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t 1.87.0 正式发布 & Rust 1.0 十周年纪念日
5 月 15 日是 Rust 1.0 发布十周年纪念日,Rust 项目开发者在荷兰的 Utrecht 举办了“Rust 十周年”庆祝活动,并在当天发布新版本 1.87.0。
新版本的主要新特性包括:
- 标准库加入匿名管道(Anonymous Pipes)
use std::io::Read; let (mut recv, send) = std::io::pipe()?; let mut command = Command::new("path/to/bin") // Both stdout and stderr will write to the same pipe, combining the two. .stdout(send.try_clone()?) .stderr(send) .spawn()?; let mut output = Vec::new(); recv.read_to_end(&mut output)?; // It's important that we read from the pipe before the process exits, to avoid // filling the OS buffers if the program emits too much output. assert!(command.wait()?.success());
- 安全架构 intrinsics
#![forbid(unsafe_op_in_unsafe_fn)] use std::arch::x86_64::*; fn sum(slice: &[u32]) -> u32 { #[cfg(target_arch = "x86_64")] { if is_x86_feature_detected!("avx2") { // SAFETY: We have detected the feature is enabled at runtime, // so it's safe to call this function. return unsafe { sum_avx2(slice) }; } } slice.iter().sum() } #[target_feature(enable = "avx2")] #[cfg(target_arch = "x86_64")] fn sum_avx2(slice: &[u32]) -> u32 { // SAFETY: __m256i and u32 have the same validity. let (prefix, middle, tail) = unsafe { slice.align_to::<__m256i>() }; let mut sum = prefix.iter().sum::<u32>(); sum += tail.iter().sum::<u32>(); // Core loop is now fully safe code in 1.87, because the intrinsics require // matching target features (avx2) to the function definition. let mut base = _mm256_setzero_si256(); for e in middle.iter() { base = _mm256_add_epi32(base, *e); } // SAFETY: __m256i and u32 have the same validity. let base: [u32; 8] = unsafe { std::mem::transmute(base) }; sum += base.iter().sum::<u32>(); sum }
- 通过
asm!
内联汇编可跳转到 Rust 代码中的标记块
unsafe { asm!( "jmp {}", label { println!("Jumped from asm!"); } ); }
- 稳定 API 等等
为庆祝 Rust 1.0 稳定版发布十周年,Rust 作者 Graydon Hoare 写了一篇《10 Years of Stable Rust: An Infrastructure Story》长文进行回顾,他在文章提到了一组数据:
-
1.0 之前,Rust 代码库累计了 4 万次提交;此后又新增了 24.6 万次提交。换算下来,过去 10 年几乎是每小时合并 2.8 次提交。
-
贡献者从 1.0 时不足 1000 人,扩展到现在约 6700 人。
-
项目已关闭超过 4.7 万个 issue,合并了 14 万多个 PR。
-
1.0 时共计约 1100 份 RFC(用于语言演进的提案),如今累计达到了 3772 份。
-
发布了 87 个正式版本,大多数都按六周节奏准时发布。
-
推出过 3 个 Edition(版本变更打包,兼容旧代码),用于引入需要 opt-in 的非兼容变更。
-
每个版本的兼容性测试范围从 2500 个 crate 增长到了现在的 58.7 万个。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张朝阳:如果晚生 30 年,自己也会卷入到 AI 里面
在最近召开的2025搜狐科技年度论坛上,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与清华大学讲席教授张亚勤及猎豹移动董事长兼 CEO 傅盛等三位不同领域人士,围绕人工智能(AI)、人形机器人和脑科学等前沿科技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张朝阳在讨论中表示,如果晚生30年,自己也会卷入到AI里面,包括人形机器人,脑科学。他认为,目前正是一个比特与分子、原子交汇的时代,物理世界和生物世界的融合为年轻人提供了追逐新兴风口的机会。在他的视角中,年轻人可以在这一时代中大胆尝试,而年长者则更倾向于优化现有的商业模式。 在谈及中美之间的 AI 差距时,傅盛强调了中国在工程化和应用创新方面的潜力,特别是在智能体等贴近实际应用的领域中,中国有望超越对手。张亚勤则指出,人才的积累是核心竞争力,并提到年轻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展速度令人瞩目,清华大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是美国的五倍左右。他认为,人工智能最大的创新发生在过去五年,未来五年也将是一个关键期。 张朝阳总结道,中国在 AI 和科技领域的竞争力源于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工作,加上庞大的人口基数,这种竞争环境推动了中国在各个科技领域的追赶与超越,包括芯片技术和算力问题的...
- 下一篇
雷军:小米玄戒 O1,3nm 旗舰处理器,力争跻身第一梯队旗舰体验
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发文介绍了其全新手机 SoC 芯片小米玄戒 O1:“采用第二代3nm工艺制程,力争跻身第一梯队旗舰体验”。 雷军表示,截至今年4月底共四年多的时间,玄戒累计研发投入已经超过了 135亿人民币。目前,研发团队已经超过了2500人,今年预计的研发投入将超过60亿元。 全文内容如下: 今年是小米创业15周年。 早在11年前,2014年,我们就开始了芯片研发之旅。 2014年9月,澎湃项目立项。2017年,小米首款手机芯片“澎湃S1”正式亮相,定位中高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遭遇挫折,我们暂停了SoC大芯片的研发。但我们还是保留了芯片研发的火种,转向了“小芯片”路线。再后来,小米澎湃各种芯片陆续面世,包含了快充芯片、电池管理芯片、影像芯片、天线增强芯片等“小芯片”,在不同技术赛道中慢慢积累经验和能力。 这几年,很多米粉也一直在追问,小米还做不做大芯片了?网上也有各种似是而非的传闻,也有不少人嘲笑澎湃SoC没有后续。但我想说,那不是我们的“黑历史”,那是我们的来时路。 2021年初,我们做了一个重大决议:造车。同时,我们还做了另外一个重大的决策:重启“大芯片”业务,重新开始研发...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