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层面详解智能手机创新天花板
苹果失去创新已不是什么新观点,前段时间新发布的iOS 14也有不少人戏谑是“掏空安卓”。事实上,真有点为难苹果了,近几年智能手机领域的跃进式创新几乎绝迹,更多的还是微创新,或者只是技术常规迭代。
有人可能会说折叠屏技术算是很大的创新,比如三星Fold系列、华为mate X系列、柔派系列。这些机子虽有一定的市场,但从普及范围、实用价值来看,折叠屏技术目前的表现很一般。或者是今年突然被炒起来的屏幕高刷,最高甚至有144Hz,其实也只是技术迭代,而非创新。
5G算吗?恐怕也不能算,5G就是智能手机在硬件层面的一次常规迭代,它一年多来的表现,或者说给使用者本身带来的惊喜程度,远不如3G到4G的跨越。毕竟很多专家认为5G的出现其实更多的是服务于B端产业链的大升级,它其实是通信技术的升级,而非智能手机的升级。
智能手机真的已经碰到创新的天花板了吗?我们可以分别从相机、续航、外观、芯片、系统共五个方面去简单探讨一下。
相机:离单反远得很
前两年华为P系列开始发力手机的相机系统,于是带起了一股潮流,各家都绞尽脑汁想把相机做强,做出特色。去年,先是华为在P30 Pro上搭载了5倍光变和50倍数码变焦,随后小米cc9 Pro首次搭载了一亿像素。今年,三星S20 Ultra祭出了100倍数码变焦,华为p40 pro+则直接拿出了10倍光变。
从产品看,大家做相机的思路差异不小,比如小米想把像素做多,华为想把距离做远。于是,厂商之间也时不时就相机的正确方向大打口水仗和公关战,火药味从来就没有消失过。
10倍光变也好,一亿像素也罢,从后续产品的测评来看,很多数码博主和专业摄影师对此都有不小的争议。一个能够拷问灵魂的问题是:这些秀技术的极致功能,有多大的用?
答案是只对少数人有用,或者说,在绝大多数场景下都用不到。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只有S20 Ultra和P40 Pro+这些顶配机型上才搭载了这些功能,且价格不菲,尝鲜者不多。
好消息是,目前一两千以上手机相机平均素质,基本已经可以覆盖一般人日常生活的大多数场景需求。偶尔能让我们短暂兴奋的相机提升,基本都是对极限场景的针对开发。
如果从某些标准来看,比如防抖性能、调色水平、夜拍能力等,近年手机相机的综合能力却有不小提升,甚至可以拍月亮、看日食,拍摄上限也被提高了。但还是那个问题:又小又薄的手机何时能打败单反或无反相机?这可能需要多次跃进式创新的叠加。
续航:只是充的更快
近两年,安卓手机们在手机续航上的进步也非常明显,主要在于电池容量和充电速度两方面。
电池容量这块,即使是千元机,容量普遍都可以达到3000毫安左右了,中高端机型则一般在4000毫安左右,一般情况下一天一充没有什么压力。今天,大多数人在选择手机时,对电池容量的大小已经没有那么敏感了,因为充电技术的快速迭代,一定程度上让容量不再那么重要。
今年也是快充高速迭代的一年。从几家主要厂商的旗舰机来看,有线快充或是有线超级快充已经是标配,一般都在40W-65W左右,比如小米10 pro系列的50W闪充、vivo X50 Pro+系列的44W闪充,甚至是OPPO Reno4 Pro系列的65W超级闪充。
无线方面,充电技术的进化也很快。比如小米10 pro系列已支持30W无线闪充、华为P40 Pro系列支持27W无线超级快充。
即使是4000毫安及以上电池容量手机,快充技术的进步也已经可以将其充满时间缩短到30多分钟。某种程度上,现在的快充技术,已经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用户对续航和电池容量的忧虑,即便是重度用户,半天耗掉了80%的电,也能在很短时间内补回来。
虽然手机电池材料方面已经多年没有进步,最近声量比较大的石墨烯电池也还未有厂商真正搭载商用,但充电技术的迭代已经让大部分用户不会对续航有什么抱怨。短期看,续航的优化还是在于快充技术和能耗,和电池有关的大革新依然很难出现。
外观:死磕色彩和后盖
触屏机的出现,应该是手机史上最大的革新之一,触摸屏的出现,不仅在外观上为手机创造了更多可能,还改变了人与手机的交互方式,一定程度上给后来的手机软件发展留出了巨大的空间。
前两年,大家在手机外观上的焦点还是全面屏,看谁屏占比高。有的厂商做出了双面屏方案,比如Nubia X,有的则做出了弹出式摄像头,比如OPPO Find X。现在,情势再变,旗舰机的发布会上,很难再看到某个厂商对屏占比大书特书。
从今年发布的各价位段机子来看,外观方面的博弈最激烈的还是配色和材质。华为P40系列的冰霜银、Nova 7系列的“7号色”、OPPO Find X2 Pro系列的竹青色、一加8 Pro的蓝调色。材质方面,塑料、玻璃后盖之外,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尝试陶瓷、素皮等材质的后盖。
外观方面最不拘一格的更多还是游戏手机,比如黑鲨3、红魔5G,设计方面走的是与游戏贴合的流速线条设计风格,为了给用户营造一种炫酷、极速的视觉印象。
外观方面,屏占比越来越低(摄像头位置多变)、配色越来越稀有应该是未来的两大主流发展趋势。尽管有了第二块屏幕的实践,但智能手机的外观已经基本定型,即使是折叠手机,其实也未在外观上有很大的变化。
芯片和系统:按部就班的升级
得益于摩尔定律,手机芯片的性能过去数十年来一直在稳定提升。现在,出于5G升级需求,各大芯片厂商对5G能力的整合也让芯片在综合性能上实现了不小的进步。去年,高通、海思、联发科都陆续推出了自己的5G芯片,要么用于自家手机搭载,要么是为了抢占厂商用户。
目前来看,5G芯片的出现只是让手机有了5G能力,主要体现在上传和下载速度上。芯片性能的提升逻辑,比如能耗的下降或算力的提升,还是与4G时代相仿,取决于各家的AI能力和芯片设计能力。
而且目前5G芯片诞生不久,在5G体验上依然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稳定性、双卡双待等等,随着5G基站的不断普及,这个情况会逐渐改善。
系统应该是手机最具备创新可能的地方,近两年不管是安卓也好,IOS也罢,更多的还是在交互、隐私、流畅性等方面进行创新。安卓系统层面,各家厂商都做了自己的定制版本,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比如华为EMUI、小米MIUI、魅族Flyme、一加氢OS等。
系统体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IOS系统的流畅性和UI设计一直是模范,但EMUI、MIUI等也在以不同方式的追赶,甚至是超越。但目前来看,IOS创新乏力或许已经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了,即系统层面的创新确实存在很大的瓶颈。
写在最后
5G元年,厂商新机发布时间极为紧凑,抢占市场没有错,但若是仔细掂量其中大部分机子,恐怕会发现只是现存方案的不同组合,鲜有真正让人为之振奋的创新。某种程度上,这也怪不得他们,供应链和实验室没有的东西,怎么可能会出现在终端上。即便如此,也不可否认微创新在效率和体验上对手机所作出的贡献。5G更快了,但也许慢一点,会有更多时间看清未来。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边缘计算:将物联网应用推向新高度
随着技术的发展,需要新方法的新问题也随之发展。随着智能设备(如智能开关、恒温器和第三代语音助手)的出现,数据量激增并降低了集中计算和分析的效率。边缘计算通过帮助这些智能设备处理数据来满足它们在边缘节点上的需求,从而使这些智能设备更加智能。 边缘计算仅传输集中计算所需的数据,从而解决了延时及带宽成本等诸多问题。边缘技术不仅提高了边缘设备的效率,而且还提高了集中式分析系统的效率。鉴于边缘计算的前景,它有望成为2020年及以后最重要的技术趋势之一。 例如,Google的Nest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根据每天的温度调整情况,了解居民在工作日或周末是在家还是外出。借助此信息,Nest可以在整个星期和周末自行调节温度。Nest的边缘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突显了企业数据管理面临的一个有趣挑战。 传统上,企业采用了一种分析数据并使用集中式方法从中获取情报的体系结构。例如,数据仓库是商业智能的主力军,是众所周知的中央存储库,可以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洞察力。该过程称为ETL,它从操作系统中提取数据,将其转换为适当的格式,然后将其加载到数据仓库中。 多年来,这种架构已被证明是有效的。但是在边缘设备时代,传统的物理数...
- 下一篇
苹果希望iPhone能取代用户的护照和驾照等身份证明
苹果的目标是让iPhone成为任何人都必须携带的唯一东西,该设备能够安全地取代护照、驾照和其他物理形式的身份证明。苹果最近宣布了一项摆脱汽车钥匙的计划, 但iPhone已经让我们无需携带日记本, 相机, 笔, 甚至镜子。现在,该公司正专注于让用户无需携带摆脱护照、图书馆卡、滑雪证,以及一般的身份证。 苹果一系列略有不同的专利申请,都题为 "提供用户身份的验证声明",详细介绍了记录或传输用户ID的方法。苹果一次也没有使用iPhone这个词,而是数百次提到了可能是任何技术的设备。用于验证身份的系统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接收包括识别设备用户信息的验证声明,验证声明由服务器,与服务器分离的身份验证提供商对信息的验证而签署,验证声明是特定于设备。 根据这个建议,像iPhone这样的设备可以安全地传输某种形式的ID。如果设备的主人已经被验证,比如说通过Apple Watch中的生物识别传感器,那就可以验证发送的ID。虽然苹果的应用主要指的是护照,但目的是一个系统可以用于很多事情,允许用户获得一个经过验证的身份主张,作为用户的数字身份,该身份主张包括用于识别用户身份的信息,并且可以...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设置Eclipse缩进为4个空格,增强代码规范
- SpringBoot2整合Redis,开启缓存,提高访问速度
- Jdk安装(Linux,MacOS,Windows),包含三大操作系统的最全安装
- CentOS8,CentOS7,CentOS6编译安装Redis5.0.7
- Windows10,CentOS7,CentOS8安装Nodejs环境
- SpringBoot2编写第一个Controller,响应你的http请求并返回结果
- CentOS关闭SELinux安全模块
- Linux系统CentOS6、CentOS7手动修改IP地址
- CentOS7,8上快速安装Gitea,搭建Git服务器
- SpringBoot2全家桶,快速入门学习开发网站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