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至今未落地 究其原因是没想好怎么分蛋糕
智能家庭的概念是什么?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将与家居生活的各种子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深度数据分析管理,让家居生活更舒适,方便,有效,与安全。说明白点,智能家庭就是物联网的一个分支。物联网的概念提出来已经很久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大家还是不明觉厉,别说万物互联,家居互联都还没有普及。
智能家居至今未落地 究其原因是没想好怎么分蛋糕
那么,是什么阻碍智能家居的普及呢?有的媒体说是价格,体验,技术,等等等等。说到价格,手机刚开始,也不是很亲民。十几年的发展,现在成了快消品。至于体验,这个就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事。体验这东西,如果没有一个智能家居的整体环境,怎么去改进呢。就比如某件物品,没有成品,怎么去体验?不会是科技公司,媒体,画着蛋糕让用户在梦里体验蛋糕的味道?果真如此,建议大家每晚睡觉前准备一杯水放在桌上,梦醒了,漱下口。再从技术上分析下,无论是传感器,还是互联网,对于智能家居物品来说,都不是什么难事。有些人就会说了,天上有头牛在飞,是你吹上去的吧?你要是这么认为的话,那就让这头牛在天上飞,容小编吹下去吧。顾名思义,智能家居,指的就是家庭的相关物品,在互联网的连接下,与用户的智能交互。家居物件,有哪些呢?大到智能电视,冰箱洗衣机,小到智能闹钟,智能门锁,温湿度计。凭现今的技术,智能门锁加上传感器,wifi模块等应该不是什么难事。问题出在哪里呢?
脑洞大开一下,假如人工智能很完善,智能门锁能连接互联网,人脸识别,语音交互。某一天,你坐在客厅里吃饭。恰好此时,你的某某女性朋友登门拜访。此时,智能门锁已经已经感应到。怎么通知你呢?难道用语音广播:主人,来了一位美女,可能是小三。让整个小区的人知道?你然后在客厅冲着家门喊,是我朋友,可以开门?如果是这样的交互方式,那说实在的,这产品就该千刀万剐,根本就是拖后腿的智能门锁。违背智能家庭带给用户便捷的初衷。最好的交互方式一定是这样,有客人来访,智能门锁通过与智能摄像头的交互,识别访客,并把访客的相貌传到在客厅的你的手机里或者其它屏幕上,语音提醒让你确认是否开门。如果访客不认识,有凶神恶煞的几个,可以告诉他们,下楼左转是派出所,叫他们去那里逛逛。你坐在客厅就可以洞悉一切并用语音完成交互。与其它智能家居产品的智能交互也是如此,没有时空的限制。这就是智能家庭带给用户的方便。而用户不离身的智能硬件,就是手机。
从这里可以看出,智能家庭要给用户带来便捷性,一定要通过智能手机控制。你总不可能把一切的家居物件都放在客厅吧?比如空调洗衣机等等。事情分析到这里,一切都明朗。并不是现在的技术不足以支撑智能家庭的建立,而是各种智能家居产品没有兼容性,相关的厂商不愿意把产品的控制权交给手机厂商,任人鱼肉。智能家庭是一块很大的蛋糕,每个厂家为了能多咬一口,阻碍了智能家庭的发展。也许洗衣机是这个牌子,空调是那个厂家。家居产品五花八门,而每个厂家都想有一个自己的智能家庭解决方案并成为标准,让蛋糕提在自己手里。大家闭门造车,各自为战,导致智能家庭的物与物兼容性难点,并带来智能家庭体验的不足。加上价格的各种因素,要普及还只能停留在口号里。
其实,蛋糕足够大,在谁手里都一样,只要自己能咬一口。一切与智能家居相关联的厂商,抛开门户之见,产品开放兼容,给智能家居物与物无障碍互联生命力,群策群力让解决方案标准化,把蛋糕做大才是重点。如果非要问智能家庭什么时候能普及,答案只有一个:时间…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智能家居与单词“Echo”的50年情缘
谁还记得1965年,世界上第一个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诞生,它叫Echo IV。请大家铭记这个名字,发明者是西屋电气公司的工程师吉姆 萨瑟兰(James Sutherland)。 因为电子元器件的庞大,Echo IV占据的房屋空间非常巨大,整栋房子像被机器包围,而不是房子盛放机器。 庞大的Echo IV旧照 Echo IV的人机交互界面 其实Echo IV的人机交互界面就是IBM的Selectric打字机。 Echo的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 Computing Home Operator,IV是罗马数字代表四号。 Echo IV的功能: 吉姆 萨瑟兰一家 94年IEEE的年报上透露了重磅历史消息,说发明者吉姆 萨瑟兰协同妻子用这台Echo IV成功给女儿用机器穿上雨衣。除此之外,当年的发明者吉姆还吹牛说,Echo IV还支持食物追踪和天气预测,但是实际上,这些功能只是吹牛,实际无法实现。 Echo IV目前被搜藏在加利福尼亚博物馆中,但是不对外展示。Echo IV的发明者萨瑟兰12年还活着,现在未知,因其早已隐退江湖。 50年情缘: Echo身躯由大到小的演变 标题说与Echo的50...
- 下一篇
科技疆域不断扩大 物联网本质逃不出这六点
这一次来真的!犹记得2002年左右,我们一群同事,到CMU大学取经,学了一套叫做普及运算的架构回来。当时一个简单的案例是室内定位,例如在一个大型办公室园区,你的合作团队成员在哪边,设备仪器在哪边,是不是有人在使用,其他各式各样的资源的使用情况等,都可以随时在自己的计算机一目了然。 那时候有一次演讲,我随口说了一个牙刷的情境,早晨你起来要刷牙时,牙刷会讲一个笑话给你听,让你刷得特别开心。后来又弄一个魔镜的专利,约会前只要看着魔镜,可以看到各式化妆手法后的脸孔和衣着。 过几个月后,我又提了一个计划,叫做无所不在的影像,就是每个重要地点广设无线摄影机,然后有个中央控制的机制,需用到的人可以去查询,所以我们就可以随时看到北海岸的风浪、看到东北角的日出、看到山上的樱花、2环路的车阵。 那一段时间,很多的想法蜂拥而至,但并不受到太多关注,产业大部分都在为智能手机的大市场而做准备。离开那个工作前,我们实作了Zigbee完整通讯协议的程序代码,称整个应用叫做无所不在的感测控制系统。 这意思跟更早之前,刚开始个人计算机比较普遍的年代一样,有人开始幻想计算机会统治世界,控制机器人来管理交通、生产、秩序等。...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