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的开发移动应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深入到工作与生活之中,开发移动应用就成为众多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必然选择。但是,开发移动应用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特别是当涉及到架构复杂、更新频繁、与组织后端数据集成度高的移动应用开发时,其难度将倍增。
那么,组织应该如何高效的开发移动应用呢?国信灵通市场研究专家给出了以下几个建议:
一、做好开发前的前期准备
在移动应用开发之前,前期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充分而准确的前期准备并不会浪费组织宝贵的开发时间,相反,在开发上一些重要问题的正确选择会让开发工作变得事半功倍。具体来说,这些重要问题包括:
平台选择:目前主流的移动操作平台是iOS、Android、Win8,对于开发者而言,一个移动平台的意义,并不只是一个操作系统而已,它还包括了与之相联系的整个生态环境。ios平台拥有更好、更统一的应用体验,而且iOS用户拥有更高的APRU值(每户每月平均收入),但属于封闭系统;Android平台开放性高、用户量更大,但是碎片化现象严重,会大幅推升开发与维护成本。组织在进行应用开发时,必须对选择对应的平台,即使要进行全平台开发,也需要对各平台开发的优先级进行选择。
当然,在做平台选择时,可能还会有一些其他因素存在。比如iOS平台对于很多权限进行了限制(如读取联系人信息、通话信息等),如果组织想开发此类的应用,那么Android平台显然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硬件性能:在开发移动应用时,组织还必须对目标用户的硬件能力进行考虑,如果需要开发的应用面对的是大部分用户(如即时通信软件、移动OA软件等),那么组织就必须在开发应用时砍掉那些虽然强大、但是耗用资源量大的功能。而且,各种硬件平台的差异也是组织所必须考虑的问题,否则很有可能出现一个应用在大尺寸屏幕下很绚丽,但在小尺寸屏幕下却非常丑陋的问题。
技术应用:大部分移动应用开发商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是采用本地化的开发技术开发一个原生应用,还是开发一个适应于移动设备的 Web 应用?原生应用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设备的能力,达到比较好的表现效果和更加优秀的用户体验,而且其不需要网络支撑,在离线环境下依然能够应用。但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难以跨平台应用。而HTML5为旗帜的跨平台方案则具备一次性开发针对不同平台应用的能力,但其缺点是无法高效率地利用设备的硬件性能,且无法做到离线应用。
二、制定高效的移动应用开发策略
开发移动应用并非仅是开发资源的堆积,还表现在移动开发策略的制定上。主要包括:
全面高效:政策包括移动应用的开发路线图、移动应用生命周期管控、市场与技术的博弈等等,好的移动应用开发政策能够快速的调配开发资源,增强移动应用的生命力。而运行不流畅的开发政策则会导致企业移动应用开发陷入困境或彻底失败。
灵活应对:移动应用开发商常常会低估移动应用的开发难度,在开发完一个应用时,并没有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拟定应对策略,其结果往往是在投放市场之后,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兼容性、功能缺陷、网络攻击等),在手忙脚乱地解决问题之后,发现移动应用的后续开发已经完全脱离了原本的路线,成为了一个与市场妥协、只局限于修改bug等开发细节的半成品。
市场因素:市场因素也同样非常重要,开发商必须对于用户需求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并选择相应的技术开发路线。例如,如果需要开发一个摄影类的应用,那么开发商就需要了解摄影APP用户的特征与偏好(性别年龄组合、社交网络活跃度等),竞品特征(竞争激烈程度、功能特征等),并且根据调查结果来调整自己的开发策略。
三、 借助于成熟的开发平台或工具
在成熟的开发平台或工具的帮助下,移动应用的开发事半功倍。
平台价值:由于集成了众多的开发插件或对开发框架进行了规定,这些工具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开发流程,接管很多重复、耗费时间的开发任务,让移动应用开发过程变得轻松。而且,移动应用开发工具正在向标准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对开发效率有较大的提升作用。
平台架构:在此背景下,MEAP(移动应用平台)应运而生。它适用于有一定规模的移动应用开发商,继承了诸多的开发工具,囊括后端服务集成系统、安全控制系统等相关功能产品和咨询服务,能够综合的解决企业面临的移动化难题(如移动应用的开发问题、移动应用的管理问题、与组织后端系统集成的问题、网络安全问题)。
NQSky MEAP 平台架构
平台推荐:目前,比较成熟的MEAP平台有国信灵通NQSky MEAP平台、IBM Worklight、SAP SMP等,以国信灵通MEAP平台为例,一个完整的MEAP平台包括数据源连接、应用创建、控制台、客户端这几大功能架构,能够提供更丰富的展示及服务接口、更好的外部设备兼容性、更好的便捷性及跨平台效能、更简单的设备管理宽容性等功能,以节省大量的开发时间和人力成本。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5年04月07日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至顶网,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至顶网。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容器集装箱技术正如何改变数据中心
大约每隔10年左右,整个数据中心业界就会开始关注下一个大的抽象化概念,这一新的抽象化概念将激发出令人振奋的新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形式因素。正如Redmonk公司的分析师Stephen O'Grady在他的一篇题为《抽象之路( The Road to Abstraction)》的博文中所说的那样:“计算机是很难的,这就是为什么说整个技术行业历史上的长期趋势之一便是抽象化并不奇怪的原因所在了。“ 有了容器集装箱技术,数据中心业界的一个普遍的共识就是:最新的抽象单位正式到来,并将要开始取代虚拟机了。企业开发人员们现在更喜欢采用容器来打包应用程序(根据市场调研机构451 Research公司的报告显示,到2020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27亿美元)。而这对于数据中心运营商们需要如何支持这些应用程序及开发人员的创建工作将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是,与虚拟化技术的最后一个主要抽象转换相比,今天整个业界对于容器集装箱技术的采用曲线其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当下广泛采用的容器集装箱技术对数据中心运营商们所带来的影响吧,同时,我们还将探讨我们当前在该技术方面处于怎样的水平,以及我们从以前的朝...
- 下一篇
《深入理解Nginx:模块开发与架构解析》一3.1 如何调用HTTP模块
3.1 如何调用HTTP模块 在开发HTTP模块前,首先需要了解典型的HTTP模块是如何介入Nginx处理用户请求流程的。图3-1是一个简化的时序图,这里省略了许多异步调用,忽略了多个不同的HTTP处理阶段,仅标识了在一个典型请求的处理过程中主要模块被调用的流程,以此帮助读者理解HTTP模块如何处理用户请求。完整的流程将在第11章中详细介绍。从图3-1中看到,worker进程会在一个for循环语句里反复调用事件模块检测网络事件。当事件模块检测到某个客户端发起的TCP请求时(接收到SYN包),将会为它建立TCP连接,成功建立连接后根据nginx.conf文件中的配置会交由HTTP框架处理。HTTP框架会试图接收完整的HTTP头部,并在接收到完整的HTTP头部后将请求分发到具体的HTTP模块中处理。这种分发策略是多样化的,其中最常见的是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
Docker使用Oracle官方镜像安装(12C,18C,19C)
- Springboot2将连接池hikari替换为druid,体验最强大的数据库连接池
- Docker快速安装Oracle11G,搭建oracle11g学习环境
- CentOS8编译安装MySQL8.0.19
- SpringBoot2配置默认Tomcat设置,开启更多高级功能
- MySQL8.0.19开启GTID主从同步CentOS8
- Jdk安装(Linux,MacOS,Windows),包含三大操作系统的最全安装
- CentOS7,8上快速安装Gitea,搭建Git服务器
- SpringBoot2编写第一个Controller,响应你的http请求并返回结果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SpringBoot2全家桶,快速入门学习开发网站教程
- Linux系统CentOS6、CentOS7手动修改IP地址
- Docker安装Oracle12C,快速搭建Oracle学习环境
- CentOS7,8上快速安装Gitea,搭建Git服务器
- Docker使用Oracle官方镜像安装(12C,18C,19C)
- Windows10,CentOS7,CentOS8安装MongoDB4.0.16
- Eclipse初始化配置,告别卡顿、闪退、编译时间过长
- SpringBoot2配置默认Tomcat设置,开启更多高级功能
- CentOS7安装Docker,走上虚拟化容器引擎之路
- Springboot2将连接池hikari替换为druid,体验最强大的数据库连接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