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视传统存储的反击
对于分布式存储一直有一个疑问:横向扩展(Scale Out)、弹性伸缩、敏捷业务、开箱即用,外加成本优势……,无不针对传统存储的“罩门”,从技术分析上看,分布式存储理应所向披靡,但为什么现实市场并不是这样呢?
超融合产业联盟联想企业云产品总监高志国对此有一个观点认为:分布式存储发展不会一步登天,会有一个过程。首先分布式存储会蚕食增量存储市场,然后随着用户对于技术理解的不断加深,最终将一统江湖。分布式存储称雄市场是早晚的事情。“当务之急是团结合作,打败共同的敌人--传统存储。”这是超融合产业联盟倡导的产业情怀和志向。
当我们在谈论超融合存储、传统存储的时候,其实有一个隐性的前提:分布式存储和传统存储是对立的。但真的是这样吗?对此,有着15年存储业界经验的老兵--宏杉科技总裁李治就曾经说过曾经说过:传统存储V.S分布式存储的对比是不合适的,分布式并不是超融合的专利,传统阵列存储也可以采取分布式。
存储技术对比
众所周知,传统存储以EMC、HDS、NetApp为代表,产品方案以SAN和NAS应用为主。典型SAN应当属关系型数据库,数据以块数据为主,所谓结构化数据;而NAS以文件数据为主,可以认为是非结构化数据。期间,也有所谓融合存储或称统一存储,用单一阵列兼顾AN和NAS应用,所谓SAN+NAS。
实际上,传统阵列存储也在向软硬件分离方向发展,也是一种软件定义存储的方式。在新的方式下,统一存储不需额外添加NAS机头,用软件方式来实现。
分布式存储方面,以对象存储、云存储、超融合、ServerSAN……为主,以x86本地存储为核心,构建统一资源池共享存储。鉴于x86服务器+磁盘价格优势明显,因此备受关注。
其实仅仅从架构上很难分辨二者的差别,因此也可以从应用角度对比一下。
分布式存储实践多来自互联网企业的云计算中心,而传统阵列存储主要应用在行业/企业级的数据中心。应用类型方面,互联网以门户网站、IM、搜索、游戏、邮箱应用为主,其特点是:种类相对不多,但单一应用的规模巨大,可以达到千万甚至数以亿计;企业级用户方面,应用以OLTP、OLAP、OA、ERP、CRM等为主,应用种类丰富,但单一应用的规模并不大,有些应用的规模就是几十人。
应用性质不同,其对于存储性能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以OLTP为例,除了IOPS之外,对于低时延的要求也很高。对此,分布式存储可以应对吗?
也许会有人会说到“双11”,电子商务不也是OLTP性质的应用吗?确实,电商也是一种关键业务应用。在技术上,电商主要针对浏览、查询,也就是前端的应用进行了分流,属于一种分库、分表的操作,数据之间并不要求严格的数据一致性。有消息称,电商核心交易部分也是采用传统阵列存储。
传统存储与时俱进
不论如何,分布式存储给传统行业/企业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从传统阵列一枝独秀,到传统存储、分布式存储分庭抗礼,其实用户乐享其成,不是吗?
分布式存储和传统存储相互竞争也相互借鉴。分布式存储在横向扩展和成本上优势明显,但是要求传统/行业企业在应用上进行必要的调整。例如用业务的手段来规避数据非一致性带来的问题,如双11期间,电商没有办法第一时间退款等。
对于传统行业/企业来说,大多会采用服务外包的模式,主要依靠合作伙伴的技术力量,企业自身的技术人员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与此同时,传统阵列存储也不会一成不变。
传统阵列存储主要的短板在于Scale Out能力相对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形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能不能打破这种不利的局面呢?其实,分布式存储给传统阵列存储带来了很好的借鉴。
在保持稳定、可靠、高性能和低延迟特点的同时,如果传统存储也可以实现控制器(机头)计算和存储资源池的管理和调度,如此传统存储也就是实现了转型和升级。
“永远不要低估一颗总冠军的心。”这是体育届的经典名言,意指不要低估了对手的实力,特别那些曾经的王者。存储界也是如此,不要低估传统存储的反击。
本月30日,宏杉将对外发布CloudSAN“云尚之道”。通过一种被称为“XAN网络”的低延迟以太网技术,解决传统存储横向扩展能力不足的问题。由于操作上的原因,没有办法剧透更多的细节。敬请关注后续报道。
总之,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才是我们最为期待的,不是吗?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2016企业开发趋势:Lightbend关于JVM开发者的调查
Lightbend最近调查了2100个JVM(包括Java和Scala)开发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开发趋势和IT基础设施趋势之间的相互关系。 各家公司在怎样用最新技术实现他们的应用程序。 新兴技术的实际生产使用率统计分析。 报告全文题为:“2016企业开发趋势:2100个JVM开发者的云、容器和微服务分析”,分析了从使用重量级J2EE服务器到微服务和轻量级容器来构建应用程序,这个变革背后的主要驱动力。 如下图所示,参与调查的开发者来自于不同的公司: 调查主要得出了以下三个发现: 微服务和快速数据是现代应用程序开发的主要驱动力。 轻量级容器在使基础设施大众化,并且在挑战着Java EE应用程序服务器。 可移植性和弹性的优势在推动着“本地云”的进程。 当今的分布式服务都是为前所未有的大量数据而设计的,它们需要有更加弹性的、松耦合和可扩展的反应式系统。 这种向反应式系统演化的驱势可以从反应式宣言中找到答案: 发生这些变化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对应用程序的需求已经急剧改变了。几年前,一套大型系统还会运行在几十台服务器上,命令响应时间要几秒钟,维护一次要停服几小时,数据以GB来计算。可现在应用程序已经...
- 下一篇
OpenStack建设企业私有云要解决五大问题
OpenStack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发行版OpenStack尚不完美,企业要建成私有云必须预先充分了解发行版OpenStack的缺点,并寻求专业OpenStack提供商的帮助与合作,才能扬长避短,真正发挥OpenStack的优势,建成最大化企业竞争优势的私有云。 OpenStack在企业里如何用好?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着重解决?OpenStack在企业里怎么才能用好?开发人员认为是使用姿势的问题;用户认为要稳定可靠,不能老宕机;老板认为多招几个牛X的开发和运维就可以搞定。 其实OpenStack在商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稳定性、完整性、高可用性、易用性、双活和容灾。 先说稳定性。一个好的产品,性能并不是第一要素,稳定性对企业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a.OpenStack在扩展性和稳定性上还远远不足,需要精心打磨。 从几十台增长到上千台甚至上万台,是否还可以一如既往的稳定工作不出问题?实践证明,随着规模的扩大,整体架构需要在稳定性方面做足功课。 比如需设计多个NOVA API和多个镜像、负载均衡和节点高可用、数据库的并发响应。 另外在社区中被吐槽最多的升级问题——Nova,Swi...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SpringBoot2整合Redis,开启缓存,提高访问速度
- SpringBoot2初体验,简单认识spring boot2并且搭建基础工程
- Hadoop3单机部署,实现最简伪集群
- CentOS8编译安装MySQL8.0.19
- MySQL8.0.19开启GTID主从同步CentOS8
- SpringBoot2整合Thymeleaf,官方推荐html解决方案
- CentOS6,CentOS7官方镜像安装Oracle11G
- CentOS8安装MyCat,轻松搞定数据库的读写分离、垂直分库、水平分库
- SpringBoot2配置默认Tomcat设置,开启更多高级功能
- Red5直播服务器,属于Java语言的直播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