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在安防行业中发展的必然性
在经历了一段停滞期后,从2013年开始,PPP项目又进入了一轮新的推广阶段,在2015年被不少媒体标注为PPP元年。经过这两年多的发展,国家对于PPP项目的政策逐渐细化,扶助力度陡升,企业与社会的参与热度也水涨船高。
据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10月,全国投资额超过1亿元的安防、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类项目约有57个,总金额近142亿元规模。从业务类型来看,相较于2015年同期,平安城市类型的大项目较2015年同期增长139%。与此同时,视频监控投资建设和运营模式也越来越趋向采用PPP。
PPP项目是发展的必然?
平安城市一直是各大企业的主战场,为了能够分参与进来,越来越多企业加入到PPP项目的大战场中……这些都是有市场发展的必然。事实上,大部分的安防项目规模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当云存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普遍运用,技术问题已不再是短板,主要的焦点难题是资金来源。
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各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也变大,大型安防项目建设也出现资金瓶颈。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有的地方政府采用了BT模式,但BT模式实质上是暂时转移了政府的财政投入压力,从建成后分期支付角度看,其实是政府背上了一堆长期债务,这也是BT建设模式与PPP建设模式在根本上的区别。针对这种现象,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PPP建设模式,把政府的部分公权力进行合理渡让,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形式,将建设、维护、持续运营等环节的投资转移到第三方公司身上,如此每年政府部门只根据需要规划所购买服务的费用即可,而不需负债,同时风险的主体发生了转移,也可以减少不必要投资浪费,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除此以外,PPP模式的主要优势还体现在:
●在服务期,政府只关注于服务本身,管理难度降低;
●通过政企合作,发挥各自特长,可以有效的降低网络建设及运营的成本,提升网络运行效率;
●可以在项目初期实现风险分配,同时由于政府分担一部分风险,使风险分配更合理;
●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共同参与建设和运营,双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
●通过成立项目公司,会使相关的服务提供不受投标方现有公司经营情况的影响,政府可获得更稳定的服务;
●通过成立项目公司,融资主体更加明确,利于降低融资成本。
以中兴力维参与建设的“智慧银川”PPP项目为例,一期建设费用近10亿人民币,而“智慧银川”很好地利用了PPP模式的特点,不仅避免了重叠项目和重复节点建设,也避免了建成后的各种升级、应用扩展、维护、运营等问题,“智慧银川”项目的落地再次验证了PPP模式的可行性和前瞻性,这不仅可以解决安防项目“建--用--维”的难题,还可以解决资金、债务、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
PPP项目会对哪些公司会带来机遇?
PPP项目因为体量庞大,并不是每一家企业都适合参与做这种复杂的上亿规模的项目,对具体执行项目建设的企业的技术能力、建设能力、资金能力、服务能力要求很高,如果以单家企业来做,其压力就会很大。但如果是几家企业联合并以每家企业去做自己最擅长的板块,这是相对比较容易完成建设的。
而中兴力维作为业内资深安防企业,拥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和《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维修资格证》的双一级资质,不仅有项目集成优势,还有设计、服务、资金、维保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在全国各地还拥有专业工程服务队伍,以及一批优秀的管理团队,这对PPP项目能落地并长期运营至关重要。此外,中兴力维有着良好的财务资信,专业的融资操作水平,为项目公司融资方案实施提供专业的服务。
在市场大趋势下,力维会结合自身的优势及不断的努力,在PPP相关项目中帮助合作伙伴实现更好的收益。
PPP项目当前存在的问题?
国家对PPP项目的相关规定及法规还不是十分详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级政府和实施单位对具体项目的理解会存在偏差,融资模式有待进一步拓展和落地。
PPP项目的盈利模式有待进一步研究。虽然存在各种困难,但政府及相关单位正在努力解决各种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有实质性改善。
综上所述,我相信PPP模式和安防项目的结合将改变安防业的游戏规则,而不能适应变化的安防企业将会被重新洗牌。同时我也认为,在安防业内比洞察变化更重要的是找到变化背后的不变。当PPP新时代的大幕拉开时,传统安防企业应该做的,不仅仅只是固守自己熟悉的安防领域,还要理解PPP新规则,使用新技术,结合新模式,寻找新伙伴,运用新思维,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成长。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回顾2015曙光存储还是有不少动作
2015年曙光在存储领域有不错的进展,ZD至顶网记者印象深刻的是IDC报告显示中科曙光摘得NAS存储市场的份额冠军,市场营收同比增长42.6%,占得全部NAS存储市场份额21.6%,当然我们也看到了曙光在整个存储产品线的拓展,包括国家首个EB级云存储实验室在曙光建立。针对云计算专用的存储StackStor系列产品的推出以及自主研发的XData-Hadoop大数据软件。 曙光存储的龙头产品Parastor分布式存储系统,在高性能计算HPC、广电媒资、视频监控、云计算、金融、教育等多个行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单一规模存储10PB以上的案例也有不少。 Parastor分布式存储系统结合了曙光的多年的并行计算和海量数据处理方面的丰富经验,我们首先看曙光的存储系统ParaStor系列,曙光的并行存储系统采用了代表存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数据管理技术发展方向的并行体系架构,是一款面向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处理高端存储系统。 并行计算的特点是从架构上彻底消除了传统存储系统的瓶颈,能够满足高带宽和高并发的海量文件存取的需求。 因为在高IO的应用需求中,单个磁盘阵列的满足不了需求,多个磁盘阵列对于用户来说是...
- 下一篇
IBM抛弃分层计费模式 正式加入云存储价格大战
据悉,IBM同时与NetApp、Veritas以及红帽建立合作关系,显然已经决定加入这场云存储价格大战之中,但遵循的则是另一套有所区别的规则。 IBM认为,分层式云存储的设计思路在于假定用户会根据其长期以来的数据使用模式以极为有交且准确的洞察结论做出选择,这意味着选择其中最切合自身需求的存储层方案能够带来最为低廉的使用成本。然而IBM公司结合现代分析与认知工具,意识到客户可能需要频繁考量归档或者类归档型数据的存在,并将这部分数据传输至AWS Glacier或者Google Nearline等低成本存储服务以继续保持当前计费层的成本优势——这显然是种愚蠢的作法。 因此,IBM公司构建起其“Flex”存储方案。根据下图所示的计价草案,该产品为云存储资源提供了统一的价格,而不论客户的具体访问流量。蓝色巨人认为,尽管初期其每月每GB资源使用成本高于竞争对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最终仍将能够获得价格优势。另外,IBM公司还希望客户积极将数据投入云端,而不必考虑太多层级以及服务区选项。 IBM抛弃分层计费模式 正式加入云存储价格大战 IBM Flex云存储计费方案,蓝色巨人可能会在2017年第二季度...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SpringBoot2整合MyBatis,连接MySql数据库做增删改查操作
- SpringBoot2编写第一个Controller,响应你的http请求并返回结果
- CentOS关闭SELinux安全模块
- SpringBoot2更换Tomcat为Jetty,小型站点的福音
- CentOS8安装Docker,最新的服务器搭配容器使用
- CentOS7,8上快速安装Gitea,搭建Git服务器
- Windows10,CentOS7,CentOS8安装Nodejs环境
- Springboot2将连接池hikari替换为druid,体验最强大的数据库连接池
- CentOS7安装Docker,走上虚拟化容器引擎之路
- SpringBoot2整合Redis,开启缓存,提高访问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