conf":/etc/nginx \ -p 127.0.0.2:8080:80 \ -d \ nginx
上面代码中,--volume "$PWD/conf":/etc/nginx表示把容器的配置目录/etc/nginx,映射到本地的conf子目录。
浏览器访问 127.0.0.2:8080,如果能够看到网页,就说明本地的配置生效了。这时,可以把这个容器终止。
$ docker container stop mynginx
五、自签名证书
现在要为容器加入 HTTPS 支持,第一件事就是生成私钥和证书。正式的证书需要证书当局(CA)的签名,这里是为了测试,搞一张自签名(self-signed)证书就可以了。
下面,我参考的是 DigitalOcean 的教程。首先,确定你的机器安装了 OpenSSL,然后执行下面的命令。
$ sudo openssl req \ -x509 \ -nodes \ -days 365 \ -newkey rsa:2048 \ -keyout example.key \ -out example.crt
上面命令的各个参数含义如下。
- req:处理证书签署请求。
- -x509:生成自签名证书。
- -nodes:跳过为证书设置密码的阶段,这样 Nginx 才可以直接打开证书。
- -days 365:证书有效期为一年。
- -newkey rsa:2048:生成一个新的私钥,采用的算法是2048位的 RSA。
- -keyout:新生成的私钥文件为当前目录下的example.key。
- -out:新生成的证书文件为当前目录下的example.crt。
执行后,命令行会跳出一堆问题要你回答,比如你在哪个国家、你的 Email 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 Common Name,正常情况下应该填入一个域名,这里可以填 127.0.0.2。
Common Name (e.g. server FQDN or YOUR name) []:127.0.0.2
回答完问题,当前目录应该会多出两个文件:example.key和example.crt。
conf目录下新建一个子目录certs,把这两个文件放入这个子目录。
$ mkdir conf/certs $ mv example.crt example.key conf/certs
六、HTTPS 配置
有了私钥和证书,就可以打开 Nginx 的 HTTPS 了。
首先,打开conf/conf.d/default.conf文件,在结尾添加下面的配置。
server { listen 443 ssl http2; server_name localhost; ssl on; ssl_certificate /etc/nginx/certs/example.crt; ssl_certificate_key /etc/nginx/certs/example.key; ssl_session_timeout 5m; ssl_ciphers HIGH:!aNULL:!MD5; ssl_protocols SSLv3 TLSv1 TLSv1.1 TLSv1.2; ssl_prefer_server_ciphers on; location / { root /usr/share/nginx/html;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
然后,启动一个新的 Nginx 容器。
$ docker container run \ --rm \ --name mynginx \ --volume "$PWD/html":/usr/share/nginx/html \ --volume "$PWD/conf":/etc/nginx \ -p 127.0.0.2:8080:80 \ -p 127.0.0.2:8081:443 \ -d \ nginx
上面命令中,不仅映射了容器的80端口,还映射了443端口,这是 HTTPS 的专用端口。
打开浏览器,访问 https://127.0.0.2:8081/ 。因为使用了自签名证书,浏览器会提示不安全。不要去管它,选择继续访问,应该就可以看到 Hello World 了。
至此,Nginx 容器的 HTTPS 支持就做好了。有了这个容器,下一篇文章,我就来试验 HTTP/2 的 server push 功能。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dockerfile常用命令
ADD 复制文件 ADD 'src' 'dest'ADD microservice-discovery-eureka-0.0.1-SNAPSHOT.jar app.jar src必须在构建的上下文内,不能使用例如:ADD ../somethine /something 这样的命令,因为docker build 命令首先会将上下文路径和其子目录发送到docker daemon。 如果src是一个URL,同时dest不以斜杠结尾,dest将会被视为文件,src对应内容文件将会被下载到dest。 如果src是一个URL,同时dest以斜杠结尾,dest将被视为目录,src对应内容将会被下载到dest目录。 如果src是一个目录,那么整个目录下的内容将会被拷贝,包括文件系统元数据。 如果文件是可识别的压缩包格式,则docker会自动解压。 ARG 设置构建参数 ARG指令用于设置构建参数,类似于ENV。和ARG不同的是,ARG设置的是构建时的环境变量,在容器运行时是不会存在这些变量的。 ARG <name>[=<default value>]ARG user1=some...
- 下一篇
利用TICK搭建Docker容器可视化监控中心
概述 性能监控是容器服务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容器化应用运行于宿主机上,我们需要知道该容器的运行情况,包括 CPU使用率、内存占用、网络状况以及磁盘空间等等一系列信息。在我的前文《Docker容器可视化监控中心搭建》之中我们就实践过Docker容器的可视化监控,在那篇文章中我们是使用了 cAdvisor + influxdb + grafana 技术栈来完成的。然而容器化世界里向来不会只有一种方法来实现某项功能,可以说有一百条大路来通到罗马,因此本文再来探讨另一种称为 TICK 的技术栈方案来实现Docker容器的性能监控。 基于TICK技术栈实现的Docker容器可视化监控方案架构图如下所示: Telegraf:采用插件机制实现的数据采集服务,可以采集包含Docker容器在内的多种性能数据 InfluxDB:专门负责存储时序数据 Chronograf:基于React.js编写的性能数据可视化服务 Kapacitor:提供告警触发和处理功能 这四个组件组成了性能监控的数据管道:Telegraf负责采集节点上的性能数据,然后放入InfluxDB数据库进行存储,Kapacitor通过监听In...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CentOS8,CentOS7,CentOS6编译安装Redis5.0.7
- SpringBoot2更换Tomcat为Jetty,小型站点的福音
- SpringBoot2编写第一个Controller,响应你的http请求并返回结果
- CentOS7,8上快速安装Gitea,搭建Git服务器
- SpringBoot2配置默认Tomcat设置,开启更多高级功能
- Jdk安装(Linux,MacOS,Windows),包含三大操作系统的最全安装
- Docker快速安装Oracle11G,搭建oracle11g学习环境
- Windows10,CentOS7,CentOS8安装MongoDB4.0.16
- Eclipse初始化配置,告别卡顿、闪退、编译时间过长
- 设置Eclipse缩进为4个空格,增强代码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