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inikube快速搭建单节点环境
一、说明
本文主要介绍在 Centos7 环境下基于 Minikube 来快速部署 Kubernetes 单节点集群环境,并在外部访问部署在 k8s 上的 dashboard 服务。
二、Minikube 介绍
Minikube
是一个基于go语言开发,易于在本地运行 Kubernetes 的工具,可在你的笔记本电脑上的虚拟机内轻松创建单机版 Kubernetes 集群,对硬件资源没有太高的要求,非常适合 测试 和 本地开发。
架构图:
运作原理:
从 Minikube 的架构中可以看出 master 节点与其它节点合为一体,而整体则通过宿主机上的 kubectl 进行管理,这样可以更加 节省资源。
简单来说就是,用户使用 Minikube CLI 管理虚拟机上的 Kubernetes 环境,比如:启动,停止,删除,获取状态等。一旦 Minikube 虚拟机启动,用户就可以使用熟悉的 Kubectl CLI 在 Kubernetes 集群上执行操作。
三、Minikube安装
3.1. 系统要求
- CUP:2核以上
- 内存:2GB以上
- 硬盘:需要20G
- 网络:能连因特网(需要下载安装包),
- 容器:需要先安装Docker或其他容器。
3.2. 安装前准备
3.2.1. 安装 Docker
安装步骤参考:https://www.runoob.com/docker/centos-docker-install.html
docker 的最低建议版本为 20.10.0 以上
配置阿里云加速器:https://cr.console.aliyun.com/cn-shenzhen
启动 docker:
systemctl start docker systemctl enable docker.service
3.2.2. 创建新用户
操作 minikube 需要一个具有 root 权限的用户(非root)
需要将该用户添加进入 docker 用户组
添加该用户至 docker 用户组:
sudo gpasswd -a 用户名 docker
更新 docker 用户组:
newgrp docker
3.3. 部署
切换新创建的用户来操作 minikube,我这里创建的用户为 zlt
su zlt
安装步骤参考:https://minikube.sigs.k8s.io/docs/start/
3.3.1. 安装命令
执行以下2个命令,下载并安装 minikube 命令:
curl -LO 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minikube/releases/latest/minikube-linux-amd64 sudo install minikube-linux-amd64 /usr/local/bin/minikube
执行命令 minikube version
查看版本号:
3.3.2. 启动集群
执行以下命令:
minikube start --image-mirror-country='cn' --kubernetes-version=v1.23.8
image-mirror-country 为指定使用国内源
kubernetes-version 指定部署的版本(最新版兼容性坑比较多,所以选择低版本)
执行成功如下图所示:
3.3.3. 验证
执行命令 minikube status
查看状态,结果如下:
[zlt@zlt opt]$ minikube status minikube type: Control Plane host: Running kubelet: Running apiserver: Running kubeconfig: Configured
3.3.4. 查看集群状态
可直接使用 minikube 自带的 kubectl 命令。
获取集群所有节点(机器):
minikube kubectl get nodes
获取集群所有命名空间:
minikube kubectl get namespaces
查看集群所有 Pod:
minikube kubectl -- get pods -A
3.3.5. Minikube 常用命令
进入节点服务器:
minikube ssh
执行节点服务器命令,例如查看节点 docker info:
minikube ssh -- docker info
删除集群, 删除 ~/.minikube 目录缓存的文件:
minikube delete
关闭集群:
minikube stop
销毁集群:
minikube stop && minikube delete
四、安装 kubectl
由于 minikube 内置的 kubectl 命令功能不全,所以最好独立安装一个 kubectl
用以下命令下载最新发行版:
curl -LO "https://dl.k8s.io/release/$(curl -L -s https://dl.k8s.io/release/stable.txt)/bin/linux/amd64/kubectl"
安装 kubectl:
sudo install -o root -g root -m 0755 kubectl /usr/local/bin/kubectl
查看版本的详细信息:
kubectl version --client --output=yaml
五、安装 dashboard
执行以下命令,启动 dashboard 插件:
minikube dashboard
集群外部想要直接访问 dashboard 还需要设置代理才能访问,执行以下命令:
kubectl proxy --port=8001 --address='192.168.28.138' --accept-hosts='^.*'
--port 需要暴露的端口号
--address 服务器外网IP(宿主机IP)
--accept-hosts 外部访问服务器的IP(白名单)
这样就可以在浏览器上通过以下地址访问 Kubernetes Dashboard:
http://192.168.28.138:8001/api/v1/namespaces/kubernetes-dashboard/services/http:kubernetes-dashboard:/proxy/
扫码关注有惊喜!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前端标准化之旅
作者:京东零售 陈艳春 本文主要是介绍前端研发的一些标准化规范,良好的代码规范,不仅能够让代码简洁清晰,还可以减少 bug 的出现,更能够让看代码的人赏心悦目,本文主要从命名规范、语法规范、后端系统开发规范、版本更新规范、上线邮件申请规范、项目启动规范来、文件目录规范七方面介绍,文档内如有错漏之处,敬请大家指正,会及时做出调整;也希望各位能够提出更宝贵意见和建议,使文档更加完善。当然如果感觉有可借鉴之处,欢迎大家采纳。 引言 前端标准化是我们践行前端工程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为什么要标准化呢?首先我们开发是需要多人开发的,每一个开发者都有各自的编码喜好和习惯,就是因为这个不同的编码习惯和喜好增加了我们项目的维护成本,所以每个项目或者团队需要明确统一的标准。 以下是我积累的一些前端规范以及一些个人建议: 一.命名规范 好的命名是通俗易懂,见名知意,即看css能很清晰明了的看出html的结构,优雅的js命名,可以看出每个func所处理的事情,清晰的文件和文件夹命名规范,有助于理解项目结构,以下介绍下我们日常积累的一些命名规范。 1.文件夹使用短横杠命名法(`xxx-xxx`),vue、js、s...
- 下一篇
文盘Rust -- 本地库引发的依赖冲突
作者:京东科技 贾世闻 问题描述 clickhouse 的原生 rust 客户端目前比较好的有两个clickhouse-rs 和 clickhouse.rs 。clickhouse-rs 是 tcp 连接;clickhouse.rs 是 http 连接。两个库在单独使用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同一工程同时引用时会报错。 Cargo.toml# clickhouse http clickhouse = {git = "https://github.com/loyd/clickhouse.rs", features = ["test-util"]} # clickhouse tcp clickhouse-rs = { git = "https://github.com/suharev7/clickhouse-rs", features = ["default"]} 报错如下 Blocking waiting for file lock on package cache Updating git repository `https://github.com/suharev7...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