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拾柴火焰高,5G承载将逐步进入成熟期
2020年5G商用已成业界共识,中国将是全球最早开始5G商用的国家之一。目前,从标准、技术到组网、原型机,整个产业链都为5G商用做好了准备。
5G 网络在带宽、时延、连接数等方面为用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体验,相对4G的单一场景,5G支持eMBB/mMTC/uRLLC等多样化场景,且不同场景的关键指标差异巨大,因此传统承载网络面临着架构变革、设备升级、性能跃升等挑战。如何建设高效、成本最优的承载网以满足5G时代要求,已成为业界关注焦点。
目前各大厂商都对5G承载高度关注,也投入了巨大的研发资源,例如烽火早在MWCS2017便基于SDN/NFV、云等技术正式发布了FitHaul 5G承载解决方案,推出云化的5G承载架构。烽火也已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以及西班牙电信、马来西亚电信等国内外领先运营商,就5G承载解决方案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广泛、紧密的探讨与合作,并根据运营商网络各自特点和诉求形成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承载网络架构转型实践方面,烽火还助力上海电信部署了全球规模最大的OTN+ROADM光电混合交叉城域POTN网络。该网络的建设以DC业务为核心,构建大容量、低时延、高可靠的城域光传送网络,为5G承载网络的构建提供了借鉴思路。除了烽火外,华为、中兴通讯、诺基亚、爱立信也在积极发力。
华为:全方位推进5G承载技术落地
华为网络产品线副总裁卢鑫曾指出,5G承载真正能够满足5G商用需求需要在3方面努力:一是确立统一标准;二是不断创新不同承载技术满足未来各种5G新业务部署的承载需求;三是打造开放的5G产业生态。
在 MWC2017上,华为发布了系列5G承载解决方案,包含分片路由器、微波承载、云化架构等。如在架构方面,华为引入了SDN等云化技术,实现了云化的 5G承载网架构;而5G承载分片路由器从控制、协议和转发多维度进行资源分片,基于全系列的分片路由器可针对5G具体场景需求生成端到端网络分片;针对微波领域,华为推出业界最高吞吐量的20Gbit/s面向5G承载的微波解决方案。
德国电信联合华为在其展台演示了端到端5G分片网络,该演示包含了无线网络、承载网络和核心网络,其中承载网采用了华为在MWC2017发布的业界首款5G承载分片路由器。
近日,华为又发布面向5G的移动承载解决方案。该方案在提供基于50GE的高性价比大带宽、单跳10us超低时延管道的同时,在业界率先推出基于FlexE的层次化网络分片,并以云化架构实现按需连接、敏捷管控,帮助运营商构建新的移动网络商业模式。
“5G 商用,承载先行”,面向5G,华为通过在设备容量、网络分片、承载协议等方面的不断创新,持续为用户提供最佳的网络体验。当前,华为正在全方位推进5G承载技术落地与试点,目前已与多家运营商开展了前期研究与讨论,共同推动5G承载的技术研究、标准制定,为5G的到来做好准备。
爱立信:支持完整承载方案
作为拥有150多年历史的老牌设备厂商,爱立信拥有业界领先的5G产品与解决方案、广泛的成功技术案例、以及丰富的专业经验。“我们积极参与全球统一的5G 标准的制定工作,携手客户与合作伙伴建立最强的5G生态系统,推动5G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加速实现5G的商业部署。”5G承载专家、爱立信东北亚区传输产品总监蔡骥指出。
5G需要解决的不仅是人与人的连接,更需要解决物与物、物与人的连接问题,网络架构在5G时代也发生了变化。5G无线架构引入的CU-DU分离为无线承载网引入了中传的概念和相关的需求。同时新引入的海量互联网与 uRLLC对承载,尤其是时延和网络可靠性的需求是截然不同的,这意味着承载网的架构必须能够满足不同业务的需求。未来移动网络内容的下沉,包括VR的引入会对接入侧与汇聚侧承载网的灵活性提出新要求。为支撑以上要求,在满足带宽、时延等基础支撑技术的同时,5G承载网会对控制有更高的要求(目前的网络更侧重在管理方面),SDN会对承载网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蔡骥表示,最大程度地降低传输时延,同时提供超大容量的管道,再加上灵活的隔离,转发需求差异化很大的业务,均对已有技术提出了不同的挑战。5G承载要满足以上需求,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有的传输技术。与纯分组交换技术更加贴近的技术,从效率和全球产业链角度会拥有一定优势。
在推动5G承载网络标准发展中,爱立信积极参与ITU-T和IEEE等国际标准组织相关活动,在时钟同步和低时延前传技术研究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爱立信也支持完整的5G承载方案(从前传、中传、回传以及超大容量10G微波)。在开发角度,爱立信5G承载方案紧密支撑5G无线产品的需求,并与其保持协调一致。
中兴通讯:加大在5G和承载等领域投入
中兴通讯紧紧围绕5G时代对网络带宽、时延、虚拟化等方面的诸多要求,持续投入研发资源,在网络虚拟化、5G承载、超100G光传输、下一代光接入、物联网等领域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创新方案与新品设备,多次开创行业技术创新先河,获得行业认可。
在 MWC2017期间,中兴通讯向全球发布5G前传回传一体化解决方案5G Flexhaul,该方案将FlexE与IP+光架构结合在一起,在一台设备上实现了5G前传和回传统一承载,提供灵活的超大管道承载能力,并实现超低时延和基于SDN的流量工程。据估算,中兴通讯5G Flexhual方案相对于传统方案可降低30%的TCO。除了超大管道承载能力,Flexhaul方案还拥有灵活的传送时延能力。
在 MWCS2017期间,中兴通讯发布了5G Flexhaul新品ZXCTN 609,并现场进行了关键技术FlexE的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故障倒换时间小于1ms,单节点转发时延最低小于0.5u秒,很好地满足了5G uRLLC业务的超高可靠性超低时延需求。著名咨询公司Global Data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中兴通讯发布的5G Flexhaul新品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新兴5G基础设施市场的地位。
引人注目的5G承载产品代表着未来的增长空间,中兴通讯2017年上半年业绩中,无线、固网和承载系统营业收入和毛利均实现了稳定增长。中兴通讯董事长殷一民在中兴通讯 2016年度股东大会上强调,中兴通讯未来会坚定不移地强化在5G和承载等关键技术的投入,在重要市场及客户上强化投入,从而在未来的竞争中进一步提升全球地位。中兴通讯也将与德国、西班牙、日本、俄罗斯、泰国、中国等国家的众多运营商在固网和承载网领域积极展开合作,不断开拓技术与合作模式创新,在全球范围内,助力客户实现网络转型和价值提升。
诺基亚:5G通传方案备受瞩目
成熟的云计算应用生态环境正催生全新的网络需求。这使得光承载网络会从根本上发生变化,需要满足更高的带宽、更大的灵活性、更低的时延、更快的业务交付。
作为行业领导者,诺基亚贝尔凭借创新技术实力,可以为运营商以及各行各业带来全面的承载网络解决方案,支撑各类应用的发展。
诺基亚技术专家指出,目前诺基亚在全球超100G市场排名第一,满足网络带宽的迅猛增长;独到的CDC-F节点架构,以及光电混合的组网方案,在不同层面提供最大的网络灵活性;提出的面向5G的Anyhaul(通传)端到端移动传输产品组合方案,对包括微波、IP、光及固定接入解决方案等在内的产品进行了重新组合,针对当前4G和未来5G的演进不同场景,可提供最优化的时延和带宽组合,确保运营商能够依托最全面的传输网络产品组合顺利迈入5G时代;率先提出的IP+Optics+SDN的理念,能够将网络的不同业务层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按需提供带宽,实现最大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各大设备商5G承载方案各有所长,在标准组织、科研院所、国内外运营商以及设备厂商(华为、中兴通讯、烽火、诺基亚、爱立信等)等产业链各方的积极推动下,5G承载将逐步进入成熟期。
作者:刁兴玲
来源:51CTO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条件下的物理基础设施优化之道
DCD上海站在浦东嘉里大酒店召开,在“如何优化物理基础设施,实现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顺畅运营”这一专家讨论环节,来自数据中心专业服务商的data24公司总裁罗耀兴与业内专家、分析师们,一起探讨SDDC给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和运营所带来的挑战和机会。 SDDC:实现数据中心弹性扩容 在谈到在云计算及SDDC的全新应用模式下,如何进一步优化数据中心、合理规划基础设施的问题时,罗耀兴认为, SDDC从运用的角度提出了如何更有效使用IT系统资源的新思路,力求建立更有动态和弹性的资源配置方式,便于使用者根据不同应用在不同时段所执行的任务,来构件相应的计算资源。这与云计算的弹性计算理念是相同的。由此,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方面,我们可以预见到,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动态部署要求。 更多的动态部署要求需要数据中心行业从业者考虑一个问题:数据中心,未来将如何适应IT的变革?罗耀兴指出,为了保证数据中心能够适应随需变化的要求,必须对数据中心进行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建设更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规模如果太小,是无法实现有效的弹性的。 其次,我们需要进一步建立和细化有关机柜、供...
- 下一篇
部署简便、安全的桌面虚拟化(VDI)你的存储准备好了吗?
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老板问IT人员,为什么我在办公室的电脑上按了Crtl+C,回家再按Crtl+V却没反应呢?随着云计算、虚拟化等技术的高速发展,桌面虚拟化(VDI)的出现已经让这位老板的问题不再是一个荒唐的玩笑。作为高效管理工作桌面的方法,VDI以其管理运维简便、数据安全性高、项目TCO成本低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在这背后,存储正在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存储,是部署VDI的重中之重 桌面虚拟化(VDI)是虚拟化技术的一种,是云计算时代的一种趋势。与传统的PC客户端架构不同,VDI可将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统一存放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及存储设备中,并通过后台虚拟机池为不同用户及终端提供随时随地的访问服务。相对于传统的基于PC的工作站,VDI可实现统一管理,有更好的安全性、简化的管理和供应等一系列优点,在带来高效、便捷的移动计算体验的同时,可以满足多种行业的需求,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政府事业单位所采用。 在VDI环境中,存储系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实际应用中,每一套VDI环境都对服务器、网络、存储等基础IT设备有着很高的技术要求,据Morgan Stanley一项研究表明,存储部分占基础I...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Jdk安装(Linux,MacOS,Windows),包含三大操作系统的最全安装
- SpringBoot2配置默认Tomcat设置,开启更多高级功能
- CentOS6,CentOS7官方镜像安装Oracle11G
- CentOS7编译安装Gcc9.2.0,解决mysql等软件编译问题
- SpringBoot2编写第一个Controller,响应你的http请求并返回结果
- Docker安装Oracle12C,快速搭建Oracle学习环境
- CentOS6,7,8上安装Nginx,支持https2.0的开启
- SpringBoot2整合Thymeleaf,官方推荐html解决方案
- SpringBoot2更换Tomcat为Jetty,小型站点的福音
- Docker使用Oracle官方镜像安装(12C,18C,19C)