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张献涛:一切从场景出发,实现计算的全场景覆盖
9月18日,2020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研究员、阿里云智能弹性计算负责人张献涛分享了阿里云弹性计算的最新进展。
图:阿里巴巴集团研究员、阿里云智能弹性计算负责人张献涛
张献涛透露,目前阿里云的弹性计算已经实现对计算能力、行业和计算位置的全覆盖,全场景满足用户全面上云需求。“如果说过去十年,阿里云只做了一件事情的话,就是通过不断的产品和技术改进,让客户的业务能够更简单、更高效地云化,协助客户业务最终All-in Cloud。”张献涛表示。
通用计算、异构计算、HPC…实现计算能力的全面覆盖
经过十年的发展,阿里云弹性计算服务已经遍布全球,在全球22个地域、63个可用区提供云服务,同时服务了超过100万的企业用户;在中国,有超过80%的中国科技创新企业也在使用阿里云弹性计算的产品。
经过技术的不断演进,神龙计算架构已经成为了阿里云弹性计算产品的基础架构,并覆盖了通用计算、异构计算以及高性能计算等多种计算场景。即,一个神龙架构可以统一支持虚拟机、弹性裸金属、专用宿主机以及弹性容器实例等多种实例形态,实现了不同场景下对计算能力需求的全面覆盖。
为了更好地让客户业务能运行在阿里云平台上,阿里云弹性计算团队还针对典型的垂直应用场景在产品能力上做了深入的优化:
1. 在计算密集型的场景中,阿里云弹性计算团队和英特尔一起针对CPU做了深度的定制和优化,基于英特尔第三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打造了高主频的HFG7实例,全核睿频能力高达到3.8GHZ,整机算力更是提升了160%,内存频率支持也高达3200MHZ。
2. 在缓存类以及其它内存密集型场景中,阿里云弹性计算团队推出了内存增强型实例RE6和非易失性内存增强型实例RE6P。其中,非易失性内存增强型实例RE6P 采用了英特尔最新的傲腾持久性内存,不仅提升了性能,也能更好地均衡成本。在Redis业务场景中,非易失性内存增强型实例RE6P表现突出,在性能提升20%的同时,整体成本还有30%的下降。
3. 在网络增强方面,阿里云弹性计算团队推出了第七代网络增强型实例G7NE,内网带宽达到64Gb,网络并发连接数高达1600万,网络转发能力也达到了2400万PPS。
4. 在高性能数据处理场景中,阿里云弹性计算团队推出了i3本地SSD实例以及D2S和D2C的本地HDD实例,能够在数据处理场景中灵活搭配,满足客户不同业务架构方案的需求。
除了对计算能力的全覆盖,阿里云提供更加灵活的产品售卖形态和健全的服务工具。阿里云弹性计算团队面向新零售、互动娱乐和金融等各个行业沉淀了丰富的解决方案,并为行业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1. 面向新零售行业,阿里云弹性团队基于抢占式实例Spot推出了面向新零售行业的“抢占式低成本优化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充分利用抢占式实例Spot的价格优势,来应对业务高峰期的客流量,与按量实例相比,最高能节省能90%的成本。
2. 面向互娱行业,阿里云弹性团队基于运维编排工具OOS推出了面向互娱等行业的运维编排解决方案。因为互娱行业应用的日常运维工作比较多,OOS可以极大地为其提升运维效率。
3. 针对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阿里云弹性团队还推出了安全增强实例C6T,实现从底层物理机硬件到上层虚拟机实例的全链路可信,并提供整套监控和风险应对的解决方案, 帮助金融机构用户以低门槛的方式用上高级安全功能,增加业务安全和合规能力。
对于阿里云弹性计算团队来说,目标就是要不断深入行业,深度理解行业用户的需求,不断推出有行业属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行业用户更简单、更高效地实现业务云化。
“云、边、端”计算位置的全覆盖,支持多种部署形态
各个行业上云已成趋势,尤其是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5G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边缘的计算需求也越来越丰富,有些是要求计算能力离最终用户更近,有些是要求计算能力离数据更近,有些是需要在特定的位置做计算。 用户对于计算的要求已经从“场景的全覆盖”扩展到了“地点的无处不在”。为此,阿里云弹性计算团队也布局了“云、边、端”全场景覆盖的能力,即“计算位置的全覆盖”,推出了一系列新的产品部署和运营形态,来应对客户和合作伙伴在计算的位置和运营模式上提出的新需求,将公共云延伸到更加广阔的空间里,与客户一起为边缘计算和5G 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
对于计算位置需求变化,阿里云弹性计算团队推出多种新的产品形态, 包括 Edge Zone、Hosting Zone、Partner Zone和Cloud Station。这些新产品形态拥有3个共同特点:
1、他们都属于阿里云公共云的一部分;
2、他们都采用了与阿里云公共云100% 完全相同的技术栈,全部基于阿里云的飞天操作系统;
3、他们都提供了与阿里云公共云一致的体验,拥有与阿里云公共云相同的产品能力、Open API和管理工具体系。
阿里云弹性计算团队一直以来都是以客户场景出发,利用云计算发展的技术红利,在产品上不断创新、不断追求极致性能,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计算需求、助力企业更专注于其自身的业务创新,最终实现降本增效。
关注百晓生,笑谈云计算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Kubernetes 新玩法:在 yaml 中编程
作者 |悟鹏 引子 性能测试在日常的开发工作中是常规需求,用来摸底服务的性能。 那么如何做性能测试?要么是通过编码的方式完成,写一堆脚本,用完即弃;要么是基于平台,在平台定义的流程中进行。对于后者,通常由于目标场景的复杂性,如部署特定的 workload、观测特定的性能项、网络访问问题等,往往导致性能测试平台要以高成本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开发场景的需求。 在云原生的背景下,是否可以更好解决这种问题? 先看两个 yaml 文件: performance-test.yaml 描述了在 K8s 中的操作流程: 创建测试用的 Namespace 启动针对 Deployment 创建效率和创建成功率的监控 下述动作重复 N 次:① 使用 workload 模板创建 Deployment;② 等待 Deployment 变为 Ready 删除测试用的 Namespace basic-1-pod-deployment.yaml 描述使用的 workload 模板 performance-test.yaml : apiVersion: aliyun.com/v1alpha1 kind: Beidou m...
- 下一篇
钉钉轻松顶住信息洪流的原因,竟然是它
今年的疫情来势汹汹,新冠病毒作为2020最具代表性的黑天鹅事件,虽然引起了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应,但是却让“停工不停业、停课不停学”成为了疫情时期的刚需。在疫情期间钉钉下载量激增,直冲各大应用商城下载量榜首,同时在线人数最多达到了2亿人。即使现在各行业已经正常复工,但钉钉的下载与使用量仍保持一个高速的提升,截至目前为止已有3亿的用户和1500w的企业组织在上面进行工作和学习。 但在这飞速发展的背后,对于技术也自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IM作为钉钉的核心功能,随着用户应用的不断深入,因此在业务和系统上也迎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在9月18日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智能高级技术专家木洛就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表格存储Tablestore是如何助力钉钉消息存储架构的升级,帮助钉钉顶住持续增长的流量。 钉钉IM消息存储面临的业务挑战1、用户对于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在功能上,要求场景化、定制化;在体验上,需要多设备状态同步,历史消息漫游。另外,为了满足一些大型企业的沟通需求,还需要支持人数超过万人的大群。这些要求,都是一个企业级IM必须能够满足的。2、疫情过后,钉钉IM系统规模快速扩大,日均消息突破千亿...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SpringBoot2配置默认Tomcat设置,开启更多高级功能
- MySQL8.0.19开启GTID主从同步CentOS8
- CentOS8安装Docker,最新的服务器搭配容器使用
- CentOS7设置SWAP分区,小内存服务器的救世主
- SpringBoot2更换Tomcat为Jetty,小型站点的福音
- CentOS8安装MyCat,轻松搞定数据库的读写分离、垂直分库、水平分库
- CentOS6,CentOS7官方镜像安装Oracle11G
- Jdk安装(Linux,MacOS,Windows),包含三大操作系统的最全安装
- SpringBoot2整合MyBatis,连接MySql数据库做增删改查操作
- SpringBoot2全家桶,快速入门学习开发网站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