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转型用云现状调研:混合云概念仍然存在误区
疫情按下了数字化的快进键,让更多企业认识到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于还在观望的企业来说,疫情帮他们做了一道选择题——拥抱数字化,就现在;而对于已经试水数字化的企业,则更加明确了决心和方向——加速迈向深水区。
图1
根据至顶网《企业数字化转型用云现状调研》显示:
- 50%的企业正在规划数字化转型;
- 23.2%的企业正在部分业务场景尝试数字化;
- 14.6%的企业已经在各业务层广泛推进;
- 2.4%的企业已经全面实现数字化并从中受益
由于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涉及企业从文化、组织、流程到技术的全面改造,因此往往要求企业具备自上而下的转型决心才能顺利推进,并且,转型的成效不在一朝一夕,需要不少时间和成本的投入。因此,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绝大部分企业的数字化还在起步规划和部分场景的试水阶段,真正全面推进数字化并从中受益的并不多。但可以确定的是,经过疫情的催化,对数字化仍然无感的企业仅有少数(9.8%),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面对这样一个大工程,企业可以采用“小步快走”的方式,利用云计算、AI、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先在部分场景尝试,有了效果和经验后,再慢慢推广到更多业务层。
混合多云成为IT架构未来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云计算由于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强大的算力和算能,被视为是一个“基础底座”。因此,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迈向数字化,云计算在近几年来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调查显示,有65.9%的受访企业均在数字化过程中用到了云计算(如图2)。
图2
- 22%的企业只有私有云;
- 18.3%的企业仅有公有云;
- 18.3%的企业开始使用混合云
在采用云计算时,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业务发展的部署方式。举例来说,公有云的优势是够灵活、有弹性、成本低,而私有云的特点是稳定、安全。因此,对于需要与客户保持紧密的互动和连接的企业,想要更快地响应市场需要,就选择公有云;此外,出于成本的考虑,很多中小企业也会优先选择公有云。而对于金融这样在业务的安全合规方面有着非常高标准、严要求的机构来说,私有云就是第一选项。
除此之外,本次调研也显示,目前已经有不少企业开始使用混合云或多云。其中,既有被动原因,也有主动因素的推动(如图3)。
图 3
- 37.4%的企业选择混合云是为了实现业务创新过程中的快速响应与扩容需求;
- 24.9%的企业选择混合云是为了满足不同业务工作负载的需要;
- 13.7%的企业使用混合云是为了节省成本/减少前期投资;
- 12.5%的企业使用混合云是为了满足容灾和备份等安全要求
根据调研,企业选择混合云较大的动因,是为了实现业务创新和快速响应(37.4%)。我们知道,企业的创新来自于对市场的洞察,这要求他们收集无处不在的数据,所以,计算的需求也会变得无处不在,从本地到云端,从云端到边缘端,当计算能力离数据越近,对业务的响应速度才会越快。与此同时,企业在快速创新的同时,也希望保持业务稳定,而要兼顾两方面的需求,权衡不同的工作负载需要,就要选择不同的云资源作为支持(占比24.9%)。长此以往,公有云、私有云和本地中心就会同时存在,形成混合多云的架构。
混合云概念仍然存在误区
需要强调的是,混合云并不是把几个公有云或者把公有云、私有云、本地中心简单放在一起即可,它是一种云计算技术的存在形式,是由私有云和公有云“有机组合”而成的。但是,显然,目前仍然有不少企业对混合云的概念还存在一些误区(如图4)。
图 4
- 12.2%的企业认为,只要用了多个公有云就是混合云;
- 17.1%的企业认为,只要同时用了公有云和私有云就是混合云
如果只是对不同的云形态进行简单“堆叠”,混合云在数字化转型中的价值也就无从发挥,只有对不同IT环境中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统一调度和编排,才能让企业的工作负载“自由”地跑在适合的环境中,并随着业务需求和技术变化“自由”移动,让数据流到它该到的地方去,真正满足业务快速响应和创新的企业需求。并且,这些IT环境甚至不只包括公有云、私有云,还包括企业的本地数据中心,以及边缘端。
数据打通是混合云落地的较大挑战
当然,采用混合多云架构必然会增加IT环境的复杂性,企业要部署、运营、管理这样一个架构,同样面临着非常多的挑战(如图5)。
图 5
- 50%的企业认为不同平台间的数据打通和统一管理是最大的挑战;
- 22%的企业认为架构环境的复杂性造成的安全问题是最大的挑战;
- 14.6%的企业认为多环境中应用的敏捷开发和集成是最大的挑战
由于大部分企业在使用混合云时并不是基于前期的统一规划和部署,而是被业务倒逼的结果,由此形成了非常复杂的异构环境,这个环境由多个云服务商、传统数据中心,甚至多个供应商提供的多个中间件和应用组成,它们之间很难实现兼容和联动,因此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数据之间无法互通和共享,数据的价值就无法被充分挖掘;其次,应用分布在不同的环境中,就做不到敏捷开发和集成,进而业务就无法快速响应;同时,在混合多云的复杂环境下,安全问题也会更加突出,当数据分散在各处,计算分布于各处,任何一个环境中有一个环节出错,带来的将是系统性、连锁性的风险。
这些问题的存在,意味着企业想要借助混合云实现的快速响应、大规模创新和成本优化的目的也就难以达成。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企业所需要的混合多云平台,将是一个兼具开放、安全,并且能够进行统一管理,带来无缝体验的现代化架构。
总结
从本次调研结果来看,选择混合多云架构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IT架构支撑,是共识;然而,企业对混合云概念的迷思,以及混合云落地挑战的存在,也是共识。基于这一结果,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混合云、用好混合云,至顶网通过“论道云途”系列短片,对话了来自产业、企业以及技术领域的专家,希望为大家探寻数字化转型的最佳云形态,明晰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用“好云”。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专访 CNCF 大使张磊:让云原生不再是大厂专属
近日,GitHub 上的 Go 语言趋势榜出现了一个新的项目 —— KubeVela。 据项目官方文档,KubeVela 是“一个简单易用且高度可扩展的应用管理平台与核心引擎,KubeVela 是基于 Kubernetes(K8s)与 Open Application Model(OAM) 技术构建的”。 在云原生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相信大家对 K8s 肯定不会陌生,那么 KubeVela 和 OAM 又是什么技术呢? 事实上,K8s 的大名虽然已经路人皆知,但在很多社区网友的反馈中,我们似乎看到围绕 K8s 的云原生生态目前只是几家头部大厂的专属。很多一线业务同学都反馈 K8s 太复杂了,太难学了,如果没有大厂的投入和技术储备来基于 K8s 构建出场景化的上层平台出来,要落地云原生技术,感觉根本搞不定。 而去年十月,阿里云与微软合作共同开源了OAM项目,旨在为云原生生态提供一个以应用为中心的、统一的上层抽象技术,从而大大降低业务研发同学上手云原生技术的门槛,真正享受到云原生带来的极致敏捷与研发效能提升。而刚刚发布的 KubeVela 项目,正是 OAM 模型在 Kubernetes...
- 下一篇
SaaS公司如何通过良好的数字营销策略来扩大知名度
在全球蔓延的冠状病毒疫情迫使很多企业允许员工在家远程工作,SaaS产品的订购量因此大幅增长。根据市场研究机构Technavio公司的最新调查,全球SaaS市场可能在2023年增长到600亿美元以上。 那么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恢复原有运营状态之后会发生什么?SaaS公司如何才能“抓住时机”继续发展? 良好的内容对于营销来说更加重要 SaaS公司在网站上的内容营销策略通常是在线的人越多,受众群体就越大,因此可以发布更多的内容。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吸引网络流量的关键不是创造大量内容,而是创造令人关注的内容。企业需要发布良好的内容来吸引用户的眼球,而不是提供大量无用的信息。 因此,SaaS公司需要在提高内容方面下功夫,获得专家顾问的帮助,确保其内容更具吸引力,并采用相关数据支持所叙述内容。还可以通过出色的公关公司进行宣传,使其内容脱颖而出,让SaaS公司成为行业领域的思想领袖——而这样的内容就是“轰动内容”。 轰动内容就是“提供有关用户所在行业的重要信息以及行动要点。”SaaS公司确实可以根据内容采取一些措施,当用户购买产品或服务时,就会想到他们熟知的SaaS公司,这样就会带来更多合作的机...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CentOS8编译安装MySQL8.0.19
- Hadoop3单机部署,实现最简伪集群
- SpringBoot2编写第一个Controller,响应你的http请求并返回结果
- SpringBoot2初体验,简单认识spring boot2并且搭建基础工程
- Windows10,CentOS7,CentOS8安装Nodejs环境
- 设置Eclipse缩进为4个空格,增强代码规范
- CentOS关闭SELinux安全模块
- Windows10,CentOS7,CentOS8安装MongoDB4.0.16
- Linux系统CentOS6、CentOS7手动修改IP地址
- CentOS8,CentOS7,CentOS6编译安装Redis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