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中断之中断初始化
本文基于RockPI 4A
单板Linux4.4内核介绍中断初始化流程。
一、内核中断初始化
文件:kernel\init\main.c
。
Linux内核中断初始化流程如下:
start_kernel()-> init_IRQ()-> irqchip_init()-> of_irq_init(__irqchip_of_table) ## 扫描和初始化设备树中的中断控制器("interrupt-controller")
__irqchip_of_table
在RK3399
中断控制器GICv3
初始化时赋值。
二、中断控制器初始化
文件:drivers/irqchip/irq-gic-v3.c
。
中断控制器GICv3
初始化流程如下:
IRQCHIP_DECLARE(gic_v3, "arm,gic-v3", gic_of_init); gic_of_init()-> gic_init_bases()-> set_handle_irq(gic_handle_irq) ## 设置handle_arch_irq = gic_handle_irq,中断触发时调用
重点关注:
1、IRQCHIP_DECLARE()
功能:声明并初始化of_device_id
结构体,并放到段__irqchip_of_table
中。
宏IRQCHIP_DECLARE
解析过程:
## 1.宏用法 IRQCHIP_DECLARE(gic_v3, "arm,gic-v3", gic_of_init); ## 2.宏定义 #define IRQCHIP_DECLARE(name, compat, fn) OF_DECLARE_2(irqchip, name, compat, fn) #define OF_DECLARE_2(table, name, compat, fn) \ _OF_DECLARE(table, name, compat, fn, of_init_fn_2) #define _OF_DECLARE(table, name, compat, fn, fn_type) \ static const struct of_device_id __of_table_##name \ __used __section(__##table##_of_table) \ = { .compatible = compat, \ .data = (fn == (fn_type)NULL) ? fn : fn } ## 3.宏展开 static const struct of_device_id __of_table_gic_v3 \ __used __section(__irqchip_of_table) \ = { .compatible = "arm,gic-v3", \ .data = (gic_of_init == (fn_type)NULL) ? gic_of_init : gic_of_init }
2、gic_handle_irq()
功能:该函数通过读取ICC_IAR1_EL1
寄存器获取INTID
,根据INTID
判断对应的中断,调用相关的中断处理函数。
static asmlinkage void __exception_irq_entry gic_handle_irq(struct pt_regs *regs) { ... do { irqnr = gic_read_iar(); if (likely(irqnr > 15 && irqnr < 1020) || irqnr >= 8192) { ## 1.1 PPI和SPI中断 ... err = handle_domain_irq(gic_data.domain, irqnr, regs); ## 1.2 中断处理 ... } if (irqnr < 16) { ## 2.1 SGI中断 ... handle_IPI(irqnr, regs); ## 2.2 中断处理 ... } } while (irqnr != ICC_IAR1_EL1_SPURIOUS); }
INTID
定义见下表:
ICC_IAR1_EL1
寄存器内容见下图: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分页机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地址如何转换?
1、逻辑地址,线性地址,虚拟地址,物理地址傻傻分不清? (1)逻辑地址 在IA-32架构下,分段是必须的,而分页并不是必须的。不论分页与否,访问内存都必须采用“段基址:段内偏移地址”的策略。 因此访问内存需要16&32共48位的地址信息,这便是逻辑地址,高12位为段选择子,后面32位为段内偏移地址。 (2)线性地址 使用选择子索引到段描述符取得32位的段基址后与逻辑地址内的32位段内偏移地址相加后得到一个32位的地址信息,这便是线性地址。 (3)虚拟地址 如果不启用分页机制,线性地址就是物理地址,而如果启用分页机制的话,线性地址又叫做虚拟地址。 (4)物理地址 物理地址,不用多说,内存单元的真正地址 2、什么是分页? 分页本质上是将各种大小不同的内存段拆分成大小相同的内存块(通常4KB),以便进行内存管理的一种机制。 3、为什么要分页? 主要是便于内存管理,解决纯分段情况下应用程序过多,或者内存碎片过多而无法容纳新进程。又或者重新加载某内存段(之前交换出去的)时找不到合适的内存区域的问题。 造成这情况的原因:只分段的情况下,线性地址就是物理地址,两者都是连续的,不够灵活,不可能...
- 下一篇
MySQL性能优化(三):深入理解索引的这点事
索引,对于良好的数据库性能非常关键。只要提及到数据库性能优化,都会首先想到“索引”,看看表中是否添加索引。尤其是当表中的数据量越来越大时,索引对性能的影响尤为突出。在数据量较小且负载较低时,没有索引或者不恰当索引对性能的影响可能还不明显,但当数据量逐渐增大时,性能则会急剧下降。 不过,索引却经常被忽略,有时候甚至被误解、误用,在实际使用中经常会遇到糟糕索引而导致的性能问题。本文就索引的概念、类型、优点等方面聊聊,一起深入理解索引的这点事,更有助于你清楚的理解索引,能够正确的使用它,便于利用它来进行数据库的优化。 一、什么是索引 索引(Index),是帮助MySQL高效获取数据的数据结构,是存储引擎用于快速找到记录的一种数据结构。 要理解MySQL中索引是如何工作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去看看一本书的目录“索引”部分。如果想在一本书中找到某个章节,一般我们会先看书的目录“索引”,就会立即找到对应的页码。 在MySQL中,存储引擎也是用类似的方法使用索引,首先在索引中找到对应的值,然后根据匹配的索引记录找到对应的数据行。 查询是数据库中最常用的操作,我们都希望查询的速度尽可能快,因此数据库系统...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