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erSource 在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直播回顾
InnerSource 在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直播回顾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软件研发模式正经历深刻变革。3 月 24 日晚,开源中国 OSCHINA【数智漫谈】直播栏目邀请到了 COPU 常务副秘书长、中国内源布道者谭中意,与开源中国主编肖滢一起,为我们深入解读了 InnerSource(内源)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展望,为企业技术组织提供了从理念启蒙到落地实践的完整认知地图。
一、活动主题与背景
本次直播以 “InnerSource 在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内源实践重构技术组织的生产力关系,提升研发效能,助力企业构建符合数字经济时代特征的研发协作新范式。
二、活动时间与平台
活动于 3 月 24 日 19:00-20:30 在 “OSC 开源社区” 视频号、“开源老 DJ” 视频号同步直播。
三、嘉宾介绍
谭中意,COPU 常务副秘书长,被誉为 “中国内源布道者”,在开源领域有着二十多年的丰富经验,曾一手推动百度内源的发展,并在国内外内源社区中极为活跃,是国际内源基金会(InnerSource Commons Foundation)的正式成员。
肖滢,开源中国主编,长期关注开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致力于推动开源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
四、活动核心内容
(一)概念普及:InnerSource 与开源的区别与协同
谭中意老师首先对 InnerSource 进行了定义,指出它是将开源社区的最佳实践放在企业内部的一种做法,与对外开源的最大区别在于范围,内源是在企业防火墙内的协作,而对外开源则是面向全世界的开放。内源可以成为对外开源的孵化器,许多企业会先在内部以开源的方式运行项目,待其成熟后再对外开源。
(二)InnerSource 对企业的价值
谭中意老师总结了内源对企业多方面的价值:
- 提升代码质量:代码公开促使工程师更加注重代码的规范性和可读性,如同在百度,工程师升职需要提交代码接受评审,这推动了代码质量的提升。
- 提升协作效率:共享代码使得研发、测试、发布等环节更加透明,各环节人员能够相互了解工作内容,加快开发进度,如 QA 工程师可查看开发代码编写更准确的测试用例。
- 减少重复造轮子:大厂中常见不同部门重复开发相似功能,内源让代码可见,有助于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劳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激发创新:将创新项目内部开源,吸引有兴趣的工程师参与,共同推动创新项目的进展,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 成为对外开源的孵化器:内部运行成熟的项目对外开源,可降低风险,提升项目质量与影响力,如蚂蚁金服的 story 项目。
(三)InnerSource 的国际发展脉络
谭中意老师回顾了内源的国际发展历史,从 1999 年 Tim O'Reilly 提出概念,到 2015 年国际内源社区的成立以及后续基金会的建立,内源在国际上经历了萌芽、兴起与壮大的过程。
期间,微软、谷歌等国际顶尖科技公司纷纷采用内源,取得了显著成效,如谷歌大部分代码在一个代码仓库中全员可见,微软将内部代码相互可见并纳入绩效考核。
(四)InnerSource 在中国的探索与发展
谭中意老师将中国内源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 过去(萌芽期):2011 年腾讯率先开启内源实践,通过 “新代码文化” 运动鼓励代码共享与评审,随后华为于 2014 年推行内部开源,百度在 2016 年将内源作为平台化的下一步,邀请业务线研发工程师共建。
- 现在(发展阶段):2018 年后,腾讯、华为等大厂纷纷深化内源实践,如腾讯在 930 变革后将开源协同作为重点,华为升级为鼓励贡献的 2.0 模式,微众银行、OPPO、蚂蚁、阿里等企业也纷纷加入内源实践。
- 未来(展望):内源的对象将不仅限于代码,还可能包括数据和模型;行业内开源和政府内部开源等新趋势也将逐渐兴起,如金融行业的协同开发诉求和沙特政府项目的内部开源要求。
(五)国内典型企业案例分析
谭中意老师分享了腾讯、华为、百度等国内典型企业的内源实践案例,分析了它们在不同阶段的策略与成果,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与参考。
(六)战略建议:企业如何启动 InnerSource
针对企业如何启动内源,谭中意老师给出了建议:
- 明确目标:根据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确定内源实践的出发点,如提升代码质量、促进协作等。
- 找到合适的人:内源实践需要有实权、八面玲珑且有进取心的人来操盘,同时要利用领导层和工程师社区的力量。
- 逐步推进:可先在一个项目或部门试点,再逐步推广到全公司,如 OPPO 的做法。
(七)多维度展望内源的未来发展
谭中意老师从多个维度展望了内源的未来发展,指出内源的核心思想在于合作与共享,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变化,内源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和层面发挥重要作用。
五、后续活动预告
谭中意老师透露,今年将与开源中国进行一系列深度合作,包括:
- 每月组织 1-2 次内源直播,邀请实际推行内源的企业成员分享经验,如华为、腾讯、OPPO 等企业已答应参与。
- 将直播内容沉淀为文章,形成《中国内源案例集》,并在今年 9 月份的深圳内源社区峰会上发布,同时举办颁奖活动和内源训练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内源。
- 在国内组建中国内源爱好者社区,二维码如下,欢迎扫码加入。
六、总结
本次直播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关于 InnerSource 的知识盛宴,从概念到价值,从国际到国内,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全方位解读了 InnerSource 的内涵与实践路径。通过嘉宾的深入讲解和互动交流,观众对 InnerSource 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探索新的研发协作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Hologres诊断与优化快速入门
作者:赵红梅 Hologres PD 摘要:在这次分享中,将向大家展示如何利用一系列诊断与调优工具,实现对 SQL 和数据库异常的全方位诊断,从而提升实例稳定性。 Hologres诊断与优化实践总结 我的介绍将分为五个部分:首先,在事前阶段,讲解如何利用监控指标实现实时监控和预防措施。其次,事中探讨团队如何通过活跃日志发现运行中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止损,以避免业务问题的恶化。接下来,在事后阶段介绍如何通过深入分析和结合可视化工具来诊断当前的性能瓶颈。此外展示如何通过表管理工具实现成本治理,以及如何利用特定的诊断工具来提升系统的稳定性。 内容大纲如下: Hologres 诊断与优化的实践 事前:通过监控指标实时监控实例异常 事中:通过活跃 SQL 日志快速定位长 SQL 事后:通过慢 Query 日志+Query 洞察诊断慢 Query 事后:通过慢 Query 日志+Query 洞察治理错 Query 稳定治理:SQL 诊断报告长期治理 SQL 稳定性治理:表 Meta 诊断报告治理 Meta 问题 成本治理 事前:实例实时监控 了解监控指标 首先事前团队需要预先审视业务,目的...
- 下一篇
万字长文细说端侧大模型进展(综述)
1.简介 ======= 大型语言模型(LLMs)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由于其在边缘设备上的低延迟、数据本地化和个性化用户体验的优势,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在资源受限环境中部署LLMs的挑战与解决方案。本文综述了设备端语言模型的发展,包括高效架构设计、模型压缩技术及硬件加速策略,并通过案例研究展示其实际应用及潜在优势。 基础与准备工作 ============ 2.1 端侧大模型的演进 设备端大型语言模型的演进与技术进步息息相关。图3展示了自2023年以来的发展时间线,生动呈现了这一领域的快速进步。2023年标志着边缘大型语言模型的正式探索,当时出现了几个参数量低于10B的模型,使其能在边缘设备上运行。值得注意的例子包括: Meta的 LLaMA 系列 微软的 Phi 系列 智谱的 ChatGLM 系列 阿里巴巴的 Qwen 系列 01万物的 Yi 系列 Mistral 系列 上海AI lab的InternLM 系列 除此之外,还有TII发布的Falcon模型和Mosaic ML发布的MPT模型。尽管这些小参数模型性能不如传统大参数模型,但它们使在边缘设备上运行大型语...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